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春季养生之道01
1、早起早睡以养肝
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麻疹、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中医春季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万物都开始生发,都显得有生气,欣欣向荣。这个时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早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头发应披散着,衣服也应该宽松,缓步而行,心情保持愉快,心胸开阔,应该有理想志愿自然发生。不要行杀伐之事,多奖励少惩罚,多施与少敛夺,这才是春季 养生 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些自然规律,就会肝脏受损,到了夏季就会引发寒性病变。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季的营养不足。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于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生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 养生 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变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此为五行理论中的木不能生火。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木克伐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而出现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症状。肝木与脾土的关系不难理解,荒山野岭如果没种上树木,土壤看起来就很板结,没有活力。而种上树木的山野,土壤经过树木根部疏泄,就会变得疏通有活气。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就可想到人体脾土郁滞板结,肥胖,或食积,或脂肪瘤,各类硬结包块,都可以看成是土壤板结郁滞,其根源就是肝木不疏脾土,所以春季还是调养脾胃的好时节,脾胃虚弱者,应该在春季生发之时疏解肝木,使肝气条达,间接达到健脾的功用。春季万物复苏,人也应该效法自然。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1,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在庭院里缓缓散步,穿着应宽松,头发披散着,方便身体的阳气生发。适当户外运动,少量出汗。2,保持心情愉快,多奖励少惩罚,多包容少批评,多施与少掠夺,多放生少杀生。对人对己都应该这样。3,春季是一年之始,应该制定一年的工作生活计划,需要达成的目标,这就是所说的立志。4,春生夏长,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对肝脏有影响,因为肝脏属木,也是人身上的生发器官,肝脏喜舒展,不喜欢压制。春天生发不好,夏天生长的营养就不够,夏天就容易生寒症。5,饮食方面以平补,清补。多食嫩韭菜、香椿芽,有助于生发阳气。春夏养阳,多食时令蔬菜,如菠菜,芹菜,蘑菇,少吃反季节蔬菜。食甘温,以养脾气,不宜吃大热大补的肉类,羊肉、狗肉、辣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