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掏耳朵对耳道内的皮肤是一种刺激,容易引起毛囊感染,或形成耳疖子、耳道炎等外耳疾病。尤其在夏天,由于出汗多、耳内潮湿,感染的机会就更大。一般没有必要经常去掏耳朵,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就痒得难受,最好控制一下。 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 对于外耳道的发痒,要区别其他几种的不同的情形,最常见的是外耳道炎、外耳道壁的充血水肿、外耳道的发痒。但是这种发痒感是一种很轻微的、痒得不剧烈或者是偶尔的发痒,只要按照外耳道炎进行处理就可以了。外耳道滴抗生素的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还有一种痒,比如外耳道的真菌病,这种痒是非常强烈的,而且痒的很持续,其他症状很少,主要是表现外耳道的奇痒。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真菌或者是抑制真菌的治疗。 外耳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外耳的环境和治疗没有彻底的原因。 可以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来进行治疗。平常尽量的戒掉掏耳朵、抠耳朵的毛病。治疗至少两周以上才会痊愈,避免有一点效果就停药,容易反复发作。没有必要经常去掏耳朵。若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就痒得难受,最好控制一下,或少用些硼酸酒精,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识了,耳朵里面也就不会觉得痒得难受了。
外耳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这是外耳道炎的发病原因之一,由于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常可导致耵聍的化学性质变化和耵聍腺管堵塞,从而降低了它的防御能力。
:外伤也容易引起外耳道炎的发生,比如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可导致细菌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引起感染。
:变态反应是外耳道炎的发病原因,外耳道在变态反应基础上,继发感染。如外耳湿疹患者易并发外耳道炎。
:中耳炎也可能引起外耳道炎,这是由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常致外耳道皮肤抵抗力降低。
:引起外耳道炎的病因有很多,可引发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慢性便秘和贫血等也易诱发此病。
外耳道炎的危害有两种,一种为反复外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另外一种就是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外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外耳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外耳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弥漫性外耳炎由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或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很少为真菌等所引起。外耳道疖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一些人(如有过敏反应,牛皮癣,湿疹或脂溢性皮炎者)特别易患外耳炎。 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局限的(疖肿),或累及整个外耳道(弥漫性外耳道炎)。 诱发因素包括:进水或各种刺激物,如喷发剂或染发剂液,进入外耳道和由于要拭净耳道导致耳损伤。通过上皮的脱屑,像传送带那样运动由鼓膜外面向外传送脱屑,进行外耳道的自身清洁,患者用棉签人为地清洁外耳道(拭耳),干扰了自身清洁机制。由于拭耳的方向和上皮脱屑活动的方向相反,可将碎屑向耳道内推入,促使脱屑聚集。脱屑和耵聍吸收进入外耳道的水,引起皮肤的浸软,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