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心失了魂意思是说一个人心丢了,魂也没有了,形容一个人心神不定、行动异常的样子。

心神不定丢了魂

解析

丢了心失了魂,这句话来自一个成语: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是一个成语,拼音是shī hún luò pò,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造句

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失魂落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成语

怅然若失 [chàng rán ruò shī]怅然:失意,懊恼。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近义词有闷闷不乐,若有所思。反义词有怡然自得,若无其事。中文名怅然若失拼音chàng rán ruò shī出处《世说新语·雅量》解释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愁苦,仿佛丢了什么。出处南朝 · 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雅量》:“殷怅然自失。”示例忠泣诉父名,主人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清 · 蒲松龄《聊斋志异 · 牛成章》)

失魂落魄和心神不宁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心神不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拼音: xīn shén bù dìng 简拼: xsbd

近义词: 心神不宁 反义词: 镇定自若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心情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2、魂不守舍:灵魂不能依存于躯壳之内。形容精神分散、恍惚,意念不能集中、自持。

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简拼:hbss

近义词:失魂落魄反义词:聚精会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精神不集中

解释: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例子:我看宝玉竟是~,起动是不怕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3、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自: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示例: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其中:“魄”的意思为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参考资料:心神不定-百度百科

魂不守舍-百度百科失魂落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