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称呼都不是特别权威,目前主要就是营养师,中医这些。营养师看服务对象不同,提供服务不同,分社区的,私人的,进入家庭的等等。你说的食疗,应该是算私人的,或者家庭的也有,私人的就是开店性质,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卖一些食疗配方。进入家庭的,是一个月固定收取多少费用,一般一两千一个月,直接进入家庭进行服务,改善饮食等等。药膳的,只要是营养师都略有涉及,可以简单提供一些配方指导,但是不如中医全面稳妥,效果那么有针对性。一般营养师是不太会指导药物的,主要是靠食物调理。营养学养生也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只是起辅助调理作用。食疗也有涉及一部分药膳,但是不能包括,营养师还是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过多涉及药物,这违反了营养学的本质。最后的药膳问题,个人不是太清楚,感觉药膳要注意安全,中药种类多,功用不同,要进行药膳还是要系统详细学习,靠营养学是不够的。
健胃消食的食疗
当身体出现腹胀、便秘时就要注意健胃消食,加强肠胃的蠕动,促进消化,健胃消食有哪些食疗偏方?不如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健胃消食的相关食疗方吧!健胃消食的食疗偏方 一、草果陈皮青鱼汤原料:陈皮、草果各5克,党参15克,卷心菜半颗,青鱼一条调味料:胡椒粉,盐,葱,姜做法:1、党参、陈皮、草果、卷心菜洗净,卷心菜切块备用;青鱼宰杀清洗干净后,放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出备用;2、将所有材料倒入锅里,倒入清水,旺火煮沸,小火慢煲1小时,加胡椒粉、盐调味。功效:陈皮中带有一种特殊的苦味,其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该“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于水,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适合胃中积食、食欲不振者食用;草果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二、黑豆泥鳅汤原料:枸杞子适量,黑豆50克,黑芝麻15克,泥鳅250克调味料:盐,鸡粉做法:1、黑芝麻、黑豆洗净备用;泥鳅放进冷水锅里,盖好盖子加热,待泥鳅不动时取出洗净,沥干水分后,放油锅里煎黄,捞出备用;2、锅加水,倒入黑豆,大火煮沸后用小火将黑豆炖熟,黑豆快熟时放入泥鳅、枸杞子、黑芝麻,煮到黑豆烂熟时加盐、鸡粉即可。功效:黑芝麻油很好的滋补功效,它带有浓郁的香味,能促进食欲,芝麻中含有大量的油质,具有润肠的功效,能加快肠道的蠕动,从而起到健胃消食的功效。三、牛蒡枸杞猪骨汤原料:荸荠200克,猪大骨500克,枸杞子10克,牛蒡100克调味料:味精,盐,清汤,醋,料酒做法:1、荸荠去皮洗净,切成两半,枸杞洗净,用温水泡软,牛蒡洗净后拍松,猪骨剁成小块,放沸水里汆烫后,过冷水;2、先将牛蒡、猪骨放入锅里,倒入清汤,加醋、料酒,旺火烧开,用小火慢煲2小时,放入枸杞、荸荠,然后在煲30分钟,加盐、味精即可。功效:牛蒡也叫东洋人参,其肉质富含大量的营养元素,是一种保健型蔬菜。由于牛蒡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对加强肠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很好的作用,从而达到健胃消食的目的。牛蒡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铁、钙、磷等营养元素,经常食用牛蒡,还可以预防糖尿病、早衰、高血压。调理脾胃的 方法 第一:夏季脾胃调理注意养阳,饮食多清淡想要达到最好的养生效果,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顺应天时,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制定最适合的保健方法。夏季天气炎热,但是 雨水 比较多这就会出现湿度大的问题,空气也变得潮湿闷热起来,所以湿邪很容易入侵人体,这对于脾阳的伤害非常大,最后导致脾胃的功能运转出现了问题。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生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调养,避免劳累过度,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匡扶正气,保护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还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新历的六月份到八月份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的时间,但是这个时候天气潮湿闷热,所以很容易出现中华苏以及受到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而患有疾病。所以说,夏季养生应该注意养阳,而不能够伤害阳气,饮食要清淡一些但是不能够随意清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肠胃的运转,同时起到调理、保健脾胃的目的。第二:日常生活要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夏季白天比较长晚上比较短,并且由于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身体的消耗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更加容易出现疲倦的情况。所以说,夏季保持一个充足的睡眠是促进肠胃健康以及提供效力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想要令自己拥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那么首先应该养成一个规律的生活习惯;其次就是保证卧室的通风以及凉爽‘第三就是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够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每天午休片刻的好习惯,这样大脑以及身体之中的各个器官才能够获得一个短暂的休息,这样下午才会更加具有精神面对挑战。夏季天气炎热,也需要做好预防中暑的工作。第三:苦味能够有效的调理脾胃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
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
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暴怒。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胃的调节与保养。
2、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
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首要的防湿补脾。
3、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
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等。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4、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制品等。寒与肾相应,最易消耗肾的阳气,阳气一伤,人就容易发生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夜尿频繁等症状,因此在冬天一定要注意养肾。多吃核桃、枸杞、羊肉等温性食物,用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肾气。
《荀子 · 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也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认为如果君主逆“天”,不施德政,就会激起天的震怒,引发水、火、虫、旱、地震等灾害。在这里即可窥见其重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的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百度百科-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