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筹划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每个统筹区各自负责本区域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结余主要归本统筹区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要本级政府和本级财政填补。统筹项目内的部分主要是指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和过度性养老金(适用对象是统一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统筹项目外的部分应当是指企业补充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福利、交通洗理费、书报费等。社会统筹基金支出:指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个人的养老金、丧葬抚恤补助,以及由于保险关系转移、上下级之间调剂资金等原因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补贴、丧葬抚恤补助、其他支出。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基金积累制。

养老金统筹(养老金统筹内和统筹外的区别)

参保人员和企业为社会统筹部分缴纳的保费,并不用于为个人进行积累,而是主要用于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同样,参保人员退休之后所领取的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不是来源于自己以前缴纳的保费,而是来源于在职年轻人所缴纳的保费。也就是说,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属于参保人员个人所有,而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属于统筹区的所有参保人员。在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区转移时,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可以顺利转移或者一次性取出,而社会统筹部分则不能转移。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养老金统筹内和统筹外的区别

统筹内和统筹外养老金区别有以下3个方面:

1、概念不同:统筹内养老金是指人保部门代表国家给退休人员发放的退休金;统筹外养老金是指企业支付退休职工的煤粮补贴、洗理费、书报费、劳模补贴、部分军人补贴、部分效益工资等。不包括国家级特贡津贴、退休后再就业的补贴。2、覆盖面不同:统筹内养老金指的是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交满养老保险享受的养老待遇,保障面更广,而统筹外养老金是补充完善养老保险,是对统筹内养老金的辅助,其覆盖面更窄;3、社会发展层次不同:统筹内养老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统筹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发展产物。世界上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投保资助型(也叫传统型)养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也称公积金模式)和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

我国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实施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模式,经过5年的探索与完善,已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模式必将成为在世界养老保险发展史上越来越具影响力的基本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与生活丨养老保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老保险

养老金统筹的最新消息

所谓的养老保险计发基数,这也是比较新的一个概念,往年大多数说的是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在几个月前、2021年下半年的时候,大多数的省份都纷纷公布了本地的养老保险计发基数,比如广东省是8332元、江苏是7974元、山东是6893元(除菏泽)、浙江6594元、辽宁是6340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各大省份在2022年都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之后,本省企业退休人员、工龄相同的情况下算出来到手的养老金水平、是否也都是完全一致的呢?都按这个基数金额发放吗?比如浙江企退人都统一发6594元、广东省都发8332元吗?能完全实现统一公平了吗?省级统筹对大家的养老金水平影响究竟有多大,看看此文你就懂了。 今天就以浙江为例,看看在最新的全省养老保险计发基数都是6594元的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是否会保持一致?其他省份也是同样的逻辑。 浙江人社厅在2021年公开发布过的上年度全省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按年算是79133元、折合每月为79133÷12=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2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缴费本息总额 ÷ 相应的计发月数,男职工60周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由此可以看出来,浙江省各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除了与这个6594元计发基数有关,还挂钩了其他因素——比如说个人的缴费年限、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个人账户余额、退休时的年龄和计发月数......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到手的养老金金额。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这个“缴费指数”。 由此可以看出,到了2022年,~——换言之,也就是缴费基数下限为6594元×≈3956元,然后缴费基数上限为19782元,所以全省不管你在哪个地区、你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都是在3956~19782元这个区间内的。

为什么说省级统筹有利于缩小差距?所以从数学公式上来算,如果两个人缴费年限相等、缴费指数一致、退休年龄和退休时间也差不多(例如某工厂同个月退休的老张和老王)那么算出来的第一个月养老金,他们俩无疑就是基本相同的——然而这只是今年计算的情况,其他省份也是这个道理。然而在省级统筹实施之前、算出来同一个省内却有较大差别。 同等条件,算出的养老金金额也会相同浙江省在2021年12月、全省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之前,省内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有很多差别的——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在杭州、宁波这些一线城市退休,跟你在省内的文成县、景宁县或其他小城镇、县级市办理退休,算出来的养老金是有很大差别的,至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差异很大。浙江省是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在此之前,浙江省内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有些当地的社平工资比浙江全省的平均工资还高。 就会导致在当地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某些地区会显得“鹤立鸡群”高一些,我们用2019年宁波市和浙江省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对比,就一目了然: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时候宁波市的社平工资每月5898元、要大于浙江省的5536元,因此2019年,宁波市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金额3539元、也大于浙江省的下限金额3320元;然后宁波市的上限金额17694元,也大于浙江省的上限金额16610元。由此可见,在2021年年底之前、浙江省各地的企业退休人员,即使工龄、退休年龄、缴费指数都完全一致,但是仅仅由于这个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数据有差异——也会导致各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产生差距,甚至会出现经济发达地区,算出来的养老金高于全省其他地区的现象。(其他省份在实施省级统筹之前、也是同理)比如说宁波市企业退休人员老吴,,那么在2021年之前,。(山东省实现统筹之前,济南、枣庄和青岛、日照市两组相比,也是同样的道理) 各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会统一养老保险计发基数如果老吴和老李都是男性,他们的缴费年限都是25年、也都是在2019年同一年退休的、那么他们俩分别在浙江宁波和丽水退休——他们两个算出来的养老金肯定是有差异的:因为宁波的老吴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都会明显占优势;老吴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积累的余额明显会多一些,在基础养老金的计算结果上也会明显高于老李,所以老吴的最终每月到手养老金比老李要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三点关键解读:1第一:各地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后,所谓的统一某些待遇发放标准,并不是指的是所有人每个月发放同样的养老金——而只是在这个养老保险计发基数上实现了全省统一,因此在省内范围,缴费年限工龄、退休年龄差不多的前提下,企业退休职工核算出的养老金不会差异太大,因此相对更加公平。 2第二,养老保险计发基数,并不等于你到手的养老金金额。比如江苏省目前使用的是7974元基数,并非指的是江苏省退休人员每人每月都发7974元(哪有那样的好事?),而是指的7974元会统一参与到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核算数据,大家千万别误解了。3第三,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金额会“一刀切”拉平,最终算出来还是会有差异,都是很正常的——只不过说,在个人工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同一个省市、算出来的养老金没有之前那么多的差别。省级统筹还能消除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支付压力,这下大家明白了省级统筹给“公平性”带来的重大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