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中,血属阴,气属阳,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通过肩臂、腰胯、膝、肘、腕、踝等关节活动,使肌肉、筋瞻松弛,关节舒展,血脉畅通,增进气血运行。关节活动操作为正式练功前的预备活动,能够振奋精力,强化练功能果;若独自操练,可舒筋活络,防治关节炎。下面由我给您介绍: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欢迎阅读!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 筹备活动不宜过多,以身材微微出汗而不气喘为宜。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一、旋转头颈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旋转为1圈,共转8圈,再反方向旋转8圈。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二、活动腕关节 两脚天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十指环扣穿插于胸前。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量柔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服为度。 运动肘关节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三、活动肘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以身体带着手臂先逆缠进而变顺缠走外前上弧形合于腹前。上动不停,双手变逆缠走里下弧循腰两侧外开至两胯侧,反复练习。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四、活动肩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成勾手,勾尖置于肩前。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上→向后→向下旋转为1圈,共转8圈,再反方向旋转8圈。反复训练。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五、扩胸活动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平抬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绝对。两脚不动,两肘外张扩胸。随两臂回弹两臂成侧平举扩胸,掌心朝上。反复练习。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六、振臂 两脚天然开破,约与肩同宽。左手上举于头部左侧,臂伸直,掌心朗前,右臂垂于右侧。两臂同时后振4次,再交流两手高低地位,后振4次。反复练习。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七、抡臂拍打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松肩、松臂、松胯、屈膝。脚不动,跟着身体左转,带动两臂甩开拍打身体。右臂拍打左前胸、腹、肋、肩,左手背及前臂拍打右背,眼随身体向左后方看。再向右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随便拍打,次数不限,以轻松恬静为度。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八、转腰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轻握拳,平抬与胸平,拳 面相 对。脚不动,向左转腰90度2次,随即向右转腰90度2次。重复训练。 太极养生关节活动操九、活动髋关节
太极养生操第一套分解
返观内听是修习太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人体内部感应力,促进心理灵敏度的,起到外操内练、练心意、练神经的作用,自然也就提高效益。下面就返观内听的训练法门作些介绍: 一、返观之练 所言”返观”,是指在收视基础上,对内部筋骨、血肉、骨髓、五脏六腑的内视。在这方面,佛门提供的修炼技艺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南怀瑾先生有专著谈修白骨禅,书里介绍了其修炼方法,其中有一法门名“白骨观想”,方法是从脚下隐白穴开始,似乎肌肉一层层褫退落下,只剩下一根根白森森骨头。从下往上,往四周,往头部,视周身如视一具骷髅,没血没肉。然后观其白骨中间骨节似同一细丝关联,每关节处似有空气。笔者受此方法启发,将此法扩展为五脏六腑观想、骨髓观想及印堂明点观想、天目穴(印堂上约一寸处)观想、命门观想,以及劳宫、涌泉、会阴、百会观想等。初练,可微闭目,半闭目进行,久练后可开目。通过训练,可使身心轻灵,肢体放松,也必定能提高返观能力。 二、内听之训 其训练方法为“鸣天鼓”,此原为八段锦的一个功法。但改造用来训练内听力。据周尔普先生几十年研究(著有《人体药库学》等系列著作),他认为人体的任何疾患都在耳朵有反射点。他用火柴棒压挤反射点,帮助治疗好了不少人的疑难疾患。人的小小耳朵有近200个穴位(或反射区),应小心防范,并予保护与训练。训耳的方法很多,仅就其鸣天鼓之法予以介绍: 1、平心静气(或坐或站或卧),双手在脸面上干沐浴,双手食指向上从鼻前分开,虎口靠下巴边分开,由下至上向前向后转于将耳盖耳眼,来回揉搓二、三十来次,让其发热。 2、双手掌根捂住耳部,让耳门压于耳眼,拇指下,四指朝上,轻轻敲击头部,感觉内部如虫鸣、如钟响、如琴弦、如皮鼓(或许什么也不是)的奇妙天音,忘我忘世界。敲击有几种方式:单指敲击——小指敲额前,食指敲额后,中指敲脑端,无名指敲耳边,大拇指敲颚下骨。手心随敲击部位而运转,但盖耳眼不变。 3、整体敲击姿势同上。双手十指自然敲击头部玉枕穴,可默念数数。随敲击适应性,力量可稍加大,敲出韵律与节奏感。其韵律与内听“乐曲”节奏一致。 4、双手十指插耳搅动数下,然后迅猛离开,搅动时感觉其音律变化,拉离时,似乎其“乐曲”连续。 5、不敲而鸣。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不敲击似乎耳内有敲击天鼓之感觉,并关注此种感觉。此为不敲而鸣。 通过返观内听的训练后,将其内视、内听之感自然、顺畅地迁移到太极的划弧走圈的架势中,不刻意,不勉强,求顺势,达随机,必自得其乐,也必定效益。 、【内练】【效益】、【外操】
太极养生操第一套
太极扇是近代人 总结 创编的养生运动,太极扇的养生功效深受大家的喜爱。太极功夫扇教学也在不断的被推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欢迎阅读!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简介 太极功夫扇的创编完全是现代人的养生需要,其对人体的内脏运动有很大的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简介 太极功夫扇是北京老年体协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大力开展老年的体育锻炼而创编的。该套路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响。 太极功夫扇吸取中华传统 武术 精华,把 太极拳 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的武术动作共熔一炉,将扇子挥舞与太极运动技巧灵活结合。 太极功夫扇是现代人的智慧结晶,功夫扇能这么完美的展现,也离不了古人精髓总结。 创建原因 太极功夫扇是北京老年体协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大力开展老年的体育锻炼而创编的。该套路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响,今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太极健身项目! 太极功夫扇使扇子的挥舞和太极的运动技巧灵活结合,使武术动作与中国功夫和歌曲旋律巧妙结合,揉合了不同流派的太极拳、太极剑动作,以及快速有力的长拳、南拳、京剧舞蹈动作等等。 内容丰富新颖,载歌载“武”,而且易学易练,确定是中老年朋友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首选!太极功夫扇吸取中华传统武术精华,把太极拳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的武术动作共熔一炉,将扇子挥舞与太极运动技巧灵活结合。 太极扇柔和完美,非常适合现代人养生。练习太极拳还能解决老年人的寂寞,并且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太极功夫扇的基本技术 ,有各种开扇的运用 方法 。 。 。 练习太极功夫扇的三大要点 姿势务准 练太极功夫扇,姿势很重要,若姿势不准,则效果不显著,对强身如此,对防身亦然。 但倘使外家拳姿势练得好,学少林拳亦一定准,若从二十岁左右开始练拳,则对“高桩”“矮桩”不必太专,越专越吃力,受不了如许苦楚。 回忆当年练拳时,对于每一个姿势,一摆即半小时至二小时,且用一面大镜,照着矫正身形,身形正确后,再配合气机来练。 太极功夫扇有杨家、陈家、吴家等等,达七八家之多,无论练那一家的拳法,姿势务求正确,太极道理,浑身各部都在画一个圆圈。 譬如有一姿势出手,自足跟沿膝盖,达肩膀到手腕直至指端,每一关节都在活动,轻微地画圈,势正圈圆,配合人体生理方面的自然形态,自必事半功倍。 一般太极功夫扇,流行最盛。因为当年在北京学习太极功夫扇的人,多半是朝廷中的王公大臣,所谓士大夫阶级,自然这些人都已届中年人以上,一如今日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觉体衰之可怕,为了强身健骨,增进健康而锻炼身体,就学太极功夫扇,如此轻摸慢转活动筋骨而已。 于是在练时,便随兴之所至,做得大致形似,即自以为可以了,后世不明白这种情形,对于姿势的务求正确这一要项跟着都忽略掉了。 学太极功夫扇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 初练时固然必须费神记忆,但练久后则熟能生巧,自可以练来不加思索,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空自然,体内生理机能,就自然发动。 再要手空—两手心空松 太极功夫扇出手姿势,无论阴手阳手,必要像挟有一个皮球在手中一样,手指亦需在动,手必须要空。 其次要脚空—两脚心要空 南方拳如前所说,是为了方便在船上作战,非比在北方平原的马上功夫。试此地球作一船,人受载于其上受摇动,必足跟与前掌之间拱起,足心空出,则足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气机自易流出。 复次,学太极功夫扇最重要在“神” 即道家说的“精”“气”“神”,所谓“炼精化炁,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极为重要。一般练太极功夫扇不得要领的人,多没有注意到“神”的重要,姿势准确后,双目应注视到手的前方,神就投射到了,无论为了强身或防卫退敌而练拳,不如此炼好精、气、神,效果是不会显著的。 太极功夫扇每一神态,都异常重要,姿势准确,气机配合,五空做到,精气神自然揉合,这样练去,必获得它的益处。对于呼吸,任其自然,不必加以导引,导引则心不易空,且道家的真正导引,亦并非如此解说的。 腰的运动 太极功夫扇主要的重点,还有腰的运动,即注重身体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讲任督两脉是人体的主要生命腺,尤以督脉为阳,自后脑脑下垂体区延伸,到下颈项部位,开始分支散为二支经脉于脊椎两侧,至腰下尾闾又合而为一,至会阴复再分支,行于两足,下达足底。 故练拳的人,久久练至两腿足筋越练越柔,则自然长寿,一般人年纪越老,因体内石灰质增加,胶质减少,经络萎缩,两腿愈来愈卷缩,走路老态龙钟,连头颈都没有弹性,倦态毕露。 练拳的人,则锻炼筋骨,使之柔韧,隐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渐知酸痛,而渐复正常。 练拳打坐能知觉腰酸背痛,亦是好现象的开始,以后即恢复自然,萎缩的筋脉亦拉长,每拉长一分,即有年轻一岁左右之妙用,当然这是假说的数字。 这时的练拳静坐乃利用本身的潜在能量,使其发挥,而成为一种静定功夫充沛含藏之方法。 猜你喜欢: 1. 太极功夫扇的简介 2. 24式养生功夫扇 3. 73式太极扇的动作 4. 太极拳的主要器械 5. 太极拳的主要器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