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中的养生之道

【春秋繁露】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可见在养生上的基本内容,就是和人气血、调人性情。

中国从宋代兴起以怡养性情为主的心灵活动,以香、茶、花、书四道为代表,就是传统养生之道中最重要的休闲文化。简单的说,书道最注重形式、技法和内在美学素养的发舒,其目的并不是为写上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是通过写字的工具和形式,训练去掌控个人内在心灵的节奏感,在不落俗套的原则下,写出一手有视觉创意的好字。

书法所关心的不是字形是否好看,而是看能否表现出清新雅致的风格。

书法之道追求的是由线条、结构、行气、九宫等内容,在一个两度空间中,所构成的一种视觉美感,古人称之谓布白,也就是安排、创造新空间价值的意思。花道在作法上,是在三度空间中,用独特的风格来创造一种情境,所以不但对花材和花器的安排、选择上要有所创意,并在组合上,通过光和影的作用,使所在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新的、独特的价值。

所以花道最重空间的创意,甚至在过程中不一定要有花,且最忌俗艳,因此花道并不等同于插花和花艺。茶道之学,除了营造独特境界的基础之外,还要在茶座间用茶的过程和技巧,要想沏出好茶来,光靠死功夫的手法是不行的,这就不但要对使用器具、茶的种类和对品茶方式的理解有关,以及茶与哲学、美学和文学之素养等等有关,其内容又比花道更加复杂,若只会卖茶、泡茶、倒茶,即使花样再多,不过也是个服侍别人而香道在宋代则是在学习上最困难,在花费上最昂贵,在修为上又最深奥的养生活动。在学习上之所以困难,指的是不但要先具备书、花、香三道的基础,且对香药学也要略知一二,才可以配香。

掌握香道入门的{香、火、炉、灰、碳、}这行香五事的操控,在修为上,不但要儒、释、道三家思想稍有涉猎,还得有点悟性,是一种适度用脑、专一心志,能暂时脱离外务烦恼,使心神舒畅的高级养生活动,因此香道也不是烧香和闻香味而已。休闲的精髓和目的重在养生,因此在方法和心态上,一旦被道器所困,就还不如不做的好。因此如何将养生之道融入生活之中,在健康的生活中去体会人生之乐,这才是正道。

由于任何人生的大道理,一旦脱离了生活便不是真实的,因此初学之人,开始时首要学会忙里偷闲随时放得下来。练练毛笔字、插插花、泡泡茶、烧一炷香,试试闲情逸致的乐趣,待心灵趣味有所感触、有所需求,再自然而然往道中而去,心性就会由小变大,世界外物便会相对渐渐的显得渺小了,这便是养性。

因此香道在养生之中,也可以由不同层次的活动来实现这个道理。偶尔用香汤来沐浴,同时学习品香之法,这些都是香道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休闲养生之道。

莫先于饮食

刚开始看到这书名的时候,觉得岂有此理,吃了二十几多年的饭,还用得着你教我吃饭啊?真的是岂有此理!其实这本书真正要教我们的并不是吃饭这一动作,也不是教我们吃什么好,而是教我们如何打开味蕾去吃饭。我是一个吃饭蛮快的人,一大盘饭菜,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能解决。吃完之后的满足感也只是停留于肚子撑的感觉,撑的感觉虽然不算痛苦,吃饱撑着就是难受。我很少打开味蕾去吃饭,更多的是打开胃去吃,所以只会吃撑,所以一直以来味口很好,吃饭越来越快。就像孔老夫子说的, 人莫不饮食,却鲜能知味者 。说得就是我这样的人。如果我能打开味蕾去吃东西的话,书上说,四颗葡萄干就能让你吃够。怎么可能!我可是大胃王,用手抓四大把葡萄干都可能不够我吃的。这本书告诉我,如果我追求的是味道,四颗葡萄干真的是足够了。拿起第一颗葡萄干,先不急着去吃它,先看一看它上面的褶皱,想象一下,多少人为它付出过劳动,从葡萄长出然后慢慢晒成干,收缩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再捏一捏,感受一下它的质感,转动一下,里面好像有液体的感觉,肉肉的,放到鼻子上闻一下,它是什么味道。现在可以把它放嘴巴里边,先不急着去嚼它,先用舌头玩它,用舌头去感觉那个葡萄干,在你嘴里不停地转,感觉它,轻轻地试探,轻轻地咬一咬,但不要使劲,感受这颗葡萄干在你嘴巴里慢慢地软化,膨胀,这时候小心翼翼地咬出第一口。汁水四溢,你会发现自己从未吃过这么甜美的葡萄干,那是因为你的味蕾完全打开了。咽下去之后,再拿第二颗葡萄干,看一看、想一想、捏一捏、闻一闻,放在嘴里面玩一玩、最后咬一咬,嚼一嚼,以同样的方式吃下第三颗、第四颗之后。当我们吃到第四颗的时候,你会觉得没有那么甜了,它那美好的感觉,在不断地减少。因为我们的味蕾很挑剔。所以四颗葡萄干对于你的味蕾来说,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吃下去了。就在刚刚我吃早餐的时候,点了一大碗汤面,我吃得很慢,我试图去打开味蕾去品尝,细嚼慢咽地品尝那肉的味道、那生菜的清脆,那面的筋道,那汤的鲜美,每一口都咀嚼五六下,我从来都没有感受过这一碗汤面是那么的细腻,那么的美好。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当我打开味蕾去吃这一碗面的时候,就吃了十来口,后面剩下一大半的面都不想吃了,然后直接走人了,要是我之前,用胃口去吃的话,我连汤都要喝光,这都不够我塞牙缝的。用味蕾去吃饭,会吃出那种幸福感和美好,这时候你不会去追求饱腹这种感觉。好久没有品尝过食物的美味了,一直以来我都是用胃去吃东西,追求的是一种饱腹感。吃得快、也吃得多、然后撑着、没尝出来什么味道,像极了猪八戒吃桃的样子。学会吃饭很简单,就是把你所有的感官聚集在食物上,慢慢的,有意识地去觉知,你就会发现,你以前忽略了多少美味而没有觉察到。想想当初去吃自助餐的时候,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味道没尝出来,还让肚子遭了罪,真的是太不值得了。好久没有用过味蕾了,幸好它一直都在,只需要我去关注一下就好了。快并不是不好,而是快让我们忽略了好多东西,我们还以为很自然。相比于吃饱了与吃我现在更喜欢后者。前者带有欲望,后者带有美好。吃这一过程中的快感,之后是长时间撑的难受,痛苦的减肥。这是欲望的缩影。如果你吃饱了,你一定没有好好品尝食物的味道。当你在乎味道了,就不会在乎饱不饱了。相比于饱,美好的味道更能让你满足。虽然这本书里有好多内容,但我最有感觉的的还是那四颗葡萄干,去尝试一下,重新把味蕾调动起来吧,好好对待你们的味蕾,别忽略它的存在,因为它会给你带来很多美好。

道家养生房中术

道家房中术

所谓房中术,对之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房中术是中国古代性科学的总称;狭义的理解是,房中术是研究性交技巧的一门学问。现在多数人的理解倾向于后者,因为中国古代性科学的范围实在太广了,不是房中术所能概括得了的。 介绍

古代大师、专家认为,人不能不进行阴阳之交,否则就容易多病不治,更有甚者会使其一命呜呼。阴阳相交,也就是道家房中术,如果能够处理得好,便可以治病,或者可以防止体虚。在阴阳之交时应该做到的是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安适从缓,如果能达到精神的和谐就是最可贵的了。现在可以了解到《道家房中术的实质》是通过借助男女之事进行阴阳之交的快感来运行周天,而达到养生、强身健体的目的。关于房中术,古代的房中养生家精神不散、交而不泄或者交而少泄,协调阴阳以养生。或许道家房中术被许多人误解为单纯的男欢女爱、动机不纯之类,但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到道家房中术的真正实质。什么是道家房中术

道家有一门独特的术数,就是房中术,房中术,即性的技术,其实质为两性性生活的修为,它是中国古代一门口口相传的奇特秘术,具有某种神秘色彩,更由于世俗伦理道德及出家人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使“房中”这个在古代本来十分常用的字眼,或被宗教套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或被正人君子之流误解抨击,无论做学问还是搞养生的人,都讳言“房中”二字,似乎“房中”就是荒淫。这种讳莫如深、避之如蝎的做法,使有关房中术的资料长期埋没在古代典籍或国人的口头流传之中,令人难取真经,甚至产生出种种误解,致使这一领域至今还极为封闭,一般人难以了解房中术的真面目,更远远说不上被现代人正确认识和利用。房中术的中心之点正是探讨人应该如何在性生活中养生保气,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几乎和我们现代人使用的性科学差不多,或至少可以说它是“准性科学”与“前性科学”。比西方性科学研究要早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