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感到头晕眼花,而且有失眠的症状,这是气血两虚,食补是不错的改善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食物可以有助于养血安神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养血安神的食物 1、桂圆肉 龙眼肉就是桂圆肉,龙眼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还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之类也是很好的补血食物。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还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 2、葡萄 中医最常将葡萄视为补血、活血之食物,古籍中说:“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葡萄中含有能辅助睡眠的物质——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脑中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物质,与睡眠有密切关系,它可以帮助调节睡眠周期,使不正常的睡眠情况得到改善。 3、桑葚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的功效。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桑葚“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溼,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有头晕耳鸣、目暗昏花、失眠、头发早白等症状的人群,可以经常食用桑葚 4、枸杞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故擅长明目,所以俗称“明眼子”,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各营养滋补品。中医认为,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功效。 5、大枣 大枣在民间常作补血食品,能益气、养心、安神。古代医家常用以治疗神经衰弱的病症,如 《千金方》中治“虚劳烦闷不得眠”,用大枣二十枚同葱白七茎煎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 的神 经衰弱失眠症。《本草汇言》中还指出:“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宁, 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羸瘦,此属心、脾二脏元神亏损之症,必用大枣治之。”这些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均宜食用大枣以养心脾、安神志。经常服食大枣,对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者,大有益处。 安神补脑的中药 1、酸枣仁 酸枣仁是众多有名安神补脑保健品的主要成分。据记载《济生方》中治疗心脾气虚之心悸失眠的归脾汤,《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心虚惊悸失眠的酸枣仁丸,《摄生秘剖》中治疗阴虚阳亢之心悸失眠健忘的天王补心丹等,更进一步明确了酸枣仁功效养心安神、镇定好眠极具的特点。 2、五味子 五味子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五味子还可以启用神经系统,促进反应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协调作用,并可以使思维清晰。尽管它具有启用的作用,却没有咖啡因焦躁不安的副作用,常常被用于治疗忧郁症,并且有助于改善烦躁和健忘。 3、龙眼肉 龙眼在传统医学里,被视为有益智之功。三国时魏人张揖的《广雅》,就记载龙眼有安神补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等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龙眼肉。 4、冬虫夏草 中医认为,冬虫夏草是唯一具有阴阳同补功效的中药,可以“理诸虚百损”,而且“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使用”。现代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可增加动物和人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难治性顽固性失眠可试用冬虫夏草食疗。 5、大枣 大枣作为补血食品,并能益气、养心、安神等。我国古代医家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如《千金方》治“虚劳烦闷不得眠”,用大枣二十枚同葱白七茎煎服;《本草汇言》中还指出:“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宁,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羸瘦,此属心、脾二脏元神亏损之症,必用大枣治之。” 6、百合 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多用于治疗病后体虚、烦躁不眠、惊悸不安、神志恍惚等症。而在《日华子本草》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它具有“安心,定胆,益志”的作用,经临床观察,百合对神经官能症属于心虚胆怯引起的心悸、失眠、多梦有较好疗效。 7、柏子仁 柏子仁,味甘,入心肾经,有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失眠,健忘等症。其香气透心,体润滋血,主治心神虚怯,肌肤燥痒。柏子仁15克,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先将柏子仁捣烂。枸杞子、柏子仁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蜂蜜后一二沸即可。 8、益智仁 益智仁含有大量的“聪明因子”,即牛磺酸,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以及记忆力减退的中老年人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其所含的胆碱、酪氨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营养成分,都是增加神经细胞营养的物质,具有改善睡眠,调节人体内分泌,益智安神的功效。 看过的人还会看:

养血安神的最佳方法

养血安神的穴位

足三里足三里可谓是女人养颜的第1大“保镖”了,为什么这么说?足三里属于胃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经过脾胃运化出营养,然后供应全身。脾胃在身体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工作不正常,食物供应不足,身体就会忍饥挨饿,进而容颜憔悴、面色无华。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的疾病、妇科疾病、虚劳羸瘦、诸虚不足等,都有可能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发,但凡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疗。人体好比一个摩天大厦,脾胃就是大厦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贴身“保镖”,爱美的女士们要用好足三里。足三里在哪里呢?你可以坐着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与手掌同侧的膝盖上,虎口围住膝盖上缘,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盖下的胫骨,中指尖处就是足三里。这个穴位很好用,没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数。也可用艾灸。买根艾条,然后将艾条点燃,点燃的一端对着足三里,离皮肤3厘米左右远,以该处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灸15分钟左右,可以经常灸。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补血。怎么养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饮食营养,保证生产血液的物质供应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个养血补血的“明星”。血海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血海怎么找呢?它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取穴时可仰卧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髌骨内上缘往上2寸处有一块鼓起的肌肉,该肌肉的中点处就是血海。怎么使用血海呢?最简单的就是自我按摩,没事的时候经常揉按就可以了。太溪我们先来看看太溪这个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有那句话吗?“女人是水做的”,肌肤要水嫩,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肾属水,藏精,如果肾虚,身体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会出现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肤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问题,养颜便无从谈起。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就好像是储藏肾气的仓库,人体肾气不足,从仓库里调拨就可以了。美女养颜,不可不用太溪。太溪也是补元气的大穴,常用太溪,人体元气充足,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好。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内侧,足内踝的后方。跟腱与内踝尖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太溪。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按摩和艾条灸都可以。没事的时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条灸15分钟,经常艾灸它,自然肾气充足,面色红润水嫩。神门神门,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门属于心经,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与神志有关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可以用神门治疗。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其作用大约相当于储藏心经之气的仓库。现代女士,工作压力大,常常会有一些神志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健忘、烦躁等,时间一久,人便会神疲乏力、容颜憔悴。怎么办呢?养心安神啊,神门这个穴位“保镖”就可以随时派上用场。神门在哪里?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其后缘向上能够摸到一条大筋,其外侧缘与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条横纹的尺侧端(小拇指那侧)的交点处就是。经常按揉神门,既安心神,又养容颜,一举多得。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女士用上面的几个穴位保健养颜,不必每次把所有穴位都按摩完,可以随机抽一两个按摩,经常按摩就好。

降血压刮痧的最佳方法

1 刮痧可以降血压吗 刮痧可以降血压。 刮痧是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进行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刮痧可以降低血压,改善或消除高血压患者头晕,头痛,急躁等症状,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尤其适应于I,II期高血压患者。 2 刮痧降血压的原理 刮痧可刺激皮下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使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兴奋,发挥其正常的调节功能,解除精神紧张;通过刺激毛细血管,使之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使血压下降和改善高血压自觉症状。 3 高血压刮痧部位 1.取颈椎两侧,进行直线刮治,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出血点,出血条为度。 2.取额部两侧太阳穴,进行局部平行刮治,以出现紫红出条为度。 3.取眉中印堂穴,颈部风池穴,进行提捏,以局部出现潮红或微微紫红为度。 4.取脊柱及背部两侧膀胱经,进行刮治或刮痧,以局部比现充血斑点或斑块为度。 5.取肩部及肩井穴,进行刮治或刮痧,以局部出现充血斑点为度。 6.取背部及曲池穴,进行刮治或刮痧,以局部出现充血斑点为度。 7.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直线刮治,以局部出现充血紫斑为度。 8.取太冲穴,进行刮治或点揉,以局部出现充血斑点为度。 4 刮痧的手法操作 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病情和部位来掌握刮痧刺激量。 刮至力量应适中,均匀,由轻渐重,避免忽轻忽重,一定要以能够耐受为度。手法过重会加重病情,引起血压增高。 刮痧时须顺一个方向刮,不可来回刮至,应由上而下,由内二外,刮完一处,再刮另一处,皮下出现充血,微紫红,初次刮痧,不要一味强求刮痧,在刮痧过程中,应边蘸润滑剂边刮,并随时询问病人的反应与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操作手法。 刮痧完毕后,应擦干润滑油及水渍,让患者休息15-20分钟,饮少量温开水(最好为淡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