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得了湿疹 ,做父母的确实相当心疼,在治疗湿疹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 婴儿湿疹是吃奶的孩子身上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疹,也叫奶疹,此病一般是由过敏引起的,具体原因比较复杂,在吃牛奶的孩子身上更为多见,所以有人推测可能是由于对异性蛋白不适应而引起过敏的。 典型的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耳部周围。开始呈红色小米粒大小的疙瘩,,较密集,后出现黄色、半透明的粘稠渗出液,而后结痂。在双眉、头皮、耳垂周围黄痂较多。此疹也可发生在大腿根、液下、外阴部、颈部等处,常因磨擦而使皮肤红肿、,糜烂,形成鲜红色潮湿的伤面。患儿因剧痒而烦躁不安,用手抓患处,可引起出血,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化脓发烧。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对患湿疹的婴儿一般采用以下护理方法: 给孩子洗脸洗澡时不要用肥皂刺激,如身体、四肢湿疹较重时,暂时不要盆浴,洗后要立即涂药。 给孩子换上清洁柔软舒适的衣服,枕头要常换洗,衣服被褥均要用浅色的纯棉布制做,不要用化纤制品。 不要使孩子着冷受热,要躲避冷风,夏季不要暴晒。
玫瑰糠疹反反复复好不了
玫瑰糠疹有一定的自愈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病程为数月至数年不等。
治疗玫瑰糠疹,是为了缓解各种不适症状、缩短病程、规避后遗症等。
玫瑰糠疹在康复过程是,病情往往会出现反反复复的现象,这很正常。
皮肤皱巴巴的,也是其常见症状之一,应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否则,会遗留疤痕,但一般疤痕不会太严重。
玫瑰糠疹的治疗,一般以抗组织胺药、增强免疫力药为主(也有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的)。以往曾经有使用硫代硫酸钠静脉推注治疗者,因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已很少使用。
反复口腔溃烂的原因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又称口疮,发作时疼痛非常明显,可未经治疗而自愈。也有的常年发作,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常年口腔溃疡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常年口腔溃疡的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营养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感染因素 有人提出链球菌和几种病毒在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中起病原的作用。 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常年口腔溃疡的治疗 中医治疗 一、 外感时毒型口疮: 【主症】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 【治法】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银花,连翘,藿香,木香,佩兰,茯苓,神曲,枳,葛根,白术,代赭石,旋覆花(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 二 、脾胃积热型: 【主症】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芒硝,薄荷,黄连,竹叶,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三、 脾肾阳虚型: 【主症】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方药】制附片(先煎30分钟),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苍术,水煎服,每日1剂。 四、 脾胃虚弱型: 【主症】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党参,当归,陈皮,柴胡,升麻,藿香,茯苓,白术,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五、 心肾阴虚型: 【主症】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生地,地骨皮,山药,泽泻,山茱萸,野菊花,连翘,升麻,砂仁,桑寄生,水煎服,每日1剂。 六、 血虚阴亏型: 【主症】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方药】当归,白芍,生地,淡竹叶,茯苓,丹皮,山栀,柴胡,麦冬,五味子,玄参,水煎服,每日1剂。 七、普通口腔溃疡: 【主症】症见口唇、舌、颊部内粘膜有溃疡面,红肿疼痛难进食,说话困难,舌质红,脉弦滑数。 【主治】口腔溃疡。 【方药】胆矾若干克,将胆矾涂于溃疡面,不要研成粉,以防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