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的人而言,他们出现了耳鸣但无其他耳部疾病,也不影响生活、工作、休息,大家可以不必在意,但是如果耳鸣不断加重,影响到睡眠、工作、生活,就需到医院就诊,但是这类人通常只占20%。

中医养生耳鸣调理

如果经过检查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颅内血管瘤等,或者经过长期用药没有明显效果,则可以考虑用一些传统中药来改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6个月以上的耳鸣反而是主张自己适应、调理,而不是治疗的。

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肖旭平说:

3个月内的耳鸣,急性耳鸣患者,临床多是用些扩血管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必要时可配合高压氧治疗。

3~6个月内,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治疗通常是口服药物。

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耳鸣,多无需处理,治疗效果也较差,以适应为主。

图片

(▲肖旭平教授拿着ct照片在做讲解)

中医讲耳鸣:肾气亏虚

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导致耳鸣的主要原因。这里的肝肾亏虚,主要是指阴虚和精血虚损。

这一现象在40岁左右的壮年人身上十分常见,而且男性多于女性。肝肾亏虚除了会导致耳鸣症状之外,还可以诱发其他症状,比如睡眠质量差、头晕眼花、心烦易怒、头发早白等等……

40岁以上出现这些问题的人,都可以考虑从滋补肝肾的角度入手调理。今天和大家重点介绍的吃两味中药能够针对这个问题:桑葚与何首乌。

中年之后耳鸣心悸:桑葚

桑葚是一种典型的药食同源的食物。临床上,它经常被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它对于人到中年之后出现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有很好疗效。

图片

桑葚除了可以单吃之外,还可以取干品泡水代茶饮。

也可以将新鲜桑葚一千克(干品500克)搅碎取汁,煎熬成稀膏,再加入300克蜂蜜搅拌装在罐子里,放冰箱中备用。每天吃一小勺,一周后就可以感觉到效果。

用桑葚500克泡在1000毫升的米酒中,两个月的时间之后启封,每天晚上喝1小杯,也有不错的调理作用。

三种方法大家选择自己方便操作的就行了。

何首乌:3克打粉

《本草纲目》认为它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不寒不燥,因此同样适合肝肾虚损的人缓解耳鸣、面色萎黄、经常用脑之后头晕脑胀等症状。

何首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将其打粉后,每天用3克以开水冲泡饮用。

注意,这里的何首乌指的是制何首乌,不要用生何首乌。

一个动作:睡前鸣天鼓,晨起叩天钟

身体没有实症的耳鸣最让人恼火,除了上面这2味药您可以选择方便的方式调理,还可以加上这套理疗动作,有不少朋友每天坚持做鸣天鼓把耳鸣这么治这也是中医自我理疗的一种,很有效果。

睡前

“鸣天鼓”

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

图片

图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功效:治疗耳鸣

开始可以做50次,以后每天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36次,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还能帮助睡眠!

晨起

“叩天钟”

也就是叩齿,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36次,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它器官也有很好的锻炼。“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说的就是“叩天钟”。

图片

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摒弃杂念。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轻叩、重叩、轻重交替叩。牙齿好者重叩,牙齿不好者宜轻叩或轻重交替叩。

中医养生耳鸣调理方法

耳鸣的发生让很多人都心烦意乱,就算只是短时间的耳鸣也会让人十分不适。下面是我给你介绍的耳鸣的土办法治疗,希望对你有帮助。 耳鸣的土办法治疗 1、捏耳法 首先擦耳廓、摩耳轮、揉耳垂,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背向前轻轻推擦,反复做24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用食、拇指沿耳廓边缘上下来回摩擦36下,致耳廓发热。以双手食、拇指肚,分别揉双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回复原形,重复10次。 2、鸣天鼓法 选择安静处,采用面南而立或坐式,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双目微闭,进入鸣天鼓预备状态。将双掌捂于双耳的外耳廓(由于外耳上有全身的反应区及耳穴,所以经按摩能使耳部及全身获得调补),并在按摩时配合叩齿。按摩18~36次。结束后用舌在口内搅动产生金津玉液,分数口咽入下丹田中。 两掌心分别捂住双耳廓,使耳道与外界空气隔离,手指置于后脑部,指尖斜向枕部,并用双手食指掸击头的枕部约18~36次,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也叫鸣天鼓。 3、掌心震耳法 双手搓热,双掌心分别贴紧双耳,再突然松开,听到叭的一声,起到震耳的作用,共几十次。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坚持以上护耳操,听力下降定会有所改善,也有预防耳部疾患以及全身调理的养生作用。   耳鸣的预防方法 1、心态平和,经常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所以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2、很多人都不知道,肾和耳鸣其实也是有关系的。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减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要多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以及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这些药物及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3、不要用坚硬的东西挖耳朵道。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4、对耳朵有危害的药物一定要慎用。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下降,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5、对耳部有益的穴位,应该经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耳鸣耳聋食疗方 1、黑芝麻牛奶 取黑芝麻30克,鲜牛奶200毫升,白糖10克。先将黑芝麻洗净晒干,入锅用小火炒熟出香,趁热研成细末。将鲜牛奶倒入锅中,加入黑芝麻细末、白糖,用小火煨煮,将临沸腾时停火,倒入杯中即成。 早餐时随早点一起服食,1次吃完。本食疗方法对肝肾阴虚型老年耳聋症尤为适宜。 2、黑豆鸡矢酒 配方:黑大豆500克,鸡矢白250克,黄酒3斤。 制作方法:将黑豆炒至爆声绝;鸡矢白炒令黄;两药同置于酒瓶内。黄酒加热,趁热倒入瓶中,密封浸泡3~5天,去渣饮服。 功效与主治:祛风通窍。适用于耳聋、耳鸣。 服法:每日2~3次,每次适量温饮。 3、菖蒲酒 配方:九节菖蒲100克,木通100克,磁石500克,防风100克,肉桂100克,黄酒5斤。 制作方法:上药共轧碎,盛布袋,扎口,置于酒中浸泡2周,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功效与主治:疏风通窍。适用于虚劳耳聋、耳鸣。 服法:每日3次,每次空腹温饮1盅。

中医耳鸣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耳鸣的原因很多,中医分为

1、风热侵袭型: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宜“耳聋治肺”,用疏风、宣肺、通窍为治,方选银翘散加减,常用: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2、肝火上扰型:此型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病由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3、痰浊上壅型: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病由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方选二陈汤加减。常用: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4、肝肾不足型: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5、心火上炎型: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如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法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6、脾胃虚弱型、症见: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方选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加减,常用: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辩证分型不同,治疗时所用中药不同,只有药证相符的中药才是治疗耳鸣最好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