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繁花》剧组的“录音风波”算是越闹越明了,11月8日剧组再次发声明,把这事的“里子”直接摊开——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王家卫录音”,压根儿是被人“动了手脚”的。
咱们先理清楚时间线:10月底,青年编剧“古二”(真名程骏年)在网上甩了好几段录音,内容那叫一个“炸”:王家卫跟他聊唐嫣的戏时说“唐嫣是个很装的人,明天讲戏别让她先到”;秦雯聊《流金岁月》时提到,刘诗诗粉丝闹台词是演员团队透的消息;还有陈道明的事,说他想演“爷叔”,但改台词又记不住长段。这些内容一出来,直接冲上热搜,网友们炸开了锅:“王家卫居然这么说演员?这录音是真的?”
可剧组这次的声明里,把这些“瓜”全给“破”了。声明说,这些录音不仅没经过当事人同意,还被大量失实剪辑、恶意解读了。而古二这么做的原因,就俩字——“署名”:他不满足剧组给的“前期责任编辑”头衔,为了泄私愤才故意抹黑主创和同行。更离谱的是,现在他人还在境外,连国内的司法调查都不敢面对。剧组已经把证据提交给有关部门,就等着法律给个“说法”。
这事一发酵,网友们的看法也挺分裂。有网友说:“录音里的细节这么具体,剪辑能改到这份上?我有点怀疑。”也有网友站在“底线”上:“不管内容真假,偷录私人对话就是不对,这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吧?”还有做影视的同行留言:“编剧署名权一直是行业痛点,前期做了活没得到该有的名,确实窝火,但用偷录的方式报复,也太傻了——把自己的路都堵死了。”
其实从9月底剧组第一次发声明谴责“偷录”,到这次再回应,这事的焦点早就变了——它不再是“录音里的话是不是真的”,而是影视行业里的“规则拷问”:编剧的署名权该怎么算?私人对话的隐私该怎么护?这些问题,本来该靠行业规则或法律解决,而不是靠“偷录+剪辑”的方式“博眼球”。
现在剧组把问题交给了法律,咱们这些看客也只能等着后续。毕竟,真相从来不是靠“剪出来的录音”堆出来的,法律才是最硬的“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