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理气跟祛痰经常都是放在一起的,因为痰是跟着气的升降而反应的,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而治疗化痰止咳,不仅要理气,也要化痰,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更要着眼于杜绝生痰之本,而脾主湿,肾主水,痰之化在于脾,痰之本在于肾,理气化痰药中多配伍健脾祛湿,补气益肾之品。蜜炼川贝枇杷膏:组成川贝母、枇杷叶、桔梗、陈皮、水半夏、南沙参、五味子、款冬花、杏仁水、薄荷脑、茯苓、五味子、瓜蒌子、远志、生姜、甘草、苦杏仁、蜂蜜、麦芽糖糖浆等。功用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本方为润肺药与化痰药组成,适用于肺燥兼痰的咳嗽,不适用于风寒、风热、寒痰、湿痰、燥痰、肺阴虚的咳嗽。方中南沙参、枇杷叶、川贝母、款冬花、瓜蒌子、蜂蜜、麦芽糖糖浆润肺生津,,化痰止咳,法半夏、茯苓、化橘红、生姜、远志燥湿化痰止咳。桔梗、薄荷脑宣肺化痰,清热利咽。苦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五味子敛肺止咳,甘草配桔梗利咽止咳,兼调和诸药。急支糖浆:组成由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等。适用病症: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咽喉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本方由清肺化痰药与宣肺止咳药组合而成。方中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清肺泻火,化痰排脓。麻黄宣肺平喘之客。前胡配枳壳,一宣一降,开胸顺利,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甘草泻火止咳,兼调和诸药。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咳嗽清稀白痰或干咳无痰者不宜使用,高血压、心动过速等心脏病患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清气化痰丸:组成有陈皮、杏仁、枳实、酒炒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等。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气急呕恶,烦躁不宁等。为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方中胆南星苦凉、瓜蒌仁甘寒,均长于清热化痰,瓜蒌仁还能导痰热从大便而下,二者共为君药。制半夏虽属辛温之品,但与苦寒之黄芩相配,一化痰散结,一清热降火,相辅相成,又相制相成,共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以宣上,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枳实破气化痰以宽胸,并佐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使以姜汁为丸,用为开痰之先导。诸药合用,化痰与清热、理气并进,气顺则火降,火清则痰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症自解。更多中医药科普知识,可@小邓药师关注查看,您的评论分享,就是最好的鼓励。

健脾祛湿理气第一名

健脾祛湿疏肝理气的中成药

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 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祛湿水果第一名

1、葡萄,具有生津、利尿、补气血的功效。新鲜葡萄生津止渴的效果好,宜选择酸甜适中、个大、汁液多的,如巨峰葡萄。太甜的葡萄(如玫瑰香),越吃越不解渴。

2、桃子,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普通桃水分较多,水蜜桃是其中的佳品;扁桃、油桃的水分偏少。

3、番茄,从生津止渴的角度来说,选择个大色红、味道酸甜的大番茄效果会比较好。而樱桃番茄味甜、水少,效果就差多了。运动可祛湿气: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身体湿气重的6个表现 4个方法祛湿气人民网-巧食瓜果祛湿健脾消暑 蔬果养生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