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它就如同饮水机的过滤系统一般,对人体的血液起到过滤的效果。同时肾脏还有生成尿液的能力,随着尿液的排出,将积攒在肾脏内的毒素排出体外。如果没有保护好肾脏的话,就会导致肾脏疾病的出现,从而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时间

慢性肾炎就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特别是中青年男性尤为高发,它是有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的病因并不明确,有研究表明,慢性肾炎和链球菌感染没有明确的联系,仅有大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慢性肾炎时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导致的。慢性肾炎症状多,千万别忽视五个异常,这是肾脏求救的信号:

1、尿液有丰富泡沫,是一大信号

尿液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左右都是水分,所以其表面张力并不高,如果小便过急的话,就会在尿液表面形成泡沫,但很快就会消散。当患上慢性肾炎之后,对尿液的代谢和提纯就会受影响,导致大量蛋白质随着尿液排出;

含有大量蛋白质的尿液,表面张力也会因此增加,所以会有丰富的泡沫表现,而且泡沫久久不会消散,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蛋白尿。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尿液检查,看看是否出现了肾脏疾病。

2、贫血是异常,可能不是简单的营养不良

通常,女性出现贫血都和缺少微量元素有关,特别是缺少铁元素就会导致贫血,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缺铁性贫血。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当患上慢性肾病之后,也会引发贫血问题。因为慢性肾炎破坏了肾脏功能,导致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体内红细胞也会因此被影响,导致贫血发生。

3、身体的异常浮肿,是肾病信号

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喝下大量的水分,第二天就会有水肿情况,但随着肢体活动,水肿也会逐渐消失。如果一天中都有异常的下肢浮肿,那就是肾脏受损的信号。当患上慢性肾病之后,尿液排出功能就会被影响,导致大量水分以及钠离子堆积,下肢浮肿也会因此出现。

4、尿液增多或减少,肾脏正在受损

既然是尿液生成器官,那尿液变化也会反映出肾脏健康与否。患上了慢性肾炎之后,对尿液的生成以及代谢能力就会减弱,导致患者出现尿液异常增多、异常减少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在正常饮水的前提下,尿液却异常减少,那就是肾病的一大信号。

5、高血压和慢性肾炎有关

这里的高血压并不是指的原发性高血压,而是血压一直都非常平稳,但最近却异常升高。或者是明明没有患高血压,而且也没有疾病家族史,却突然病发了高血压,这就要考虑肾脏疾病出现了。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时间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症状可轻可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等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1、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起病前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少数慢性肾炎可能是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演变而来,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而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起病即属慢性肾炎。 该病根据其病理类型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系膜增殖性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可分为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和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 ②膜性肾病; ③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④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⑤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发病机制 由于慢性肾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抗原与抗体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炎症。 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这种非免疫机理包括肾内动脉硬化、肾小球损害、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迁延,病变持续发展,肾小球毛细血管逐级破坏,系膜基质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整个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最终肾组织严重破坏形成终末性固缩肾。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本病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以消除蛋白尿、血尿为目的。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强调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饮食,预防感染。 1、限制高蛋白饮食。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应及早采用低蛋白饮食,并加用必需氨基酸疗法,肾灵提供α-酮酸,补充肾必氨提供体内必需氨基酸。同时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以达到机体基本需要,防止负氮平衡。应给予低嘌呤饮食,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减轻高尿酸血症。 2、控制高血压。积极地控制高血压可防止肾功能损伤加重,对明显水钠潴留者,利尿药可作首选。若肾功能好可加噻嗪类药物;对于肾功能差者,应改用襻利尿药,注意预防电解质紊乱,以防加重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 3、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有明确高凝状态和某些易引起高凝状态的病理类型(如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可长时间用药,以稳定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对激素可能有效,根据病理类型如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尿蛋白≥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避免引起和加重肾功能急骤恶化。避免使用肾毒性或易诱发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非类固醇消炎、磺胺药等,对伴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应给予相关处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也可仅表现为尿蛋白增加,尿沉渣红细胞增多,可见管型。有时伴乏力、倦怠、腰酸、食欲不振、水肿时有时无,多为眼睑水肿和(或)下肢凹陷性水肿,一般无体腔积液。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 部分患者可突出表现为持续性中等程度以上的高血压,可出现眼底出血、渗出,甚至视盘水肿。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慢性肾炎可因病损的性质不同,病程经过有显著差异。从首次发现尿异常到发展至慢性肾衰,可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高血压、感染、饮食不当、应用肾毒性药物及持续蛋白尿等,均能加速慢性肾炎进入慢性肾衰竭。 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起病缓慢,病情迁延,尿检异常,常有蛋白尿,有时伴血尿、水肿和高血压。随着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饮食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可分为普通型、高血压型、肾病型及无症状型等。慢性肾小球肾炎轻者无明显不适,可自行痊愈或数年后稳定。重者可有血尿、水肿、蛋白尿、贫血,甚至数月内进展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阶段。所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日常保健工作有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1、无症状、无明显血尿活蛋白少于1克~2克的慢性肾炎患者,应该进行一般饮食,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量。 2、尿蛋白导致血浆蛋白低下、无氮质血症的慢性肾炎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供给量,并且定期检查肾功能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3、肾功能减退者则应限制蛋白质人量,每日控制在30克~40克(包括主食所含蛋白质)。~。在限量范围内选用优质蛋白食品,如奶、蛋、瘦肉等,最好占全天蛋白总量的50%以上。 4、血钾高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要慎用含钾高的蔬菜、水果,减少钾的摄入量。 5、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忌用酒类饮料和刺激性食品。 6、关于水的摄入量,病人如无明显浮肿、高血压、尿少、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不必过多限制水的摄入量。水肿者控制饮水量一般保证日需量即可,一般总入量为800~1500毫升以内。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 检查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尿常规检查。常有轻、中度蛋白尿,同时伴有血尿,红细胞管型,肉眼血尿少见,多为镜下持续性血尿。 2、血液检查。早期变化不明显,肾功不全者可见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血沉明显加快,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轻度增高,血清补体C3正常。 。 ①内生肌酐清除率和酚红排泄轻度下降,尿浓缩功能减退。 ②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早期基本正常,随病情加重BUN,Scr逐步增高,当其高于正常值时,证明有效肾单位已有60%~70%受损害。对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尿毒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5、B超。早期双肾正常或缩小,肾皮质变薄或肾内结构紊乱,B超检查可帮助排除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多囊肾和尿路梗阻性疾病。 6、肾穿刺活检。根据其病理类型不同,可见相应的病理改变。 通过检查以上几个项目外,最重要的是鉴别诊断肾小球肾病和系统性疾病继发的肾脏改变。如慢性肾炎肾病型与肾小球肾病鉴别,慢性肾炎普通型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普通性与红斑狼疮性肾炎的鉴别,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的鉴别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 1、平时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多参加适量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但应避免过劳。合理营养,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随时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2、谨防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引起急性肾炎的最常见原因,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无症状性菌尿、流感、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都可能使慢性肾炎症状加重。积极防治感染病灶、积极防治急性肾炎。减少机体感染机会,防止受冷着凉,预防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皮肤化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 3、注意饮食营养。肾炎病人要避免高蛋白饮食,注意食品安全,多吃新鲜的瓜果和天然食品。以品种多样、搭配合理、清淡可口为原则。注意自身监测。自觉身体不适时,如出现了夜尿多、食欲减退、腰部不舒服感或酸胀感,尤其早晨起床后出现眼睑颜面部水肿及排尿异常,则提示有得肾脏病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于尽早诊断和治疗,对预防本病也有重要作用。 4、适当的药物预防,根据医嘱可以服用一些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较小的预防药品。 要注意的是,本病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进行治疗和预防,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尽量避免和延缓患者进入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阶段。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对比表

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区别有:

急性肾炎发病急,多以链球菌感染为典型,通常是感染后一到两周发病;而慢性肾炎通常比较隐匿不易发现,通常是感染后一至两天发病。急性肾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急性肾炎从发病机理上来说,多是由于外因导致肾脏的病变;慢性肾炎是由于内在的脏腑功能的衰弱和失调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