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师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养生气功之名就是由此而来,那么12式养生气功有什么呢?下面和我来看看吧! 12式养生气功: 12式养生气功目录: 1、气功养生十二法 2、气功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3、气功养生时需注意什么 4、养生气功怎么进行体悟 5、哪些人适合气功养生 6、气功养生中包括哪些 7、气功养生怎么入门 8、气功养生之五禽戏 气功养生十二法 预备式 动作 两脚并步站立,周身放松,两眼轻闭或者平视前方,两牙齿轻轻叩起,当听到默念口诀时,“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窃,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两手要叠于丹田,左手放在里面。口诀念完,两手慢慢放下。 功理作用 预备式的作用是帮助练习者排除杂念,净化大脑,给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打好基础。周身放松。 12式养生气功第一式 乾元启运 动作 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开步,稍宽于肩,头向左转,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目视左手,配合吸气,两臂稍外旋,将手摆至胸前,目视前方。 蹲腿屈膝,两肘下沉带动两手下按于腹前,两手与肚脐相平,要松腰敛臀,目视前方,配合呼气。 两腿伸直,头向右转,目视右手,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配合吸气;两臂稍外旋,将手摆至胸前,重心移至右腿。 左脚并拢,两腿由屈逐渐伸直,两手下落臵于身体两侧,配合呼气,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乾卦的卦词是元、亨、利、贞。乾是万象万物的开始,称为元或启元,乾元启运就是万物万象的开始,或者说宇宙间万相万物都是由乾的功能创造的。 这一式有助于畅通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脉,意守丹田即便于排除杂念,静化大脑,又有助于补中益气,扶正培本,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 ⑴两臂内旋,两掌左右分撑时拇指须稍用力,以助于臂的旋转幅度。 ⑵下蹲之深度因人而异,不宜强求一致。 ⑶默读“呼”音或意守丹田(指关元)。 第二式 双鱼悬阁 动作 身体半面45度转身向左,两臂内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为60度)身体半面右转,右腿下蹲,左脚跟提起,右手放在左手的脉口上,同时成左丁步。 (手的高度是放在右小腹前)左脚绷脚向左前方上步,同时左手向右前方伸出,以腰为轴,身体后坐,两手两臂随着腰的旋转,相合于胸前,身体转正。 左脚并拢,双腿慢慢伸直,右手上托,左掌下按,指尖朝内。 目视右手,沉肘带手,落于体侧,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双鱼是指太极图中两条首尾相接的阴阳鱼。此处是指两脚并立,一手下按于胯旁、一手上托于头之前侧上方,尤如两条阴阳鱼悬挂于庭。这一式有助于提高肺功能,缓解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助于提高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等消化系统疾; 对于提高肾功能,预防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作用。 人体前躬,可作用于腰部和冠及属肾的督脉,可作用于与肾相通的命门和俞穴,和作用于肾经和膀胱经脉。时常习练“躬身掸靴”有助于滋养肾阴、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固肾壮腰、健脑益智。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⑵身体尽量舒展,幅度宜大,躬身掸靴时两腿伸直。但初学者和病患者应因人而异。 ⑶身体直起宜缓慢进行,速度均匀。 ⑷高血压病患者练习此式时,须将头抬起。 第六式 犀牛望月 动作 重心移到右脚,左脚向左开一大步,同时两拳变掌坐腕后撑,重心左移至左脚,两手放松。 身体左转,右脚跟侧蹬,捻动涌泉,两手从两 侧抖腕,亮于头的左右前侧方,两臂成弧形,掌指相对。 右脚跟向里捻动,两臂外旋,两眼先注视左手,随重心移到右脚,两手摆至胸前。 左脚并步,两手内旋,掌心向下,下落至体侧后再握拳收于腰侧。 右式动作与右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第六式,犀牛望月。犀牛颈短体粗、转头不便。 传说 犀牛角上有白纹,反应灵敏,所以犀牛角古称“灵犀”。唐代诗人李商稳有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双方心领神会,感情共鸣。 这一式通过转颈倦腰,有助于疏松颈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松解其粘连,缓解肩、肘、腕、颈、背、腰等部位的疼痛,畅通手足三阴、三阳经脉。有助于强心益肺、通调三焦、润肠化结、舒肝利胆、和胃健脾、滋阴补肾。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⑵转腰幅度宜大,髋胯下沉,左膝或右膝前跪(指起势方向),后腿蹬直,后脚跟不得离地。 ⑶两掌握拳时,中冲瞬间点抠劳宫。 ⑷两臂旋转幅度宜大,速度均匀,切勿端肩、忽快忽慢。 第七式 芙蓉出水 动作 左脚开步,身体微蹲,两手手背叠于小腹前,随着腿伸直,两手叠腕卷指弹指甲,经面前分向身体的两侧,两目平视前方。 身体左转,两手轻轻握拳,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插步,两拳屈于胸前,右拳在上左,左拳在下,拳心向下,下蹲成盘根步。右拳拉至右肩前,左拳随着左臂内旋,收于左胯旁,翘腕。 右手下落,左手向上,掌根相靠,收于胸前,身体直起,右脚收回,两掌经胸前同时上举于额前,头向后仰。 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并步,两腿微屈,两手随着肘下沉,垂于体侧,两腿伸直,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芙蓉是莲荷的别名。这一式动作通过模仿芙蓉出水,可以疏通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脉,有助于强心益肺、润肠化结、调理三焦。疏通足三阳经脉和足三阴经,有助于和胃健脾、舒肝利胆、固肾壮腰。该式为全身性运动,有助于提高五脏六俯机能。 注意事项 ⑴第1拍卷指、弹甲(指甲)时,肩、肘、腕、指等各部要连贯不滞,儒雅大方。 ⑵第2拍两腿下蹲成盘根步时,两臂一侧屈于胯旁,一侧挽回胸前,宜上下一致、手足相顾,既如莲藕经盘地下,又似芙蓉飘摇飞舞,轻松自如。⑶第3拍,随着身体直起,两掌根相靠上托,象征阵阵微风中吹拂着的荷花,从清池水面中浮起。 同样动作做两遍。 功理作用 第十式 云端白鹤 鹤,古称“长寿仙禽-依平鸟”,故常用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 这一式动作中,脚趾上翘,压迫足三阴、三阳之井穴,故有助于畅通足六经脉;合谷捻大包,即有助于润肠化结,又助于和胃健脾。两手头上抖腕亮掌,有助于通调三焦、疏通水道。 注意事项 ⑴第1拍,跷趾充分,合谷捻揉大包穴时,宜舒胸直背,百会上顶。 ⑵第2拍,两腿下蹲腿部内侧宜相靠;两掌左右分摆时,宜从左右两腕相靠开始,掌指依次卷曲,要求做到“四折”,连绵不断。 ⑶做第3拍时,百会上顶,带动整个身躯向上,两手抖腕亮掌时,中指端与肩穴上下基本对齐。 ⑷做第4拍时,沉肩垂肘带手下落,将气沉入丹田(指关元)。 第十一式 凤凰来仪 “凤凰来仪”意思是凤凰飞舞而有仪容。 这一式中,转身旋臂,有助于畅通任、督及手三阴、手三阳经脉。屈腕成勾手,由于对手三阴、三阳经之井穴、原穴产生良性刺激,故有助于改善心、肺、大、小肠等脏腑的机能。脚趾抓地,由于对足三阴、三阳经之井穴、原穴产生良性刺激,故有助于提高肝胆、脾胃、膀胱、肾等脏腑之机能。 动作 上身左转45度,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后手心向上移到胸前。 身体下蹲,左脚绷脚上步,由虚步变成提步,重心前移,两手逐渐成勾手,向身后勾挂,目视左前方。 重心后移成虚步,前脚尖上翘,两勾手变掌,十字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掌心朝内,合于胸前。身体转正,目视前方。 两手转掌心朝外,经面前分开,手腕与肩高。 左脚并拢,两腿伸直,两手下落,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 ⑴第1拍,百会上顶,身体中正,以腰脊之转动带动两臂侧分、前摆。 ⑵第2拍,由虚步变成前腿伸直,后脚跟提起的动作,要体现出连贯圆活的特点,两勾手的屈腕宜短暂,并稍用力。 ⑶第3拍,两手经胸前、面前左右分掌时,宜舒胸直背,松腰敛臀。 ⑷第4拍,左脚向右脚并拢,宜百会上顶带动整个身躯直起。 ⑸意守丹田,轻吐“呼”音。 第十二式 气息归元 动作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两臂内旋摆至体侧,两掌随两臂外旋,手心朝前。 呼气,气沉丹田,两腿半蹲,两掌合抱,收于腹前。 同样动作共做三次,第三次最后一动时,两手叠于丹田,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 功理作用 第十二式,气息归元。关元位于任脉之上,属丹田之一穴,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又是小肠的募穴,中医称之为“长寿大穴”,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故以意引气归关元,有助于壮中气、补元气、滋养脏腑、平调阴阳。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采气归于关元。 ⑵吸气时,百会上顶,松腰敛臀,身体中正,周身放松。 ⑶两掌内收回抱采日月精华时,注意气路由宽变窄,促使气流加速。 收势 动作 两臂内旋,左右分开,手心向后,两臂外旋,手心向前, 两手叠于丹田。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 赤龙搅海,先从左向右绕三周,再由右向左绕三周。将唾液分三口咽下。 功理作用 收式,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含有球蛋白、粘液蛋白、氨基酸、淀粉醚、融菌醚、免疫球蛋白和各种微量元素。 唾液有助于改善糖代谢,维持血糖衡定。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金津玉液。 ⑵吞津咽液时,宜汩(音gǔ)汩有声。 气功养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定的 方法 配合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 武术 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辟谷”[1] 。 “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 气功养生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 太极拳 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 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 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 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 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 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 消除紧张 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 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 气功养生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 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冬季养生护肺的方法
冬季是呼吸系统慢性病的高发季节,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唇裂、鼻塞、咽痛、干咳等症状,但冬季也是养肺的好时机。冬季主寒,寒性凝滞,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所以冬天养肺十分重要。中医讲究五色对应五脏,白色入肺,因此冬季多吃白色的食物可以润肺、养肺,也可有效预防咳嗽、哮喘、咽炎等症状。比如:百合、白莲子、银耳、莲藕等食物都属养肺首选。莲藕生熟皆可食用,生食可清凉入肺,熟食与排骨炖汤可健脾开胃,滋补养生;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与西芹等一起炒或与糯米熬粥;杏仁能润肺、止咳,可与薏米等熬制成粥,也可与猪肺等一起炖汤。以食养肺应以温补为主。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寒冷的冬天可以在膳食中合理适量加入温热性且具有补益肺肾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类,黑米、黄豆等谷类,核桃、花生、桂圆、红枣等干果。如果选择以药养肺,可以选择一些生津润肺的中药。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白木耳、黑木耳、龟板、鳖甲、地黄等都是滋养肺阴的药物。但服用时应谨遵医嘱,对症下药。适量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姚勇强调,运动时要遵守“收养肺气”的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强度不宜过高,运动时保证呼吸均匀,防止因出汗过多耗损阳气。适量做呼吸动作对清肺也有很大作用,大笑也能清理呼吸道,使更多氧气进入到人体内,保证肺脏健康。
道家养生开胸的方法
导读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 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八卦掌历来只在道门秘传,历经数代,历时二百余年,以独特的风格和奇妙的武技,闪亮中华拳坛,它集中国传统儒道,托意于易经卦象,融诸多武学精华于一体。形成了一套极富特色 的完整武术拳种体系,从而享誉武林。它以走为法,以掌为用,集八掌法,八拳法,八摔法,八擒拿法,八腿法,八点打法,八步身法于一身,八八六十四法,变化 无穷。体用中避正就斜,以斜打正,顺势巧打,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连环相生,虚实莫测,柔若绵里藏针,刚则冷弹炸脆,既是强身健体的好拳种,又是防身技击的好功法。 一、刻苦练功讲九要 八卦掌是内家拳,练好八卦掌不仅要求练功刻苦,更要讲究其方式和要领,要有明师指点。练好八卦掌有以下九个要求: 1、要腰往下塌,尾闾上提。 2、要实腹宽胸,开胸顺气。 3、要谷道内提。 4、要舌顶上颚,头顶悬。 5、要双肘里裹,沉肩坠肘。 6、要松肩活臂,臂如拉弓。 7、要尾间下垂,立如牌坊。 8、要缩两肩与两胯,肩胯极力回缩。 9、要起落钻翻分明,起为横,落为顺,钻为穿,翻为打,起落钻翻如机轮转动循环无间。 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掰膝抓地牢”。在练习中要按照要领规范练习。在走转时,头部始终保持虚灵顶劲,空 胸实腹,沉肩坠肘,沉腹坐胯,迈步循圈,转无棱角,两目注视虎口,向圈中心平视,劲线贯一。这样做可以使精神集中,下盘稳固,精力充沛,遇敌不慌。 练拳中还应从实战出发,练用不能脱节。练是为了用,用是检验练的效果,要体验出八卦掌的转,在转动中,逆中引顺,顺中用逆,劲线合一,这样就可使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轻松自如,周身一家,何愁无往而不胜矣! 二、三节分明知进退 “三节分明知进退,松膀长腰跟步钻。”此歌诀讲的是要明三节,讲进退,掌握掌法的使用方法。三节分为上中下三节。以一身而言,手肘为梢节,胸腹为中节, 足腿为根节;以足腿而言,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上节不明,手足强硬拙力,中节不明,浑身虚空无力,下节不明,重心不稳,虚浮磐跌。 只有三节分 明,才能得心应手,一动无不动,周身协调,方不致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毛。要立身中正,掌随身变,步动身随,当对方打来,不要硬力对抗,应绕弧闪中迂回 其身侧,引劲落空,进步全凭后脚蹬,用后脚的根节力,将劲由腿而腰,由腰至臂至掌,逐节催动,前腿插抢中央,身涌后腿跟随,发力雄浑劲整,何愁不使对方迎 锋而倒。 我们是否应该注重三节.掌握掌法,步法的规范练用,练时无人若有人,用时守势明法,有人视无人,身随步翻,掌随身变,则将会使八卦掌技击特点更加明显,体用也更将能事半功倍。 三、得机得势顺其然 八卦掌技击理论主要是要顺其自然,要深究其哲理。要快打巧打,切忌蛮 *** 拼拙力,实战中往往是一搭手,就能立分高下,有时即使未搭手,行家一伸手,自己 亦心知肚明不必推来推去,纠缠不停。八卦掌要领讲“盖开之不语力,固尚用力之意”。就是说两军对垒,不仅是靠挂避闪跨,钩搂崩打为用,更要讲究得机得势应 变神速。如能做到“快、狠、变”机敏神算,对方虽说有力而兀所用,想走而难逃追击,想挂亦不敌其捷。拳有动不见形,一动即至之说,高深的武术家,有一羽不 能所加之觉,何况蛮力乎。 【武术】【八卦】、【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