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当代年轻人的养生态度可以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概括: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晚的夜。下面我就来谈谈现代年轻人的养生态度及方式是怎么样的:首先来讲讲养生态度:在放纵和自律之间反复横跳年轻人的养生就是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想着怎么放纵自己,尽情享乐,另一方面又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焦虑不安。在网络媒体盛行的时代,年轻人作为网络吃瓜的第一线,每天都能在网络上看见各式各样的新闻,比如:一年轻人熬夜患了什么什么病,或者各种脱发、肥胖等问题的出现更加加重了年轻人的焦虑。现实因素上,由于工作压力或者其他一些问题,年轻人出现疾病的比例竟然超过了相当于年龄更大的一拨人,因此像一些什么“脱发危机”等话题也逐渐兴起。于是养生便成为常态需求,尤其是年轻人对保健、按摩、运动等养生消费也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尽管年轻人声称自己追求健康,但他们却抵挡不过熬夜、暴饮暴食、蹦迪酗酒等欲望的驱使。就造成了他们要一边花钱购买各种养生套餐,另一方面却过着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快节奏、轻养生”

现代养生实践者

年轻人的养生是一种不完全的养生。他们既想追求滋补,又追求口感味道,因此很多年轻人吐槽自己的养生好像没有什么功效。年轻人的生活都是很快节奏的,他们既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养生,又想在心里得到一些宽慰,于是年轻人便开启了“轻滋补”的方式。年轻人喜欢的养生产品主要以以枸杞、维生素、钙片、即食燕窝等为主,他们更喜欢简单、快捷的养生方式。下面来讲讲年轻人的养生方式:

年轻人的养生方式大多都是自我催眠式的,什么边熬夜边敷面膜,啤酒加枸杞,其实没有什么功效,下面来说说适合年轻人的养生方式:

饮食

养生的关键是我们的日常饮食。由于学习和工作关系,很多年轻人的饮食习惯是很不健康的。想要调整身体状态,得从饮食开始。清淡饮食对于健康是最好的。清淡的饮食并非指的是只吃素,高蛋白少脂肪是最好的饮食模式。

运动

运动排汗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排毒的方式。对于男生可以选择游泳、跑步、打篮球等,如果不想到室外,也可以选择到健身房。对于女生瑜伽是很好的选择。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的体态越来越好。

养心

养心就是释放心理压力。现代人压力大,多多少少有一点心里健康问题。在压力过大时,可以选择听听音乐放松一下,或者出去走走,向他人倾诉,不要憋在心里。年轻人的养生方式确实是比较“摆烂”的,养生的关键就在于早点睡、多运动,告别不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健康。

现代养生实践者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的神医貌似不少,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不过放在五千年历史来言,神医其实还是太少。因为能配得上神医称号的,除医术精湛,医德无双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长寿。(华佗是被曹操所杀,属例外)

这一条就把许多有潜质的神医,挡在门外了。孙思邈号称药王,主要事迹都出自《新唐书》、《旧唐书》等,至于具体活了多大?没有定论,但公认的却是一百岁以上。这在古代时期已经称为奇迹了。那么孙思邈又如何谈养生长寿方面呢?这些话题,其实主要集中在孙思邈的著作中,如《千金翼方》等。

谈这个话题之前,还应先了解一下孙思邈的历史。孙思邈号称孙真人。从小就喜欢老庄。而老庄体系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养生等问题。如庄子的《养生主》等篇章。故而可以从孙思邈的经历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养生长寿,关键就在于“养心”。

孙思邈也的确是如此阐述的,如这句话: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不利也——直接把养生长寿,跟道德修养联系到了一起。所谓,仁者寿!这其实也是养生长寿的提纲核心。

给出核心后,孙思邈这才进入到具体的“术”方面。但也依然没有脱离,老庄体系。比如养生长寿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翻译过来就是:养生长寿有五难。

第一难关是:正确对待名利心,不要为了名利而机关算尽。否则,哪怕再好的先天体质,再牛的后天滋养,也是白搭。

第二难关是:正确认识情绪变化,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反应,但暴怒,狂喜,惊骇等极端情绪,最好摒除掉。所谓怒伤肝,恐伤肾,人的喜怒哀乐等,都跟五脏六腑相匹配的。

第三难关是:正确对待人生享乐。《道德经》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才“不贵难得之货”。总的意思就是,声色犬马方面的享受,差不多就行啦,要有节制。

第四难关是:正确对待膳食营养。简单来说就是,营养平和,啥都要吃,别挑食,别暴饮暴食,更不要只吃“龙肝凤胆”,却不食“五谷杂粮”。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因为笔者自己都困难,一大吃货,没办法,谁让咱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么美妙?也要引以为戒。

第五难关是:正确对待七情六欲。人间烟火味,其实就是七情六欲。为此每个人都奔波思虑。为未来前程者,不惜长年累月的熬夜,为子孙儿女者,不惜做不知疲倦的牛马等等,但这却都不利于养生长寿。因此也要节制。这五难关,都是在讲究一个“节制”,要求不可走极端。其实这便是养生长寿的关键吧,等于又绕回到咱的“中庸之道”上了。

天下事,即人事,养生长寿也是如此,其实从孙思邈谈养生长寿来看,还是一个做人的问题。

现代养生实践者是指

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中医最重视养生,养生就是现代的预防医学的一部分,虽然古代没有产生疫苗之类靶点非常确切的药品,但其天人合一,以及整体观指导下的养生非常有效果。中医对生命的理解,我感觉比现代医学更全面更深刻,同时也更具有个人自身的操作性。中医治病不需要复杂的各种仪器检测,那养生就更不需要外力来替我们自己做决定了。中医养生原理是治未病,补不足损有余,顺应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适应四季四时冷暖。早中晚三餐按时适量饮食,甜咸适宜。日常遇事调整好心态,不纠结于某人某事。即依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顺四是以适寒暑,避免外邪侵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节制饮食,注意起居,保养精神,保持精气充足。中医历来重视睡眠养生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睡者、能吃者、能长生。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良好状态的基本条件,培养好的睡眠习惯很关键。中医养生是遵循中医理论和人类生活的自然法则自我修身养性的过程,或在中医指导下完成特殊的养生过程,而保健是养生更高基准的一种辅助疗法,当然也包含了养生的内函。中医遵循的养生原则来源于《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历代中医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