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 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2)形神合一: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试形体的保健,也要重视心里和精神上的保健

3)动静互涵:运动与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4)正气为本:保养正气,保养精、气、神这人生“三宝”,根本在于保护脾(后天之本)肾(先天之本)

5)辩证施养:指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既“三因制宜”

以上这些都是啊 祝福你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包括

中医治病的理念有整体观念。在治疗过程中整体观念体现在诊治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而疾病的未病先防等诊治方法的应用体现了中医的恒动理念。中医治病以四诊、辨证、辨病和病历书写四个部分组成。以四诊为重点。还有其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原则。四诊合参:

1.四诊是中医诊察病情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

⑵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与嗅觉,辨别患者的发声、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身体及其排出物、分泌物的异常气味,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

⑶问诊:是医生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⑷切诊:是医生运用手切按患者的脉搏和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以诊察脉身与其他部位的状况,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

2.四诊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四诊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4.辨证论治的意义:指导医师从整体、全面、运动、联系的观点而不是局部、片面、静止、孤立的观点,去认识健康与疾病。

5.中医学主张:未病之先,应防患于未然;既病之后,又要防止其继续传变。这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就是用运动的观点去处理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旨在调节人体阴阳偏颇而使之处于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不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不包括整体学说。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理论,即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