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别名 4 疾病代码 5 疾病分类 6 疾病概述 7 疾病描述 8 症状体征 9 疾病病因 10 病理生理 11 诊断检查 12 鉴别诊断 13 治疗方案 14 并发症 15 预后及预防 16 流行病学 17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疱疹样脓疱病的中成药 1 拼音 pào zhěn yàng nóng pào bìng 2 英文参考 impetigo herpetiformis 3 疾病别名 脓疱性疱疹样皮炎 4 疾病代码 ICD:O99.7 5 疾病分类 妇产科 6 疾病概述 疱疹性脓疱病(impetigo herpetiformis)是一种好发于孕妇的严重皮肤病,皮肤的基本损害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无菌性脓疱,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分娩后逐渐缓解,再孕可复发。 本病多发生在妊娠后3 个月,分娩后病情逐渐缓解,再次妊娠时本病还可以复发。起病急骤,最初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 *** 下部、腹股沟、脐周、四肢屈侧、外生殖器等),于表皮内突然出现大片急性炎症性红斑,随后不经过结节或水疱阶段,直接出现群集、浅在性的小脓疱,约为针尖至粟粒大小,黄白色,常排列呈花环状、半环状或地图样。 7 疾病描述 疱疹性脓疱病(impetigo herpetiformis)是一种好发于孕妇的严重皮肤病,皮肤的基本损害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无菌性脓疱,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分娩后逐渐缓解,再孕可复发。 8 症状体征 本病多发生在妊娠后3 个月,分娩后病情逐渐缓解,再次妊娠时本病还可以复发。起病急骤,最初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 *** 下部、腹股沟、脐周、四肢屈侧、外生殖器等),于表皮内突然出现大片急性炎症性红斑,随后不经过结节或水疱阶段,直接出现群集、浅在性的小脓疱,约为针尖至粟粒大小,黄白色,常排列呈花环状、半环状或地图样。单纯病损也可以相互融合在一起成为大面积脓湖。皮损处轻度瘙痒,脓疱经过若干时日后干燥结痂,在旧的病灶周围又出现新的皮肤损害。痂皮一旦脱落,即显露出潮湿、红色发亮区,即湿疣样皮损,最终上皮修复出现深度色素沉着而治愈。严重病例可见皮损广泛波及全身,并伴有寒战、弛张型高热、呕吐、腹泻、谵妄等全身症状,可以累及口腔颊黏膜、舌、咽,食管黏膜也常受累,形成脓疱或糜烂,呈灰色斑块状,有时因吞咽剧痛而影响进食。 本病特征为慢性经过,病程可持续数月之久,呈周期性急性发作,常伴有低钙血症所致的手足搐搦。 9 疾病病因 病因至今尚未明了,可能妊娠是诱发因素,由于常伴有低钙血症引起的典型手足搐搦,推测其发病与内分泌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能有关,有报道甲状腺手术意外切除甲状旁腺而诱发本病。本病还见于较长时间服用复方炔诺酮片(也称短效避孕药Ⅰ号,成分为炔雌醇和炔诺酮)的非孕妇女,故并非是孕妇特有的病变。 陈锡唐(1994) 认为, 疱疹样脓疱病与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在组织病理上完全相同,无法加以区别,仅在发病方式和皮损发生的部位有所不同,可能均是脓疱型银屑病(pustular psoriasis)的变型,由于代谢障碍,妊娠使潜在的银屑病产生脓疱性损害。1995 年Aronson 等认为本病是一种独立的妊娠期皮肤病。 10 病理生理 1.肉眼所见 在红斑基础上,表皮内出现广泛、成群的脓疱。 2.皮肤组织病理改变 在表皮浅层见海绵状的脓疱,脓疱液中含大量中性粒细胞。海绵状脓疱的形成是由于大量中性粒细胞向上进入到棘层上部,并聚积在由变性和变薄的表皮细胞所形成的海绵状网架内。随着脓疱增大,在脓疱中央的表皮细胞全部解体,直至形成单房性大疱。在大疱周围仍可见到变性和变薄的表皮细胞所形成的网架。当海绵状脓疱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向上移至角质层,发生核固缩形成Munro 微脓肿。口腔沟纹舌及地图舌的组织病理改变与皮肤的改变类同。 11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孕妇在妊娠晚期,皮肤皱褶处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多数黄白色群集呈花环状排列的脓疱,并伴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配以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特点,诊断多无困难。 实验室检查:检查血象见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还可发生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钙血症。 12 鉴别诊断 有时与脓疱型银屑病不易鉴别,后者病变多在手及手指是其特征,且有脱屑倾向.还应与天疱疮相鉴别,后者是在正常皮肤表面出现豌豆至核桃大小水疱,容易鉴别,此外还应与妊娠疱疹(多形性皮疹,以水疱为主,无全身症状)相鉴别。 13 治疗方案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本病有较好疗效,但孕妇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应用,除非病情严重,可选用泼尼松(prednisone)40~60mg/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患病孕妇应以支持疗法为主。高热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及热能;为增强机体抵抗力输血浆;出现手足搐搦者经化验检查证实为低血钙时,应立即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必要时4h 后再缓慢静注一次。低蛋白血症,体液丢失及感染予以相应对症处理。由于本病对母儿损伤严重,且母儿死亡率均高,故一旦发病应考虑人工流产或引产及早终止妊娠。分娩后脓疱可逐渐消退,终止妊娠本身也为治疗手段。 14 并发症 在妊娠期间发病,持续高热对胎儿极为不利,常导致流产、早产,甚至死胎、死产,严重者孕妇本人也可因长期高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全身衰竭而死亡。 15 预后及预防 预后:孕妇常可发生流产,死胎或婴儿出生后数天死亡。产后病愈,下次怀孕又可复发。本病病死率达22.6%~71.2%。 预防:加强对患病孕妇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管脓疱内的脓液无菌,仍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16 流行病学 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目前尚缺乏详尽报道。由于本病多见于孕妇,有资料报道孕妇占54%。 17 特别提示 加强对患病孕妇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管脓疱内的脓液无菌,仍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治疗疱疹样脓疱病的中成药 复方片仔癀软膏用于病毒性、细菌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痤疮等。用法与用量:外用,涂于患处,... 当归苦参丸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6.如有多量结节、囊肿、脓疱等应去医院就诊。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 丹参酮胶囊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如有多量结节、囊肿、脓疱等应去医院就诊。7.扁桃体有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 昆明山海棠片d,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5.治疗掌跖脓疱病据报道,应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疗掌跖脓疱病患者22... 湿疹散

脓疱疮鉴别诊断

脓疱疮鉴别诊断有哪些

常见皮肤病有哪些 常见皮肤病有哪些,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当今社会,人们皮肤病越来越普遍,皮肤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也有上千种之多。那常见皮肤病有哪些?   常见皮肤病有哪些1 常见皮肤病包括如下种类: 第一类,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包括汗斑、念珠菌病、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第二类,细菌性的皮肤病,包括脓疱疮、丹毒、类丹毒。 第三类,动物性皮肤病,包括疥疮、虫咬皮炎等等;。 第四类,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疣、传染性软疣等。 第五类,过敏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等。 第六类,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包括痒疹、瘙痒症、或者神经性皮炎。 第七类,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玫瑰糠疹等。 第八类,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第九类,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包括天疱疮、类天疱疮等。 第十类,日光引起的皮肤病,包括日晒伤等。 第十一类,性传播性疾病,包括梅毒、尖锐湿疣等。 皮肤病病因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皮肤具备着近乎完美的生理保护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肤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引起皮肤病。 皮肤病中最常见到的致病因素是感染病与过敏性皮肤炎,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老年性皮肤病,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另外需注意因药物治疗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种皮肤障碍。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类: 1、理化因素 压力与摩擦、局部温度变化过快、放射、光照、热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肤病发生。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肤病。如过度搔抓继发感染;热水烫、肥皂水洗、用药不当加重湿疹病变;曝晒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2、生物因素 昆虫叮咬、接触某些植物、寄生虫与微生物感染均为常见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病毒性皮肤病。 3、食物与其他疾病 有些食物如虾等易致过敏性疾病发生。内脏病变、局部感染、血液与淋巴循环障碍等可引起相关皮肤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痒症,局部感染引起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循环障碍可致紫绀、橡皮肿等。 4、遗传 有些疾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如鱼鳞病、白化病等。 5、神经精神因素 神经损伤可引起营养性溃疡;压力与紧张和斑秃、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发病密切相关。 6、代谢与内分泌因素 代谢障碍可引起皮肤淀粉样变、黄色瘤等,Cushing′s综合征则易发生痤疮、多毛等。   常见皮肤病有哪些2 皮肤病分类 1、病毒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2、细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脓疱病、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及麻风。 3、真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4、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如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 5、性传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红皮病。 10、结缔组织疾病 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 11、大疱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瑞尔(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 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及臭汗症。 14、遗传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15、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黄素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16、皮肤肿瘤 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恶性皮肤肿瘤,如鲍恩病(皮肤原位癌)、湿疹样癌(Paget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恶性黑素瘤。   常见皮肤病有哪些3 皮肤病诊断与治疗 一、 诊断 皮肤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1、询问病史 皮肤科应重点询问患者有无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程度如何,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布情况、形态、色泽及起病前有无其他疾患或用过何种药物,有无全身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及工作环境、饮食等是否有关,家庭中有无类似皮肤病,发病后诊疗情况及疗效如何。 2、体格检查 (1)重点检查皮损的分布部位、皮损的种类、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及基底情况,颜色、水疱内容物及其颜色、排列特点及边界是否清楚。 (2)辅助物理检查 1)玻片压诊法 将玻片用力压在损害上10~20秒,炎症性红斑及血管瘤颜色可消失。可用于鉴别红斑和紫斑,以及观察狼疮结节。 2)皮肤划痕症 用钝器划皮肤,如在划过处产生风团,称为皮肤划痕症阳性。荨麻疹患者常为阳性,异位性皮炎,红皮病的皮肤给以机械刺激时出现皮肤苍白色的贫血性反应。 3)感觉检查 包括温度觉、触觉及痛觉等。 4)滤过紫外线检查 如黄癣病头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其他疾病,如花斑癣,卟啉症等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萤光。 5)棘层细胞松解征(尼氏征) 推移水疱向周围扩散,正常皮肤被推动及水疱间外观正常的皮肤被擦掉即为阳性。 3、实验室检查 (1)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部分皮肤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可依此确诊与鉴别诊断。 (2)皮肤试验①斑贴试验 用于检查接触性过敏原。②划痕试验或皮内试验 用于检查即刻型变态反应,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具有过敏反应(Ⅰ型)。③麻风菌素试验 用于判断麻风患者免疫情况。④癣菌素试验 有助于癣菌疹的诊断。 (3)微生物检查 皮肤真菌、麻风杆菌疥疹虫检查有助于相应皮肤病的诊断。 二、治疗 皮肤病治疗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药。如果外用药选择或使用不当,往往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 皮肤病外用药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证,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 1、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 2、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 3、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可选用乳膏、软膏、硬膏等。 4、皮肤病用药时间和次数也要注意。药水和洗剂,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般每3个小时搽1次;酊剂、软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湿敷方法也要得当。用药前,除了清洗患部外,对于痂皮,应先消毒并用食物油软化后拭去。皮损处若见直径大于半厘米的水疱,要以消毒空针筒抽出内容物,保留疱壁。有毛发部位用药前,应先剃去毛发,然后再上药。 5、选用药物还应考虑年龄、性别、患病部位与患者体质等。如老幼患者应选低浓度药物;孕产妇使用外用药时,应顾及对胎儿、乳儿的影响;面部、乳房、外阴处不可用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儿童、妇女更应慎用;手掌、足底部等可用高浓度的药物;皮肤敏感者,先用低浓度,后用高浓度。对新药或易致敏药物,先小面积用,如无反应,再根据需要逐渐提高浓度及扩大使用面积。 物理治疗也是皮肤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物理疗法有:电疗法、光疗法、微波疗法、冷冻疗法、激光、水疗法、放射疗法。

脓疱疮鉴别诊断是什么

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疱",为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其中有些致病菌是肾炎原性的。皮肤出汗较多、浸渍时,皮肤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细菌容易繁殖,从而给本病发生造成良好的机会。

临床表现

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胞,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1.大疱型脓疱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传染性较强,儿童多见,夏秋多发。初起为散在小水疱,1-2天内迅速增大,且内容物渐浑浊,呈半月形积脓现象,典型损害为薄壁脓疱,很快破裂成为上附蜜黄色痂的糜烂面。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脓痂性脓疱疮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为脓疱,疱破后渗液结成黄色厚痂,邻近皮损可互相融合。自觉瘙痒,因搔抓可接种到其它部位,而发生新的皮疹,愈后不留疤痕。重者常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症状。此型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部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脓疱疮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1.邻氯青霉素

用法:25mg/kg,每日4次,至少应用10天。

2.红霉素

用法:儿童每次125mg,每日四次,10天为一疗程。成人为250mg一次,每日4次,10天一疗程。

局部用药

在擦药前需剪去患部毛发,除净疱壁、清除疱液,尽量避免疱液溢至正常皮肤上,应用0.1%雷夫奴尔、3%过氧化氢、2%硼酸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去脓性分泌物,脓痂较厚者,可外擦1%新霉素软膏或1%卡那霉素软膏等。渗液糜烂时可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稀释的达利保(Dalibou)溶液湿敷。外擦的药物可选用2%龙胆紫溶液、0.5%新霉素溶、硫磺炉苷石洗剂等。

脓疱疮(impetigo)也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本病主要表现为浅表脓疱和脓痂,可以自身接种或通过接触传染,容易在儿童集体中流行。

〖临床特征〗

一、病因: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

二、好发季节:多见于夏秋季

三、好发人群:儿童

四、好发部位:颜面、口周、鼻孔周围

五、皮损特点:成群分布的黄豆大脓疱,疱壁薄,易破溃,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结痂、脓疱周围有红晕,可互相融合Fig1。

六、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七、全身症状:可伴邻近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可引起败血症或肾炎。

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九、分型:寻常型、大疱型

〖鉴别诊断〗水痘

〖预防治疗〗

一、注意皮肤卫生,夏季勤洗澡。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二、局部治疗: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可选百多邦软膏、红霉素、氯霉素软膏龙胆紫液等。

皮损泛发,全身症状明显者,可用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 (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点击 “好评”,谢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