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中的 瑰宝明珠 ,在 养生 康复领域更是做出了极大贡献,流传数千年之久,在 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陶冶性情 等方面也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更是 历史 上各家各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练习中医气功要明白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其中要经历哪些阶段,在这些阶段我们如何去应对操作才能使自己安全快速的渡过。 中医气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作为治病方法受到大家的关注,很多慢性病患者通过练习中医气功如: 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五行掌、新气功、六字诀 等功法,不打针不吃药并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练习、研究气功的行列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一个顶峰阶段,气功锻炼的大军数以千万计,练功的对象由老年人、患病者逐渐扩展到中青年、 健康 人,很多大学、小学企事业单位都开展了气功锻炼的辅导学习班。 气功作为一种实效性强并且经济适用的特征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把神秘色彩、迷信色彩引入破坏了气功练习最根本的目的 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我们练习中医气功必须从 形、气、神 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去 探索 与开拓,才能保证气功练习环境的纯净。 练习中医气功讲究最后达到 三调合一 的境界,那么是指那三调呢?这三调指 调形、调气、调神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最早在《淮南子》中是这样记载的:“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所以说形、气、神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三者缺一不可。我们一起看看中医是如何定位这三者的。 所谓“ 形”者 ,就是 形体官窍 ,我们生命有型的实体,作为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础。中医传世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出“气血已合,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必具”。可见中医是十分分重视身体官窍、五脏六腑,以及身体内部气血是否流畅、荣卫是否协调合一。 所以调 形一词指调有型之实体,是指生命的实体,外而四肢百骸形体关节,内而五脏六腑营卫气血 。其实在中医气功练习过程中我们也是最先经历这一阶段的,这里更是强调指出,形体动作的准确性才是保证我们调形进度的关键。大家在练习形体动作时都能够粗略模仿动作,但是很少有人去细致入微的研究动作细节处,这就是大家练习中医气功调形时要注意的事情。 我们继续谈一下关于“ 气” 的认识,气在中医中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根本物质,人体之气的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部位不同也产生了不同属性的气,如:元气、精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而且气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气得额变化是升降出入的,所谓 调气就是将气的运动调节到能够与身体动作相协调配合的状态,并实现气的分布能够符合人体生命规律 。那么我们调气从哪里入手呢? 我们调气要从身体最明显感受到气的变化的位置出发,那么就是呼吸之气,通过不同的呼吸方式锻炼,达到调动身体之气的效果。通过古人与今人的研究指出呼吸之气主要锻炼方式是腹式呼吸,尽量达到呼吸细长匀静的状态效果更佳。 最后一个生命要素—“ 神” ,在中医的认识中“神”指身体的生命活动表现和人的思维意识活动,从而我们得出在调形与调气的过程中就已经在调神了,也就是我们调神的活动贯穿着练习中医气功的始终,包括我们在最后调神阶段其实是气神同调,以神引导气走向不同的身体部位。中医气功,多是通过神引导气沿身体经络而行走。如此长期锻炼可有利于精神集中、神思敏捷。 我们练习中医气功最终要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指形体、气的运动、神思的运动三者合而为一,达到相互配合的程度。

中医强身健体,中医强身健体配方

中医强身健体的操

1 第一步:从肩颈背部开始拉伸运动 热身 站直,找一条毛巾,手掌朝下,抓住毛巾两端(与肩同宽),慢慢地抬起双臂,举过头顶,继续往后背,直到你的极限。 伸展运动 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 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到脊椎被拉开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提肩松膀—呵护肩颈 站直,提起双肩,感觉到肩部有酸胀的拉伸。保持这个感觉15秒钟,放松肩膀,再做一次。 双臂上拉—运动肩颈 直立,双脚并拢,全身收紧,双手自然上举,上举后双臂交叉,手腕翻转,使掌心相对合十。保持这个伸展的动作10秒钟,放松。在伸展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肩颈背部的痛点。 注意事项 这是一个轻松伸展运动,把动作调到觉得“中等松紧”的定位点,维持这个伸展姿势不要动。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伸展时不可以闭气。 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 2 第二步:把重点转移到你的腰腹部撞击丹田5分钟 增长内力 用腹部撞击门框,双脚略分开,站在门框前,肚子离门框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门框就可以了,要有节奏,感觉不能太重太疼。 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每天“撞”5分钟,可增长内力,强身健体。 注意事项 有三类人群禁忌撞丹田: 1、孕妇及腹部有较大手术的人; 2、有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的人; 3、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法心有疑惧的人。 震动肚子—促消化、瘦腰腹。 平躺也好,挺直坐着也行,两手交叠,把掌心平放在肚脐上,肚皮放松,不要憋气,手臂发力,有节奏地震颤1分钟。 早晚腹式呼吸—安神益智 端坐,全身放松。用鼻均匀吸气,小腹就会隆起。意念可随呼吸之气慢慢到达丹田(小腹)。用口均匀呼气,腹肌就会收缩,小腹就复原了。最好每天早晚一次,每次呼吸一百下。 饭后徐行摩腹 促血液循环,强胃肠功能,食后半小时后徐行百步多,并摩腹。 按摩腹部的方法是:双手自上而下(从胃部顶端推至小腹)反复轻推腹部。 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3 第三步:关注自己的双手滚揉后溪穴 解除酸痛,远离老花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 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坚持下来,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 拍拍手—养心 自然简单地拍手,就可以很好地养心护心。可以在早上,也可以在晚上7~9点拍手掌。就算只是拍三五分钟也行,十几分钟更好。 拍手,能激活你心脏的保护神——心包经和心经,使心血充盈,泻除心火,加速身体毒素的代谢,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 握拳—养心 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腿上,调匀呼吸,然后两手用力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6次。 4 第四步:关心你的腿和脚部擀一擀脚底 缓解肩膀酸痛 买一只擀面杖,时常放在脚下来回地擀,每天10~15分钟。 如果你的肩颈部对应的位置会觉得疼、有颗粒,擀到颗粒散开,肩颈部的疼痛也会相应地散开,坚持做还可以减肥瘦身。 瑜伽蝴蝶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骨骼疼痛 双腿弯曲,脚心相对。双手抓住脚尖,膝盖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腰要挺直,双膝有节奏向地板振动。每天10分钟。 两腿一分补肝肾 把双腿伸直分开,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 注意事项 练习时,不用刻意追求身体贴着腿的感觉,只要腿后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 脚趾回勾—膀胱经排毒 双腿伸直并在一起,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这是一个帮助膀胱经排毒的办法,至少要做15~30分钟。 越是够不到,越说明你的毒素堆积多,只要大腿后侧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觉就可以了。 转动脚踝—变强健 每个脚顺时针转9圈,再逆时针转9圈,然后换脚。动作要缓慢,做到极限。

中医强身健体配方

[配方] 白术(土炒)、青皮、生地黄、厚朴(姜沙)、杜仲(姜炒)、破故纸(微炒)、广陈皮、川椒、巴戟肉、白茯苓、小茴香;肉苁蓉各30克,青盐15克,黑豆(炒香)60克,白酒1500毫升。[制法] 将前14味共研粉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功用] 补肾健脾。[主治] 脾肾两虚、男子阳症。[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5-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忌食牛、马肉。[配方] 红参30克,海马15克,鹿茸9克,海沟肾(炙)1对,淫羊藿、菟丝子、肉苁蓉各30克,韭菜子60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 将前8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过滤去渣,即成。[功用] 补肾壮阳。[主治] 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精神倦怠等症。[用法] 口服。每天晚临卧前服30毫升。要根据自身的状况,请中医把脉配制药酒较为合适。药酒是中医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因此配制或服用药酒时,也应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使用。对于那些即使没有明显病症,而是为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服用保健补酒的人来说,也要根据服用者的体质禀赋、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和时令节气等进行综合分析,选用合适对路的药酒。若是患有某种疾病,欲服用药酒治疗,更需进行辨证,根据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八纲辨证,辨别疾病在表在里,为寒为热,属虚属实,病位在何脏何腑,属于何经证候、何科之病,然后再选择对症的药方,选用合适的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