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了中耳炎的患者可以使用鲜虎耳草这种药物做成偏方治疗,具体方法是把适量鲜虎耳草处理干净,晾干水分后捣烂取汁,每次在耳朵内部滴入1~2滴,每日可以使用3次。连续使用数日就可痊愈。

中耳炎民间小偏方,中耳炎民间小偏方治疗

2、活鲤鱼胆同样也能治疗中耳炎,首先要准备1只活鲤鱼胆,然后先使用医用棉签把耳道内部的脓液擦拭干净,请他人帮忙把鲤鱼胆汁滴入耳内少量。为了防止其流出来,可以用消毒棉球塞住耳孔,每日可以使用1次,连续使用3次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3、首先把6个煮熟的鸡蛋黄放在锅中(使用铜锅效果特别好),使用小火慢慢的煎熬出油备用,如果熬不出油,可以在其中滴入适量花生油作引子。使用方法是先把耳朵内部使用棉棒擦拭干净,然后把冷却的鸡蛋油滴入耳内3~4滴。

4、五倍子和冰片合用同样可以治疗中耳炎,具体方法为把这两种药物取适量放在一起,研磨成细粉,清理耳朵内的脓液后把药粉吹进去,每天早中晚各使用一次即可。

中耳炎民间小偏方治疗

一般治疗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首先应当针对耳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通过局部使用滴耳剂缓解疼痛,或者口服解热镇痛药,减轻耳痛。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则酌情应用抗生素。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务必彻底。①鼓膜穿孔前:应用局部药物滴耳,比如苯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则禁用。如果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等,则行鼓膜切开术,引流中耳脓液。②鼓膜穿孔后:用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氧氟沙星耳浴,待流脓停止后,鼓膜穿孔不愈合者,行鼓室成形术。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单纯慢性中耳炎,应当及时去除中耳炎反复发作的诱因,避免感冒或耳道进水等。当急性发作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并辅以局部滴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待干耳一段时间,再行鼓膜修补术。对于中耳胆脂瘤,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根治术目的清除病灶,获得“干耳”,改善听力,酌情采用鼓室成形术重建传音结构。4、分泌性中耳炎首先应尽早清除中耳积液。早期可以通过恢复咽鼓管功能加强中耳引流,从而利于积液排除或局部吸收。如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通过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等方式清除中耳积液。其次加强对咽鼓管抗感染治疗。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口服促排剂稀释咽鼓管分泌物。同时积极实施全身性的治疗,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口服或静滴。二、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可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分泌性中耳炎时,成人用药3~5天,儿童用药1周。急性期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一般用3天短期治疗。三、手术治疗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

中耳炎民间小偏方有哪些

1 白矾猪胆吹耳 用白矾15克,猪胆1个。将白矾装入猪胆内,防阴凉处晾干后取出白矾研磨过筛备用。用双氧水冲洗患者耳道,吹入适量药物入耳中。每日1-2次,白矾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使用本方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2 柏子仁香油滴耳 柏子仁10克。将柏子仁烘干研磨成细末,加入香油调成稀糊状,将药油装入小瓶中。先用双氧水洗拭干净患耳脓液,然后将药油滴入耳道内,早晚各一次,每次3-4滴,滴完后扯耳轮活动几下,以使药油进入中耳。如果没有并发症,可以不用其他药物。 3 苦参黄柏散滴耳法 用苦参、黄柏各3克,冰片1克,枯矾2克。先将前2味烧炭,再与后2味共研磨成细末,一并放入烧沸并冷却后的香油中调匀并用。用时滴入患耳内,每日2次,每次2-3滴。苦参可以清热除燥、杀虫;黄柏可以解毒,治疗疔疮;冰片能够消肿止痛,一同配合枯矾,可以有效的缓解化脓性中耳炎症。 4 大蒜丝瓜汁滴耳 大蒜2头,丝瓜1根。将以上药材洗净,一起捣烂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后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如果耳朵剧烈疼痛或者疼痛持续一周,或者疼痛伴有发热,则需要及时就医。如果耳内有液态分泌物,感到头晕或咀嚼时耳内疼痛,也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