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秦岭鳌太线,山风裹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18岁的长沙少年小宇(化名),已经在这里“消失”11天了。10月26日深夜,红星新闻从一线搜救队获悉,针对他的第二轮搜救正在海拔3400米的草甸区推进,队员们踩着齐膝深的积雪,手里攥着那只写着“长沙县某某眼镜店”的眼镜盒,不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时间倒回10月16日,小宇的家人发现他的手机始终关机,定位停在鳌太线入口,赶紧报警。当地救援队第一时间集结:5名有10年以上山地救援经验的队员,背着卫星电话、防寒睡袋和无人机,顺着小宇最后的轨迹往山上走。可鳌太线的“脾气”比想象中更烈——10月19日清晨,队员们在一片乱石堆里翻出一个灰色背包: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现金(从5元到50元不等)、一件还带着潮气的速干衣、缠成圈的充电线,还有那只印着长沙地址的眼镜盒。“现金没乱花,速干衣还叠着,一看就是孩子的习惯,”队员老张捏着眼镜盒上的贴纸,声音有点哑,“我们举着盒子喊他的名字,可风太大,声音刚飘出去就散了。”

第一轮搜救没能走更远。当天下午,山上突然刮起“白毛风”——雪片裹着碎石砸过来,能见度瞬间降到不足3米,队员们只能拽着彼此的背包带慢慢挪,“再往上走,连自己都要陷进雪窝子。”无奈之下,救援队只能撤下山,等着天气好转。这一等,就是6天。

10月25日凌晨4点,救援队的微信群突然弹出消息:“未来三天有窗口期,立刻集合!”队员们揉着发红的眼睛往山上赶——这次带了更厚的鹅绒服,还有能穿透大雾的热成像无人机。“我们沿着上次找到背包的路线扩展,每走10米就用雪铲挖一下,”领队说,“今晚第二梯队已经出发,要把搜索范围扩大到药王庙以西。”

其实,这不是鳌太线今年第一次“留”下孩子。今年2月,18岁的孙某独自违规穿越,失联10天后被救时,腿上全是冻裂的伤口,家属花了8万元救援费,他自己还缴了5000元罚款。3月道歉时,孙某红着眼眶说“我以为自己能行”,可才过了8个月,又一个18岁的孩子,把“挑战”当成了“勇敢”。

18岁少年鳌太线失联超10天

“鳌太线不是‘网红打卡点’,是写在保护区公告里的‘禁止穿越区’,”曾参与过孙某救援的队员摇头,“那里的雪能埋过人,风能吹得人站不住,就算是老驴友都要凑够5个人才敢走,何况是没经验的孩子?”

此刻,山上的雪还在落,队员们的对讲机里时不时传来“注意暗冰”的提醒。我们不知道小宇此刻在哪里,能不能听见搜救的呼喊,但我们知道——每一次违规穿越的背后,都是救援队员拿命在“兜底”,都是家人坐在客厅里盯着手机屏幕的彻夜未眠。

凌晨1点,第二梯队的队员发来消息:“我们到了上次的背包位置,正在往南搜。”手机屏幕的光映着老张的脸,他捏着那只眼镜盒,说了句:“孩子,听见我们喊你了吗?”

风还在吹,雪还在下,但总有人不肯放弃——为了那个还没说出口的“平安”,为了不让另一个家庭陷入遗憾。

愿这次,雪地里能传来一声回应;愿下次,再也没有人把“冒险”当成“成长”。

18岁少年鳌太线失联超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