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加上独生子女政策改变着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商业养老险作为日后养老的支柱。那养老保险有哪些险种?不同险种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养老院环境(养老院环境描写)

城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北京。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

中国目前老龄化问题严重,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得目前中国城乡的空巢家庭不断增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说,为确保更好地照顾老人,这些专门针对失能老人而建的养老机构将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只接纳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房产不予出售,必须配套拥有一个专门的医疗机构、专门为入住老人开展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以及必须具备临终关怀的职能。

★专家分析:

养老方式面面观

社保养老——仅够温饱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模式,按照该模式,个人和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缴费,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那么在未来社保养老是否真的能为参保人提供足额的养老保障呢?

以月薪6000元的员工为例,不考虑通货膨胀,工资增长,及账户利息等因素影响,假设30年后退休时社平工资是2000元,则按目前社保政策,每月大概可以领取退休金1800多元,社保替代率约30%。而按照专家建议,替代率达到80%,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

企业年金——难以掌控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由于企业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国家对个人缴费部分税收政策的不明确等原因,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是111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则不足1%。

企业年金实行最终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一是你要在职,二是所在企业愿意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

养儿防老——不堪重负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是随着“4:2:1”家庭结构在中国逐渐普及,传统养老观正受到强烈冲击,80年代四世同堂的金字塔迅速演变成现在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曾经的“小皇帝”如今面对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已经举步维艰,又如何周到地顾及赡养老人?事实上如今许多父母还在以不同方式来资助子女买房、创业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还要出现“8:4:2:1”的家庭,可见养儿防老已越来越不现实了。

商业保险——养老支柱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对象,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险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其特点鲜明,天然具备参与长期养老金储备计划的优势。兼备了投资和保障的功能,使理财主体更加多元化,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目前商业保险中的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终身保险都可以达到养老的目的,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投保。

金融投资——种类繁多

我国养老现状分析:金融投资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属于有固定收益的品种,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类产品的优势是安全稳健,但收益不会太高。一旦收益不抵通胀,其实际购买力是缩水的。

另外一部分属于较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如股票、基金、期货、权证等。对于以养老为目的的投资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品种应该是首选,如基金。而基金也随风险收益的不同分为货币型、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每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

目前也有不少把养老金寄托于房产,觉得手中有房养老不愁,那么单一依靠房产投资是否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呢?

方式一,出租:以每月的租金来支撑每月的养老金开支

租金收入仅是房产价值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本金压在房产上,并不能为老年的日常生活提供持续的收入现金流,可见靠租金养老没有充分地利用所有用于养老的资金;而且房屋出租过程劳心劳力,中途如出现断租,势必影响晚年生活开支需求。

方式二,出售:一次性出售来支撑未来多年养老金开支

房屋出售后,大笔资金仍需要再次规划,才能为晚年养老提供支持,否则同样要面对资金贬值的风险,并存在晚年没有持续可增长的收入现金流,有钱不敢用的问题,仍是一个不完整的养老规划。

可见,房产投资虽具有较强的抵御通胀的能力,但是其变现能力较差,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及法律监管很不明朗,单一靠房产养老仍然不够稳妥。

用过分依赖短线或保守单一的投资方法,去累积维持未来几十年退休生活的资金,往往事与愿违。

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趋凸显。最美不过夕阳红,当一个人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往往更需要关怀。三年一代沟这句话不是没道理的,年轻人并不懂得老年人的世界,所以大多数老年人是空虚、孤独的。

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大学、银发旅游也越来越火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只靠子女的关怀,也要靠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爱老敬老助老的宣传,营造一个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是必要的。这也是南北巢养老网的宗旨所在。

(资料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养老院环境描写

养老院老人的日常生活表现应该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睡眠、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写作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包括老人是否需要特殊护理,是否有长期疾病或者急性病症等。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比如疼痛、呼吸困难等,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记录老人的饮食惯、口味偏好、进食量等。对于有特殊饮食要求的老人,比如低盐、低脂、无糖等,要根据医嘱进行调整,并注意监测老人的营养摄入情况。

:记录老人的睡眠时间、质量、睡前是否需要辅助帮助等。对于容易失眠或者焦虑的老人,可以采取一些缓解措施,比如适当运动、听音乐等。

:记录老人的情绪变化、精神状态、社交能力等。对于有情感问题的老人,要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安慰,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记录老人的日常生活表现需要细致入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要注意保护老人的隐私和尊严,不得泄露个人

养老院环境怎么样

说到晚年生活,现在不少父母都不会有很多的担心,因为在他们看来大不了晚年的时候去养老院,不但有很多同龄人,而且也不用在儿女跟前招人烦,生活的也比较自由。其实现在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想法,但是说着容易,养老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住进去非常容易,想要出来的话就很难了。基本上都是集体活动,生活很受限有的老人年轻的时候自由惯了,上了年纪之后在家里面不停的转悠,或者找其他老年人唠唠嗑。然而由于身体不舒服,儿女平时上班也非常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因此很快就决定到养老院,可能的老人看来,到了养老院之后还有专门的人伺候,可以和其他同龄人聊天,生活的也比较自在。然而等真的被送到养老院之后,才发现事实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尽管有专门的人员伺候,但是由于老人数量非常多,因此每天要进行统一管理,起床、吃饭、晒太阳、午休等等时间都是统一的,在这里没有了人生自由,甚至像是进到了学校,这时候有的老人会感到后悔。养老院护工数量不多,老人过多,很难面面俱到尽管现在很多养老院护工都比较尽职尽责,给老人照顾的面面俱到,然而由于老人数量过多,因此很多时候护工可能顾不上,即便对老人身体状况非常了解,可能没有时间在精神上给予关照。因此长期之后,老人在心理上可能出现孤僻或者孤独的现象,这也是在所难免的。进去容易,出来就非常困难可能下决心进养老院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因为只要准备好有关文件,交了钱之后就可以办理入住手续。然而如果对养老院生活不满意的话,想要再出来就比较困难了,并非在于养老院自身的规章制度,主要在于老人以及儿女在态度以及心理上的变化。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进养老院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然后想要出来就比较难了,因此一定要认真考虑然后再做最终决定,那么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