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老年人的生活主要靠法定养老、企业养老和私人人寿来保障。这些号称为老年人生活保障的三大支柱,其实,三者中以法定养老为重要,其他两种对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只起补充作用。

德国养老制度(德国养老制度改革)

德国的法定养老创始于19世纪末。职工必须按月交纳费,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起初养老金是固定不变的,若遇到通货膨胀,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1957年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便让老年人也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此,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随着全国工资水平的提而增加。根据现行法律,每个职工参加法定养老。费占工资的19%,按月交纳,职工和雇主各付一半。这些费用支付退休者的养老金,不足部分由联邦zf从财政开支中补助。

德国人退休后,每月可领到养老金。养老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职工投保时间的长短和原先工资的低。一个有40年投保时间的退休职工,平均每月可领到相当于净工资的约63%的养老金;有45年投保时间的,平均每月可领到相当于净工资的约70%的养老金。退休职工去世后。其配偶一般可继续领取60%的养老金。

企业养老是由各企业举办的一种福利。大约三分之二的职工享有这项福利。这项福利的费用完全由企业负担,企业一般把这笔费用存入机构。职工退休后每月可领到企业养老金。其数量各企业不同,企业养老金相当于净工资的4%左右。这对于退休职工来说,是一笔补充的经济收入。

私人人寿由职工自愿在商业性的公司投保。他们每月交纳一定的费。人寿是一种既具有保障,又具有储蓄性质的,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笔补充的经济收入,所以参加人寿的职工相当踊跃。

想移民德国,享受德国养老福利的朋友,请联系侨外移民。

德国养老制度现状

德国法定退休年龄是67岁。

德国政府大约十年前决定把职工退休年龄从65岁上调至67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不足以及养老金压力等问题。德国正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以期到2029年使这一退休年龄适用于所有职工。

有关德国人应该工作更久的呼声近年来不绝于耳。德国央行在15日发布的月度报告中说,政府应考虑到2060年把退休年龄延迟至69岁,确保养老金体系能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求。

德国人口面临高速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的窘境。技能熟练的劳动力群体正在萎缩。据法新社去年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符合资质的德国劳动者数量缺口预计达180万人。据2014年统计,64岁至69岁的德国人中,14%仍在工作。这一数字在2005年为6%。退休制度的意义

1、保障退休生活:退休制度为退休人员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退休金或养老金可以满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开支,使他们能够度过一个体面、舒适的晚年。

2、促进劳动力流动:退休制度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通过设定一定的退休年龄或工作年限,退休制度可以释放出部分工作岗位,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退休制度也鼓励员工在工作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3、减轻社会负担:退休制度可以减轻社会对退休人员的负担。通过提供退休金或养老金,退休制度可以使退休人员不再依赖政府的社会救助,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退休

德国养老制度改革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物,是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它大体可分为成形、发展、成熟和改革四个时期。

(一)成形时期。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始于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时期。19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不景气,劳动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工人劳动条件恶劣,为争取改善这一状况,工人运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俾斯麦政府被迫采用安抚政策,提倡通过国家立法兴办社会保障,以缓和阶级矛盾。俾斯麦曾公开宣称,社会保险是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在“社会改革”的旗号下,德国先后于1883年、1884年、1889年制定了三项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并很快被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仿效。俾斯麦的社会保障立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遭受到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首次冲击,失业、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成为这次危机矛盾的焦点。为解决危机、刺激经济复苏1935年3月14日,美国正式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社会保障”一词正式在法案中出现,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后英国先后在1934年和1936年通过了《失业法》、《农业失业法》、《国民健康保险法》三部法律。在瑞典,也采用瑞典学派主张的通过国家调节经济、消除失业的理论。运用社会保障措施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成为瑞典后来推行“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三)成熟时期。二战后,西方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在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影响下,走上了所谓“福利国家”的道路。60年代美国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英国首相艾德礼在1948年就公开宣称,英国已进入了“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行列。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一些其他发达国家,也相继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这时期的社会保障,保障范围扩大,管理也逐步科学化。

(四)改革时期。为了消除“普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策上出现了保守主义1979年,英国政府率先对时候保障制度实施改革和调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期。主要内容为:一是开源,开征社会保障税,增加福利项目收费等;二是节流,主要是削减社会保障经费的支出,降低现行的社会保障待遇的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