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发病率高,残疾率也高。脑梗死发病1年内的残疾率高达33.4~33.8%,尤其是肢体运动功能受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康复物理治疗是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最有效的方式。因为脑梗患者最初几周是恢复的黄金期,早康复一天就代表着恢复的功能更多一些。到了3个月以后就是快速恢复期。半年后基本就进去了平台期。脑梗患者恢复早期:发病后的3-4周。这个时期,患者主要是共同运动和肌肉痉挛,通过加强主动运动促进分离运动和改善肌痉挛。患者用好的手帮助患肢上举,下肢交替屈伸,脑水肿开始消退,梗塞基本稳定,这时候重点是恢复患者的体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功能,这时候要逐渐扶着患者下地,开始走路,自己吃饭,但这时候要做好保护。

脑梗后的康复运动

坐位训练:坐位训练是脑梗患者最基本的训练,若患者能坐立,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可在床上放好靠垫,患者用健康的肢体支撑,慢慢坐起,把双腿放在床边。换谁都难以接受,所以作为家人,当他们打翻杯子,不会穿衣服的时候,不应该大声呵斥,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负担,是个累赘,应该不断地鼓励,共同面对疾病,预防抑郁。另外进行针灸按摩也是有帮助的,平时不能久坐,不然不利于恢复,可以多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加快训练进程,这种不适合做它的运动的,适当的可以练练太极拳,或者是慢走不训练。刚开始推着小推车往前走,退着走,通过近二个月的锻炼,果然不负有心人,手脚灵活了,可以独立行走,胜利的喜悦让老孙头充满了信心,酷爱运动,热爱运动更有自信!

脑梗后的康复运动推荐

对于轻微脑梗患者来说,康复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和康复专家通常会建议以下康复运动:

步行:步行是恢复平衡和训练大脑的有效方法。

水中运动:游泳或水中散步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并减少对身体的压力。

记忆训练:通过玩游戏、阅读或重复信息来提高记忆力。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说话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并改善身体平衡。

认知训练:通过玩游戏和执行日常任务来提高认知能力。

请注意,这些建议是一般性的,具体的康复方案应该由医生和康复专家结合个体情况制定。

脑梗后的康复运动建议

脑梗后遗症,通过锻炼不能肯定能完全恢复。

脑梗发病一年后仍有肢体、语言障碍等就属于脑梗后遗症了,后遗症期的治疗重点以防止脑梗复发,改善症状为主。有的患者在发病一年内能够坚持服药,一年后就忽视了可靠用药;有的患者认为只要坚持锻炼,控制好饮食,吃不吃药没关系。

只靠锻炼和饮食调节,这是一级预防,是对尚未发生脑梗病变,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的一种防病措施。对已经发生了脑梗的患者来说,要防止复发并继续改善症状,让它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除注意清淡饮食,功能锻炼,控制好血压血脂外,最重要的还是可靠用药对脑梗病因的持续性防治。

脑梗五年的复发率是30%以上,而一旦复发,患者及家属将面临更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所以说与其发病再治,不如未发先防。脑梗是慢性病,而且多发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选择用药的重点,除对脑梗病因如动脉硬化等有针对性的防治作用外;

还应具备长效、安全、无耐药性、剂型合理、剂量小的优势,这才是真正适合中老年脑梗病人长期服用的最佳二级预防用药,而能够着眼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发的临床重点用药,就是脑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首选用药。

相关延伸:脑梗塞后遗症病理:

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结果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脑梗塞后遗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脑梗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