
据《内经·灵枢》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艾灸什么时间最好 艾灸的最佳时间: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艾灸时间:
1、如果是日常保健,建议隔一天一次比较完美。每次30分钟左右到1个小时都可以。头上的穴位,尽量把时间控制在一个穴位10到20分钟左右,灸完喝点温水,补充水分即可。
2、如果你是想调理自己某些病症,建议每天连续艾灸,10天一个周期,然后再休息几天。
每次艾灸都是必须找到有灸感的穴位,比如有热量往里面渗透,或者往四周扩散,或者有其他感觉如酸胀,痒痛等。这时候不需要在乎时间,一直艾灸到这些感觉消失为止。不然,效果不显。
本文来自学艾灸网
秋季养生艾灸好处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喜欢艾灸的朋友们的是比较多的,因为艾灸也是一种养生方法,特别是在秋季的时候艾灸对身体有好处,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了秋天艾灸的好处和艾灸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那么秋天艾灸对身体的好处是什么?艾灸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艾灸的好处
血遇热则活,遇寒则凝。艾灸是对穴位进行温热的刺激,所以能帮助血液通畅,帮助调节身体机能处于一个更加健康的状态。
前文说过,艾灸是对穴位进行温热的刺激,这样的刺激也可以驱赶体内的寒气,进而起到预防因寒气入体而引起的生理疾病。
阴阳平衡是人体运行之基本前提,艾灸则可以帮助平衡阴阳,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艾灸穴位
这个学位是位于在脚部内踝尖上面三寸位置。该学位有脾经、肝经、肾经的湿寒之气,通过艾灸,能够去除体内寒气,调肝补肾、健脾益血。对于女性来说,具有调理月经、预防妇科病、美容祛斑等作用。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二指宽处,找穴位时,需让患者趴下。腰疼是不少人的通病,按摩、艾灸这个穴位就可以有效缓解腰疼。
这个穴位很好找,大概在肚脐眼下面三寸处(约四指宽)。温灸5分钟,能够起到强肾壮阳的作用。灸这个穴位的最佳时间是夏秋之交,隔一天炙1次。
三、不适合艾灸人群
如果患有口腔溃疡、便秘、痤疮,这类人不适合艾灸。如果皮肤有损伤,同样不适合艾灸。
阴虚体质的人大多阴精不足,本身就很容易火气旺,如果再用艾灸的话,会适得其反。
一些人怕热不怕冷,这样的热性体质的人是不适合艾灸的。
如果女性怀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是不能艾灸的。
如果劳累过度,或者在醉酒情况下,是不适合艾灸的,过饥过饱、情绪不稳都不能艾灸。
四、艾灸注意事项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你可以泡热水脚,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秋季养生艾灸穴位
立秋 到来后暑气一时尚未完全退去,但昼夜之间温差已经逐渐加大,正是季节转换的时候,传统中医学认为,进入秋季的养生应以培补元气为重点,那么就让 老黄历 为你介绍几个立秋艾灸养生适用的穴位吧。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甲乙经》说“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加以按摩、艾灸,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取穴方法: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取穴方法: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