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 140毫米汞柱,舒张压 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现代医学在临床上把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并认为以下原因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 1、遗传因素。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脏实质损害及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中医学将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风”、“头痛”等范畴。常因情志失调,肝阳上亢;肝肾阴亏,肝火上炎;过食肥甘油腻,脾胃受损,痰湿内生等所致,在临床多分为肝郁化火、痰湿中阻、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等四型。 (一)、肝郁化火 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疼痛,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红,脉弦大或弦数。 当以清热泻肝火为其治疗原则,主要方剂为丹栀逍遥散加减:茯苓、天麻、白术、丹皮、山栀子、生地黄、柴胡、当归、白芍、夏枯草、钩藤、草决明、薄荷(后下)、甘草,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痰湿中阻 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气短,恶心,少食,多寐,体胖,多痰,肢体麻木或浮肿,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滑。 当以燥湿祛痰为其治疗原则,可选用的方剂为平胃散加减:石决明、厚朴、苍术、白术、茯苓、天麻、大枣、法半夏、陈皮、石菖蒲、泽泻、草豆蔻、甘草、白豆蔻、砂仁(后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阴虚阳亢 面色潮红,头晕胀痛,健忘,伴有眩晕耳鸣,时而头痛加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舌红,脉弦细。 当以平肝潜阳、清热熄风为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主要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豨签草、天麻、钩藤、山栀子、牛膝、杜仲、黄芩、益母草、桑枝、夜交藤、夏枯草、竹茹、石决明(先煎),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阴阳两虚 眩晕头痛,面色不华,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经常面色苍白,唇甲无光泽,耳鸣,心悸,行动气急,失眠多梦,夜尿频仍,舌淡或红,脉弦细。 当以补养气血,调和阴阳,为该病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为八珍汤加减:茯苓、当归、川芎、灵芝、白芍、熟地、党参、白术、阿胶(另煎兑入)、牛膝、黄芪、炙甘草,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高血压的自我保健按摩 1.推桥弓:颈部耳后翳风穴到肩部的缺盆穴连成一线称为桥弓穴,位于颈部两侧,是降血压的特殊穴位。右手大鱼际放于颈部左侧桥弓穴的上端,由上向下进行推抹10次,然后换左手操作于颈部右桥弓穴10次。 2.明双目:两食指指端分别放在左右攒竹穴,两拇指指端分别放在左右太阳穴。双手同时做指揉法2分钟。 3.揉百会:中指端放在百合穴做指揉法2分钟。 4.梳头皮:双手掌向着面部,手指微屈,十指分开,指端紧贴头皮,由前发际向后发际慢慢移动状如梳头;当拇指移动至风池穴时,则双手拇指指端在左右风池穴上做环形的揉动。 5.擦少腹:坐或卧位,双手掌分置两胁肋下,同时用力斜向少腹推擦至耻骨,往返操作20次。 6.擦涌泉:坐位,右手擦左足底涌泉至足底发热,换左手擦右涌泉穴。 高血压的保健功法 【1】、醒脑转睛升清阳。 端坐式(或盘膝式),闭目宁神调息,两眼内视百会穴,吸气后闭气片刻,令清气上行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如此呼吸9次。 再以双手掌心掩耳,鸣击天鼓36次。 双手掌心互擦至热,以左掌擦右脚心36次,以右掌擦左脚心36次。接着闭目双睛左右上下旋转36次。 【2】、握固吐纳调阴阳。 正身站立式或端坐式,两臂向前平举,掌心向下。 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在手掌心,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拇指外包呈握拳;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9次。 两臂再向身体两侧平举,掌心向下。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拇指外包呈握拳;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9次。 两臂上举,掌心相对。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拇指外包呈握拳;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9次。 最后两臂下垂,掌心相对。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拇指外包呈握拳;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9次。 刘晓鸿院长简介 刘晓鸿,医学博士,珠海市人民医院特聘教授,杰出 养生 专家、国际亚 健康 协会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理事。自幼秉承家传,五岁即习武行功,长期担任领导保健工作,从事中医临床二十五年。擅长治疗风湿骨痛、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杂症。享有良好的 社会 赞誉。 刘晓鸿院长尤其擅长治疗肿瘤,他运用中医创新思维,提出了癌症治疗的新思路——“平衡理论”,在治疗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上,使用中药抗癌方剂进行全身调理,全面遏制肿瘤生长,防止癌细胞扩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刘晓鸿院长先后主编出版了《著名保健医·教你疗小疾养天年》、《健身体操五禽戏》、《中药入门歌诀》、《临床常用中成药歌诀》等中医、 养生 保健丛书十多本,并担任国际高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中医 养生 学》及《推拿基础学》、《推拿治疗学》中英文版的主编。

高血压的中医养生保健

高血压的中医养生保健课件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综合性是其特色所在。除了传统的辨证论治服用中药之外 ,还可以用针灸、推拿、外敷等方法。针灸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穴 ,进行适量刺激 ,促进经络气血运行通畅 ,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起到降压作用。还有耳穴敷贴、穴位缴贴、穴位拔罐等。推拿也是基于中医基本理论 ,辨证论治、循经取穴 ,用推法、摩法、揉法、按法等不同方法在特定部位进行治疗。外敷方法是用附子、肉桂、吴茱萸等做成药饼、贴于二足底涌泉穴 ,上病下治、引火归源 ,起到较好的降压稳压作用。临床实践证明 ,针灸、推拿、外敷等能够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性疾病,患者易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心悸等症状,一般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饮食失节、情志内伤、身体劳倦、气血亏虚等皆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引发本病,日常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调护: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性疾病,患者易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心悸等症状,一般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饮食失节、情志内伤、身体劳倦、气血亏虚等皆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引发本病,日常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调护:1.起居有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卧起有四时早晚之分,安居要有规律,要求人们做到“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成生活有规律的习惯,劳逸结合,保持精神舒畅,保证充足睡眠。2.饮食合宜高血压患者应该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的好习惯,既不可过饱也不可过饥,以七成饱为宜。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忌酒,不食或少食腌制榨菜和油腻的高脂食物,多吃粗粮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膳食结构的合理性。3.调畅情志高血压的发病与性格和情绪关系密切。急躁、易怒、易激动性格容易引发高血压。《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志失调、长期的焦虑、紧张和恐惧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之一。4.合理运动运动有助于防治高血压病,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舒筋活络,促进气血畅通,缓解不良情绪。老年人最好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气功锻炼活动,注意尽量选择节律较慢、运动量小而且不需要过度低头弯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