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那么艾灸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的作用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艾灸的作用二: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艾灸的作用四: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艾灸的作用五: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中医艾灸法的作用与功效

冬季养生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 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属于温补,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冬季适合哪些人群艾灸呢? 一、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 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 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二、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 *** 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 冬季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1、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这是艾灸非常擅长的,我们常常用来调理各种气血瘀滞,受寒等等。 现代书籍认为艾灸等调治400多种病,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是高温透彻身体筋骨,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果 艾火的纯阳之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 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浊气,散寒回春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艾灸――白领的养生美容方 中医艾灸专家表示,女性在冬季做艾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经常做艾灸的女性会发现体质明显改善。 所以对于女性而言做艾灸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养作用。 艾灸的适应症:女性手脚冰凉、面色晦暗、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艾灸――男人的壮阳补肾方 中医艾灸专家表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阴阳之根”,冬季正是养护肾脏最佳时期,其一,顺应自然界万物封藏的规律;其二,顺应人体内阳气潜藏的规律,以育阴护阳。 最适合艾灸两大人群 1、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 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 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2、阴阳失调,久寒侵体者 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热力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 *** 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 艾灸四穴位,过一个暖冬 肾俞穴 肾俞穴在腰部,在命门穴(和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左右各一个。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 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肌、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命门穴 命门,又名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 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其气与肾通。 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 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故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 艾灸命门穴又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关元穴 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 主治诸虚百损。 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 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且往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 足三里穴位于足部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 灸之可使身体阴阳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 中老年朋友身体阳气越来越弱,更应坚持艾灸,绝对可以延年益寿。 冬季艾灸好处多多,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冬天,健康的身体,不再手脚冰凉。 女人灸了气色好,男人灸了变强壮。 传统艾灸法的弊端 传统艾灸法采用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但是在熏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烫伤或者难以掌握温度的问题,再就是艾灸产生的烟雾,可能会引起个别用户的不适,传统艾灸操作相对复杂,因此传统的艾灸并不是那么完美的。 创新宝丽来远红外温灸贴开启艾灸新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现代艾灸的深入研究,宝丽来温灸贴应运而生,宝丽来蕲艾远红外温灸贴秉承传统艾灸原理,采用现代科技,选用李时珍故里中国艾都-蕲春陈年蕲艾,通过托玛琳远红外自发热加热蕲艾,促使蕲艾有效成分被人体穴位吸收。 宝丽来蕲艾温灸贴较完整的模拟传统艾灸原理,是一款方便、快捷、现代、科学的升级型产品。

艾灸涌泉的功效和作用和坏处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涌泉穴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涌泉穴的基本介绍 涌泉穴是人体第一大穴位,它是肾气源泉之所在,在我们身体健康保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肾是人体的根本,不管男女,肾气不足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都是极为严重的。为了更好的保健身体,我们传统中医中有艾灸涌泉穴的保健 方法 ,效果还是十分不错的。   艾灸涌泉穴的功效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刺激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艾灸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采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中医养生使用艾灸想要达到的保健效果主要是通经活络,调节阴阳,防病保健,虽然艾灸可以在家中进行,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我们建议大家去中医养生馆让专业的医师进行灸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期间发生过敏或者是不舒服的情况,可以有专业人士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避免有意外情况出现。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扬,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若要养肾,也也可艾灸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有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说:肾经之气来源于足下,并涌灌向全身各处。坚持艾灸涌泉穴,可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的现状。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