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多注意秋季养生常识。中医认为春养肝、夏补心、秋调肺、冬补肾。秋天食补,喝些健康的汤品,可以让筋脉舒张、代谢顺畅,是很好的养生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煲汤食谱及做法,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汤食谱1:玉竹猪瘦肉汤 组成:玉竹30克,瘦猪肉150克,精盐、味精适量。 制法:先将玉竹洗净切片,用纱布包好,瘦猪肉洗净切块,然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熟后加精盐及味精调味即成。 适应症:养阴,润肺,止咳。适用于热病伤阴之咽干咳嗽、心烦口渴、秋冬肺燥干咳、肺结核,干咳、冠心病、轻度心脏功能不全、阴虚盗汗等病症。 用法:吃肉喝汤。 养生汤食谱2:北杏猪肺汤 原料:猪肺250克北杏10克姜汁食盐适量 制作:猪肺切块洗干净,与北杏加清水适量煲汤,汤将好时冲入姜汁1~2汤匙,用食盐调味即成。 用法:饮汤,食狸肺。每日2次,随量食。 功效:止咳化痰,补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燥便秘等症。 养生汤食谱3:雪耳红枣炖乳鸽 主料:乳鸽 配料:雪耳、红枣 作法:将乳鸽净膛后,从中斩开,用开水烫过,放入高汤中,加入雪耳、红枣及 其它 调料,放在文火上炖一个半小时即可。 特点:此汤具有清肺、养颜、补血之功效,低脂肪、粗纤维,是入秋季节滋补之上好佳品。 养生汤食谱4:枸杞菊花煲排骨 材料:排骨500g,枸杞1小把,干菊花4朵,姜1小块。 做法:1.将洗净的排骨切成约1寸大小备用。排骨可选择肋排,或者用腔骨煲汤也很好。 2.将枸杞、菊花用冷水洗净。菊花放入多少应因人而易,因为菊花带苦味,小孩儿吃可少放一点儿。 3. 放约8碗水烧开,加入排骨、姜及枸杞,大火煮开后改用中火煮约30分钟。菊花在汤快煲好前放入。 4. 加适量盐,即可。 食效:清热、解毒、明目、养颜、祛痘。 养生汤食谱5:番茄百合猪肝汤 材料:猪肝300g,小番茄4个,百合适量,姜3片。 做法:1. 猪肝切薄片,用开水烫一下,捞出。 猪肝选择颜色淡、接近粉色的口感会比较好。 2. 将猪肝腌制约10分钟。如果想让猪肝充分进味,可在煲汤前将切好的猪肝加入酱油、酒、胡椒、生粉适量。腌制时应用手抓,使调料充分混合。 3. 番茄切块,与百合用中火煮约10分钟,加入姜片。煲汤用的番茄应挑选手感较硬的。切前先用开水烫一下,这样易将外皮剥掉,不会有皮浮在汤上。百合如选用新鲜的,应挑选表皮洁白光鲜的。如用干百合,可适当延长煲煮时间。 4. 加入猪肝及适量调味料,中火煮30~40分钟即可。 食效:补血、润肺、清火。 养生汤食谱6:苹果银耳瘦肉汤 材料:瘦肉400g,苹果1个,蜜枣6颗,银耳、胡萝卜适量,姜3片。 做法:1. 瘦肉切厚片,苹果去心切块,胡萝卜切块。苹果和胡萝卜不用去皮,因为果皮营养很丰富。但苹果籽容易上火,一定要去掉。此款汤易将味道释放出来,所以煲好后不仅汤好喝,瘦肉味道也很鲜美,建议选择后臀尖切较小块。中老年人食用宜选择精瘦肉,小朋友食用不妨选择五花肉,汤的口感会更好。 2. 在锅中加入约6碗水,放入瘦肉、苹果、蜜枣及胡萝卜煮开后,再用中小火炖约30分钟 3. 将银耳洗净,泡软。在起锅前20分钟放入锅中。 4. 加适量盐,即可上桌。 食效:润肺、化痰、美容。 养生汤食谱7:苦瓜凤梨煲鸡 材料:鸡肉500g,苦瓜2条,凤梨半个,姜1小块。 做法:1、鸡肉切块备用。可选择翅膀、腿肉或整只,根据个人喜好及食用者人数而定。两人食用,建议选择大腿肉,鸡块不宜切得太小。 2、苦瓜去籽切片。害怕苦味的人可挑选颜色浅绿、表面疙瘩大的苦瓜,苦味会比较轻。但从食效上来讲,苦味越重越好。同样苦瓜不宜切薄片,以防煲化。 3、凤梨洗净切块。凤梨选择新鲜的最好,洗净切大块后,可放盐、一点儿酒腌一下以利保存。如果不是当季水果,可用糖水罐头代替。 4、加水至半锅(约6饭碗),放入所有材料,加适量料酒大火烧开,再改为中火煲约1小时左右,加适量盐,即可。 食效:清热解渴,增强免疫力。 养生煲汤食谱做法相关 文章 : 1. 养生煲汤食谱大全 2. 养生汤食谱大全及做法 3. 冬季养生煲汤食谱大全及做法 4. 养生食谱大全及做法 5. 煲汤食谱大全及做法炖汤 6. 各种养生汤的做法大全
滋补养生煲汤食谱大全
1、冬瓜排骨汤
把排骨剁成小块,再放入开水锅内焯一下。冬瓜去皮切小块;将汤锅置火上,放入开水、排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直至熟烂。把冬瓜放入汤内炖熟,加入精盐、味精、葱花、胡椒面进行调味。
功效:排骨属荤,能浓厚滋补,冬瓜属素,能清淡养颜。2、瑶柱鸭肉汤
将鸭肉洗净切块,而瑶柱和冬菇先浸透,接着将所有材料一齐放入煲内,加六至七碗水,煲四个钟点以上。
功效:鸭肉味鲜,其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瑶柱是海产食物,具有滋阴入肾的功效,再配以瘦肉,冬菇,使汤更加清甜而温补。3、鲫鱼豆腐汤
将油烧至七成熟,放入鱼略煎,放入适量的料酒、葱段、姜片,接着加入清汤、熟油;旺火烧开后用小火烧10分钟,直至汤变为乳白色时,将豆腐、冬菇放入,旺火烧开,放入调味品进行调味。
功效:豆腐性凉,而鲫鱼性温,通过荤素交融,是冬季很好的进补汤水。4、桑椹瘦肉汤
把柚皮,瘦肉,桑葚一齐放入汤煲,加四碗水,煲三个钟点后,放入片糖,略为搅融。此汤味道鲜甜,瘦肉可食用。
功效:具有补虚益气,清肝明目,降血压,通便的功效,经常喝此汤的人不会便秘。5、水鸭益脑汤
将水鸭、瘦肉洗净切块,加姜块,杞子,淮山,以及五碗清水,煲四个钟点即可。
功效:能滋阴补气。体弱多病或产后体虚的人,饮用此汤很有效。此汤还补而不燥,温润脏器。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冬季进补5款汤 让你整个冬季滋补
养生补汤的做法大全集
养生滋补汤的做法有哪些 一、五指毛桃煲乌骨鸡汤 原料:温氏乌骨鸡一只、五指毛桃100克、猪脊骨200克、芡实25克、姜三片、蜜枣3颗、盐适量。 做法: 1、将温氏乌骨鸡、五指毛桃、芡实等洗干净放入汤煲中; 2、猪脊骨在滚水中煮一下“飞水”,放入汤煲中; 3、切三片姜放入汤煲中,倒入10碗清水,用猛火把水烧开后,改为文火煲两个小时; 4、汤上桌前下适量的盐调味。 功效:芡实有补脾、祛湿的功效,温氏乌骨鸡含有黑色素、B族维生素、18种氨基酸和18种微量元素,而且脂肪含量很低,这道汤能健脾祛湿、利水肿、补气养生。 二、沙参百合润肺汤 原料:北沙参15克,百合30克,无花果五个,猪瘦肉18克,陈皮1片。 做法: 1、先将无花果,洗干净,对半剖开; 2、猪瘦肉洗干净,飞水,北沙参、陈皮、百合洗干净; 3、将所有的材料一齐放进已煲滚的水中,继续用中火煲约两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北沙参、百合和无花果都有养阴润肺、润燥清咽的作用,加上营养滋阴的猪瘦肉和行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又可滋润喉咙,保护声带,通畅大便,预防痔疮的功效。 三、炙百部红枣白鸽汤 原料:炙百部12克、红枣4个、乳鸽1只、生姜2片。 做法: 1、炙百部、红枣洗净,并将红枣去核; 2、乳鸽宰洗净,去毛爪、脏杂,置沸水稍滚片刻,洗净; 3、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6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 此量可供1—2人用,乳鸽可捞起拌酱油佐餐用。 功效:炙百部性平味甘,有温润肺气、化痰止咳之功,因而此汤有温润肺气、化痰止咳之功。要注意的是,痰热咳嗽者不宜饮用。 四、萝卜鲫鱼汤 原料:鲫鱼、白萝卜、葱、姜、花雕酒、盐。 做法: 1、鲫鱼洗净后沥干,并用厨房纸巾擦干表面水分。 2、萝卜去皮切条;葱打结;姜切片。 3、锅内热油,爆香几片姜片,加入鲫鱼煎透,煎至两面的鱼肉变色。 4、锅内加入足量的水(冷水、开水均可),加入葱和姜,大火煮开,加入适量花雕酒,继续煮至酒气消散。 5、撇去浮沫后转中火,保持一定的沸腾,加盖炖煮至汤色发白(约30分钟)。 6、加入萝卜条,继续煮约10分钟,加入少许盐,略煮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滞,明目润肤。鲫鱼汤有润燥滋补的作用,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五、田园蔬菜龙骨汤 原料:猪龙骨1根,胡萝卜1根,西芹2根,蘑菇10朵,玉米1根,姜8片,盐、味精等调味料适量,香葱若干。 做法: 1、将龙骨洗净,放入冷水锅内加热至沸腾,然后将水倒掉; 2、接着将龙骨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足量的冷水,放入姜片、葱段,用大火烧开,然后转为小火,撇去浮沫; 3、1小时后再加入胡萝卜继续煲,过1小时之后加入蘑菇、玉米和西芹,继续煲20分钟左右,最后加入适量盐、味精即可。 功效:在炖肉时加入各式蔬菜,荤素搭配可以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质量和利用率。有荤有素还可以促进膳食中铁质的吸收,改善膳食中钙和磷的比例,保证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摄入的平衡与充足,提供足够的`膳食纤维。 熬汤记住“6要” 1、选料要精湛。要熬好汤,必须选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新鲜的动物原料。 2、食品要新鲜,即选用鲜味足、无膻腥味的原料。现代所讲的鲜,是指鱼、畜禽死后3至5小时,此时鱼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 3、炊具要选好。熬鲜汤用陈年瓦罐效果最佳。 4、火候要适当。熬汤的要诀是: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才能把食品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熬出的汤更加鲜醇味美。 5、配水要合理。用水量一般是熬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而且要使食品与冷水共同受热。熬汤不宜用热水。 6、搭配要适宜。最值得一提的是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猪肉与碱性食品海带的营养正好能互相配合,这是日本的长寿地区冲绳的“长寿食品”。 喝汤误区 误区一、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 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误区二、喝汤去“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 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误区三、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十分有益。 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 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误区四、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误区五、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 误区六、喝汤速度快 喝汤速度越慢越好:美国营养学家指出,如果延长吃饭的时间,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 喝汤也是如此,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