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16句口诀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日需清补,诸病皆能除。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违背春生之气就容易少阳经不能蕴养生气,肝气不足则肝脏出现不好的变化。违背夏长之气就容易太阳经不能运行通畅,心气不足则心脏容易内虚。
违背秋收之气就容易太阴经不能及时收敛,肺气不足则肺脏焦而胀满。违背冬藏之气就容易少阴经不能收藏阳气,肾气不足则肾脏负担过重。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中医《内经》有曰:“春三月此为发陈,逆之则奉长着少,夏为寒变。夏三月此为蕃秀,逆之则奉收者少。秋三月则为容平,逆之则奉藏着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为闭藏,逆之则奉生者少。”
四季养生的口诀是什么
1、春季养生口诀
春季锻炼应以恢复身体机能为主。这是长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经过冬季之后,一旦身体没有完全放松就进行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损伤。
切忌盲目追求运动量。盲目加大运动量会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发感冒。初春时节,早晚温差大,14点到20点是健身的最佳时间段。如果条件允许,运动前可以饮用一杯温开水,以帮助身体及时补充水分。
2、夏季养生口诀
夏季补水要适量,建议运动前半小时喝两杯水。如果是户外运动,一定要带上水瓶,还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盐,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饮水时,一次不能饮用太多,应尽量通过增加喝水频次来补充水分。二是尽量选择室内运动,如游泳、瑜伽等。这些室内运动不仅可以避免中暑,还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3、秋季养生口诀
面对昼夜温差越来越大的秋季,我们更需要保护自己。秋季晨练前,应先喝点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还要注意保暖,运动前进行热身。4、冬季养生口诀
冬季应该更多地选择室内运动,这样不仅能防止疾病的侵扰,还能帮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运动量及运动时间不要超过原有基础的10%。一旦运动量太大或运动速度太快,极易发生腱炎、肌肉拉伤等问题。四季养生原则
养生是现代人比较注重的一个问题,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息风、养阳防风,而夏季养生应当重在养心安神、保健脾胃。从一年四季来说,应当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春夏养阳生发的季节特点进行养生,而顺应季节的养生,又应当从饮食、起居、运动和情志四方面来养生。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五行属木,在我们人体中,肝是属木的,木性喜生发喜条达,人体到了春季,阳气应顺应自然、向外抒发,所以春季养生最重要就是生发阳气。助阳生发的力量一定要向外而长,从性情来讲就是轻而发散。
夏季主“长”,万物欣欣向荣,夏季五行属火,五脏中与之对应的是心,入夏时,养心最重要,夏季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心气最为耗伤,夏季调养务必做到神清气和,以养心神。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同时干燥的气候极易损伤肺阴,使人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秋主收,五行属金,对应肺,因此秋季养生重在润肺防燥。
冬季主藏,对应肾,肾是生命之根,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及免疫力,都和肾之精神密切相关,冬季补肾正合时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养生
春清
“清”指的是清明。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