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夏天滋阴壮阳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达到调和脏腑、疏通气血、通经络的作用。夏天,人体内的阳气随着自然的阳气而增长。

运动应该有助于体内的阳气增长;夏天炎热的天气消耗了大量的人体。长期在阳光下运动会导致中暑。这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太极剑、慢跑、散步、游泳等。

2、起居适应

夏天白天长,夜晚短,所以人起得早,而睡得晚,容易导致睡眠不足。所以更需要午休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得到休息。

午休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利。比如低血压、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尤其是经常因脑血管硬化狭窄而头晕的患者,不适合午睡;因为午饭后消化系统积血较多,大脑相对缺血缺氧,这类患者达不到休息的目的。

所以《内经》中说“起居无节,半百而衰也”,可见日常生活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3、饮食调节

人体阴阳平和,夏季阳热充沛,所以体内阳相对不足;所以阳气虚弱、经常怕冷、容易感冒的人,夏天应该多吃补阳产品。此时脾胃功能衰退。若贪冷伤脾胃,则易吐泻;而且不适合吃脂肪和甜味的产品,因为脾胃的消化分解功能减弱,过量食用会帮助湿热产生。

所以夏季饮食的原则应该是清淡,少油腻,以温热为主,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

中医夏天滋阴壮阳的方子

配方: 生地6克、薏苡仁9克、石斛6克、沙参6克、麦冬6克、山药6克、莲子肉6克。 用法: 熬水40分钟,每天喝两小杯。 叮嘱: 这道药是甜的,味道很好,滋阴的效果非常棒,如果孩子有阴虚症状,喝一喝就能够调养过来。我碰到过那种反复感冒的孩子,一用这个方子,身体马上就改善了。 一般情况下,这个药给孩子喝五六天就可以了,过一段时间如果他还有阴虚的症状,那就再喝一个星期。也可以把 莲藕、荸荠,白梨或雪梨熬成水 ,让孩子当饮料喝,滋阴的效果也不错。配方: 生地9克、沙参9克、麦冬9克、枸杞子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猪脊椎骨)一节。 用法: 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六味地黄丸”是钱乙创的方子,方子里的药一共有六味,它们分别 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 此方中的熟地是入肾经的,滋阴补血、益肾添精,这对肾经的正常运转是十分重要的;山萸肉直接补益肝经,同时还兼入心经、肾经;山药对脾经进行了及时的补给,而且兼入肺经;丹皮,又叫牡丹皮,它直入肝经血分,清除肝火;茯苓是泄水健脾的能手,可以将脾经的水湿泄去;泽泻是用来泻肾经的水湿。此方三补三泻,三位主将进入肝、脾、肾三经,同时派了三位助手进入这三经泻去该经的邪气,这种治疗思路是严密的,否则如果一味进补则会导致有邪气的脏器的功能异常,所以说,六味地黄丸是补肝脾肾的。究竟是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才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呢?主要是在肾阴虚的时候服用效果最好。舌头的状态是舌质红、舌苔薄,注意舌苔厚的人说明是体内有痰湿,是不能用“六味地黄丸”的,要先清掉痰湿。然后是脉搏,您可以和以前自己的脉搏比较,如果最近跳得比较快,则可能是有肾阴虚的症状了。如果脉搏跳动得比较缓慢,那是绝对不需要服用的。再看症状,如果在 舌红苔薄脉细数 的出现以下症状,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了: 腰膝酸软 。这是因为肾的位置就在腰部,腰是肾的宅第,如果肾阴虚,则会导致腰部感觉不正常; 头晕眼花 。这是因为气虚不足,虚火上攻的缘故,这种感觉是眼睛干干的,很涩,见到风还容易出眼泪; 耳鸣耳聋 。这种耳鸣是一种长时间的、声音很小的那种耳鸣,和您感冒发烧时的那种轰轰的耳鸣不同,相信您自己一体会就明白了; 盗汗自汗 。自汗就是身上总是出虚汗,稍微一动就是一身,这里尤其注意的是,如果晚上睡觉时出汗,那就说明阴虚的非常厉害了,有的人被褥都会湿的,但是需要加以区别的是在夏天的桑拿天,无论是谁睡觉都会出汗的,这个不要包括在内。以上是通常的诊断标准,还有几类人群,我也推荐他们吃“六味地黄丸”来料理身体: 经常熬夜的人。 中医认为夜属阴,如果您在夜里不休息,一直在活动,那么您消耗的是阴气,也就是说消耗的是您的物质基础,这会引起您身体的各种反应。现在很多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上夜班的人群,研究发现,他们所患的一些职业病是非常有规律的,比如夜班人群的脂肪肝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大家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补偿而已。熬夜的人注意了,如果您感觉到了有前面我论述过的那些诊断指征,那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进行调理了,它可以慢慢调整您身体的失调,使身体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用脑过度的人。 现在工作、学习的节奏太快了,出现了很多在短时间内过度用脑的情况,比如学习,有的时候要求您三天写一篇论文;又比如工作任务,可能要求您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思考;又比如打电子游戏,这种事情要求大脑反应很快,等等。这些事情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基础,长此以往,则人身体的状态就会改变。 房事过度人群。 如果长期房事过度,那对身体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会引起一些身体上的失调。这时如果能够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它的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就可以减缓身体的损伤程度。但是要它只能起到补充物质基础的作用,物质和功能是两回事,它并不能 起到壮阳的作用,不要错误地理解了它的作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青春期或者过了青春期的人,脸上的粉刺很多,尤其是女孩子 ,很痛苦。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正常人体内的阴阳是应该平衡的,可是如果阴不足的话,就会导致阳过分的增长(也有的情况是阳过分地增长,导致阴跟不上其脚步,显得相对地不足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体表出现一些相应的表现,粉刺就是其中的一种。这部份人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同时也可以用 野菊花、枇杷叶各10克泡水代替茶喝 ,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体内有湿热的人。 这种人 舌苔厚,舌苔黄腻 (不是在吸烟和饮橙汁后) , 胃肠里面胀闷,大便不成形 ; 阳虚的人。所有的肾阳虚都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此时不要马上补阴,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金匮肾气丸就是这个作用) 。 脾胃功能弱的人。 传统中医认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 熟地有滞腻 的性质,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导致 脾胃不振 ,所以要慎重服用。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可以用 砂仁一个,捣碎,泡开水,用这水来冲服“六味地黄丸”, 这样 砂仁的芳香之气可以振奋脾胃 ,就 化解掉了熟地的滞腻 之性,同时砂仁还可以 引药气归肾经 ,一举两得。最好的办法是到附近的中医那里,请他给自己诊脉,看看是否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调养。 ——源自罗博士

中医夏天滋阴壮阳吃什么药

到肾虚大家可能都会知道,但是肾阳虚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但肾阳虚占大多数,那么阳虚吃什么药?下面我带你一一了解!   阳虚吃的药 1、 阳虚吃仙灵脾 仙灵脾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键骨的功效,但阴虚而相火易动者禁服仙灵脾,仙灵脾治目昏生翳:仙灵脾、生王瓜(即小栝楼红色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日二服。 仙灵脾又叫淫羊藿,仙灵脾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前叶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等的茎叶,仙灵脾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键骨的功效,仙灵脾主治阳痿遗精;虚冷不育;尿频失楚;肾虚喘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 2、阳虚吃杜仲 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3、阳虚吃左归丸 左归丸属丸剂。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指肌肤与腠理,身体虚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眩晕,或眼花耳聋,或口干舌燥,或腰膝酸软。   为什么会阳虚 1、房劳损阳伤肾 在地球上,恐怕最纵欲的是人了。除了人以外,所有植物动物,都有固定的交配繁殖季节。交配季节过后,就休养生息。并不是像人那般,随心所欲,随性而为,过于放纵欲望。只要还能人事者,没有哪个月份停息过。现在的伟哥,连阳萎都能通过透支生命来享受性趣了,直至精尽人亡。不过,这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在《黄帝内经》中早已有对此的描述了: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生,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2、贪凉过度会阳虚 春寒料峭的时节,满大街的“丝袜控”,美女们一面摇曳着婀娜的身姿,一面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名副其实的美丽“冻”人。夏天来了,高科技的人们怎么会让自己满头大汗、汗流浃背呢?空调、电风扇早早就登场了。酷热难忍的时候来点冰镇啤酒、冰激凌又是多么畅快的事情啊!隆冬时节本来应该温补身体的,结果很多人却喜欢抱出个冰镇西瓜来吃,搞得体内和体外一样寒冷。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可是,滥用科技带来的便利只能让我们引火烧身。不顾四季的变换,一味享受着“人定胜天”带来的各种有悖自然规律的生活,到头来受伤的只有自己的身体。比如长期给自己营造出冰凉的世界,最后得到的便是阳气受损。   阳虚有什么症状 1、舌头肥大,会有齿痕 因为体内的水分代谢比较差,很难转化为X液而在身体体内各部位沉淀,在舌头表现就是舌头变得肥厚、唾液多;因为舌头变得肥大且口腔空间有限,舌头边沿便会受牙齿压榨出现齿痕;舌头的颜色偏淡白,或者青偏暗的颜色。 2、大多数畏寒怕冷、四肢发凉 经常手脚冰凉的现象,也是一种病症,可以称为“冷寒症”。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的反应,严重的还可引起下肢的静脉曲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些系统性疾病如血管功能障碍的前期,主要症状就是手脚冰凉,应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