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治疗目标:初发患者争取长期缓解;慢性复发性银屑病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强心理治疗;长期发作的患者促使其缓解并延长缓解期,或使病情维持在较轻状态。
治疗方案的选择如下。
①所有患者均应重视心理治疗。
②皮损面积小于全身体表面积10%以下者,采用心理治疗 外用药治疗。可选择焦油类、蒽林类、维A 酸类、糖皮质激素类及中药类。皮损控制后可减少用药次数,维持疗效一段时间后逐渐停药,以延长缓解期或减少复发。
③初发病例或长期缓解突然再发的病例,应积极寻找可能的诱发因素如感染、精神刺激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可应用抗生素类、维生素类、不含重金属的中药制剂等,禁用或慎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以免影响预后。每次复发与扁桃体炎关系密切者,可做扁桃体摘除术。
④对长期反复发作且皮疹较重、皮疹面积大于体表面积30%者,应详细分析病情,用一般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可慎重选用甲氨蝶呤、维A 酸类药物、光疗、温泉浴疗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窄波中波紫外线光疗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⑤联合疗法。为加强疗效缩短病程,常联合用药。如内用药 外用药,外用药 矿泉浴 光疗等。
在银屑病治疗过程中目前多采用阶梯疗法,即治疗如同上楼梯,从最底层逐级而上,从最简单的生活和皮肤护理开始,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给予皮肤外用药、外用药 光疗、外用药 中药内服。
(2)银屑病同样要注意“三分治,七分养”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能够控制其复发。对于少数患者来说,银屑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顽固性皮肤病,临床观察发现,不少患者数年发一次,或十几年发一次,也有的患者甚至终身只得一次,70%左右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愈后都比较满意,在平时生活中重视调养,以减少银屑病的复发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3)银屑病的发物
发物一般是指摄食后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发病过程中应忌口的食物有以下几类。
①蔬菜类。如生姜、芫荽、大头蒜、香_、辣椒等。
②肉食类。如牛肉、驴肉、羊肉、狗肉、鸭肉、鸽子肉、鸟肉及其汤。
③海鲜类。除鱼类外,海参、螃蟹、虾等。
④调料类。花椒、胡椒、茴香、桂皮、芥末、芥末油、辣椒酱、方便面调料等。
⑤各种酒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
银屑病患者应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宜多食豆类、粗粮、新鲜蔬菜、水果,乌梅、柚子有防治作用,可多食。有个别患者食用某种食物后使病情加重,这多与机体差异而引起过敏反应有关,这类患者则应相应忌口。有人主张一般食物都可食用,只是对什么食物敏感就忌什么,不能一概而论。
(4)银屑病患者需注意正确沐浴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来说,一般应勤沐浴,每日沐浴时,用温水及一般香皂即可。每次沐浴时应轻轻将皮损上的白色鳞屑擦掉一些,这样有助于在应用外用药时加强外用药的疗效,当然对不使用外用药的患者也是有益的。如有条件的话,还可进行矿泉浴或药浴。
(5)不要滥用激素
应用(口服、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表面上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停药后皮疹迅速发生、扩散,甚至诱发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使病情加重。
(6)避免应用有毒的偏方
有的人认为银屑病有毒邪的存在,应采取“以毒攻毒”的治法才能奏效。水银、轻粉、黄丹、雄黄、斑蝥、蟾蜍、乌头等剧毒药品被配制成各种酊剂、膏剂,用来外治银屑病。上述药物大面积使用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造成损害。
(7)局部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
急性进行期慎用刺激性药物。外用药治疗银屑病有效、经济,且避免了全身应用的副作用,是银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搽药前先用热水肥皂洗去鳞屑,以便外用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
②寻常型银屑病在进展期、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及脓疱型银屑病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使寻常型银屑病转变为红皮病型银屑病,或引起刺激性皮炎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生。
③皮损广泛时,应选用低浓度的药物,可分区域搽用不同的药物以减少单一药物的过多吸收。
④皮损控制后可减少用药次数维持疗效,延长疾病的缓解期。(8)避免使用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药物临床研究发现,β - 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普拉洛尔)、抗疟药物(如氯喹、伯氨喹)、含金属锂药物(如碳酸锂、醋酸锂)、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布洛芬)、心血管药物(如地高辛、胺碘酮)等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使银屑病变得顽固难治。
所以合并其他疾病的银屑病患者临床用药时,当避免使用上述药物。
冬季养生的原则有
1、起居有常,生活规律《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持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固阴精,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冬季大部分动物都会减少外出,处于冬眠状态,因此冬天要作息有律,多睡觉,少熬夜,提升阳气,扶助正气,防止春季“温病”的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四时变化的自然规律,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达到人体与周围环境,以及人的精神与形体功能的和谐一致,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四时之间的养生方法,即“春季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使志生,此之谓养生;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之谓养长;秋季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人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之谓养收:冬季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人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此之谓“养藏”,体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2、补肾健脾,调和气虚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阳保阴之品,忌食生冷、粘、硬之食。注意合理搭配,多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紫菜、西红柿、香菇和木耳)、含有丰富的钙的食物(如豆制品、青豆、藕粉、油菜、紫菜和奶粉)、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小白菜、少量鸡蛋、少量肝)和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黑豆、香菇、杏仁)。晨起食热粥、晚间易节食,以养胃气。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和八宝粥,以及适当配伍温阳益气,养阴补血之中药:如人参、黄芪、阿胶、鹿茸、当归等。3、调摄情志,平和心态古代养生学,强调养生莫若养性。所谓养性,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古人认为,情志与人的脏腑功能是相联系的,《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与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往往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内经》一再指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反复强调“和喜怒”是智者养生之道:古代养生著作中均认为情志活动中心是主宰一切的,实际就是主张人的理智、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当支配情感活动,所以去掉私欲杂念,保持乐观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精神内守,形神统一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是古代养生的核心内容。
4、导引按摩,增强体练《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中即有“引导”“按”之称。引导是以人体肌肉运动为主,并配合一定呼吸运动的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它不仅可以养身强体,还可防疾治病,《素问 血气形志篇》认为引导能治“病生于筋”和治“息积”。古代导引的内容包括导引式(体操)以及后来展的五禽戏、太极拳等。《内经》中还首次提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的“按”一词,这是一种以推拿、按摩、叩击为形式的一类运动,既可养生、锻炼,又可治病保健;《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要求人们“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用长时的散步和跑步的方法来锻炼身体,通过人体运动来提高、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体内各器官系统充满活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运动不当也会对人体有害,进行适量运动才能对人体有好处,否则“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消除疲劳的原则
1、 心理消除:
心理消除,主要是意念活动。就是说,运动后,要排除思想杂念,将
注意力集中在调节呼吸上,用意念使自己的呼吸放慢、拉长,以排除所受到的内外不良的刺激,可使过分疲劳、紧张和紊乱状态,得到适当的调节。意念放松,动作可先从头、颈部放松开始,依次向下放松,上肢、肩背、胸、腰与下肢等部位。通过对肌肉放松,可抑制体内肌肉紧张所引起的兴奋刺激;调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提高对肌肉控制的能力。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无论是体力或脑力的疲劳,都是由于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作用的结果。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使之长期兴奋,导致异化大于同化。
2、 理疗消除:
2.1注重整理活动:
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是消除疲劳、加快体力恢复的重要手段,因而,整理活动的强度,内容及顺序都要有科学的安排。整理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更好地由紧张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如果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身体的静止姿势会妨碍强烈的呼吸动作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的回流,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造成暂时性脑贫血,从而产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慌、甚至晕倒现象对机能的恢复、疲劳的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实验证明:在精疲力竭的运动之后,做不做准备活动,血乳酸的消除是不同的。做整理活动比不做整理活动,血乳酸的消除较快,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仅为11分钟,而不做整理活动,完全休息时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要25分钟,加速消除血乳酸,对运动训练是有积极意义的。
2.2按摩放松方法:
按摩主要是消除肌肉僵硬和面部疲劳、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消除血乳酸,加速机体恢复。在大量运动训练后进行自我按摩或运动之间的互相按摩对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非常有益。中枢疲劳论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中起主导作用,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中用溴化物引起中枢抑制加强时,运动后血糖、血乳酸下降,运动能力亦下降,当运动员用菲那明引起中枢兴奋时,血糖、血乳酸上升而运动能力提高。因而,按摩的部位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的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量最大的部位,当运动员极度疲劳时,也可进行全身按摩,按摩的时机,相当灵活,非常疲劳的,让其休息2—3小时再进行。
2.3热敷:
热敷,顾名思义热敷,也就是用热水或毛巾进行局部肌肉的消除,实验证明:训练前对负荷量较大的部位热敷10分钟,可推迟训练后疲劳出现的时间,训练后进行局部热敷对消除肌肉的酸痛、肌肉的拉伤、关节韧带的扭伤和软组织挫伤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2.4沐浴:
沐浴,跟洗澡是两回事,沐浴的时间要比洗澡长,而且运动员当时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沐浴对疲劳消除最简单方法之一,沐浴的水温应适当,它能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氧气能量供应能力增加。根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水温适当的情况下,沐浴时间越长,消除疲劳效果越好,但水温也不能过高,反之也会产生疲劳效应。水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进行适当控制。
3、 加强膳食营养: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运动员承受的运动负荷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导致训练和比赛后在体力、精神消耗极大、疲劳不堪,如不及时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则将影响后继训练和比赛。因而,运动后的营养恢复是训练后消除疲劳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经研究证明: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失调,对运动能力及身体恢复有极大影响,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利用营养因素来补充因运动而消耗的物质,修复损伤的体内机构,帮助消除机体的疲劳,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合理的营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机体自我消除疲劳的功能。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营养的保健作用,必须对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们生理、生活、劳动以及竞赛时的充分发挥。
营养补充的总原则是:一是应注意各种维生素类物质的补充,运动时各种维生素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体内代谢过程,维生素消耗较大,多补充一些如肝油、山楂、水果、绿色蔬菜和各种杂粮,有利于消除疲劳;二是任何项目运动后,都应补充矿物质;三是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针对性来补充。A、速度性运动项目:具有时间短、强度大、能量代谢高的特点,体内中高度缺氧,能量主要来源于无氧代谢,在代谢中产生能量同时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使肌肉、血液的酸、碱失去平衡,使大脑和肌肉工作能力下降,造成身体疲劳。因而,速度性运动后需要我吃蔬菜、水果等碱性物质。B、耐力性运动项目:特点是时间长强度小,热能各种营养消耗多。能量来源于糖的有氧代谢,因而,需补充含淀粉和糖的食品,如米、面、玉米、高粱、豆类和根茎类食物(白薯、马铃薯、萝卜等)及水果、瓜类。C、力量性运动项目:特点是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运动后应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2的供给,如:瘦肉、牛肉、鱼、蛋类食物。以保证足够蛋白质合成供给,又能消除力量运动后的身体疲劳。
4、 药物疗法:
为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适当地应用药物是必要的,如维生素B1、B2、B6、B12、E、C等药物,维生素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恢复肌肉功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5、 保证休息和睡眠:
人的起居、作息亦要顺应十二经络气血的盛衰的时间,一昼夜中有阴阳的盛衰变化,在制度作息时间的亦要合理制定睡眠制度。李渔说“养生之决,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因为睡眠是机体降低到最低水平,物质代谢减弱,能量代谢水平仅维持基础代谢水平,因而促使机体恢多,睡觉对大脑皮层也是一种保护作用,还能促进人体器官机能恢复,故需保证休息和睡眠,睡好觉最好能做到:A、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B、心情安宁,全身放松。C、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D、注意睡眠卫生。
6、 娱乐性休息:
娱乐性休息对消除由机体和精神紧张而引起的疲劳,恢复体力等特别
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选择娱乐性休息的方法,比如:游戏、散步、效游、听音乐、写字、作画等。以上项目来达到消除心理和生理疲劳、加速机体恢复,使肌肉还原到最佳状态。
消除疲劳的方法是:如能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可促进训练工作,有助于提高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