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由结核、梅毒等引起,或沙眼、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变波及角膜,或物理、化学刺激(外伤、酸和碱等),或营养障碍使角膜发生软化所致。炎症可发生在角膜浅层或深层(基质层)。
(1)浅层角膜炎:有由流行性角结膜炎引起的浅层点状角膜炎;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维生素B12缺乏及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麻痹性角膜炎;外伤、流行性角结膜炎等引起的丝状角膜炎;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树枝状角膜炎等。
浅层点状角膜炎常出现刺痛、畏光、流泪,角膜有白色混浊,可能有轻度视力障碍。几个月后,混浊可被完全吸收。
浅层麻痹性角膜炎有畏光、异物感、视力模糊等,但症状很轻。
树枝状角膜炎症状较重,眼睛疼痛,角膜感觉下降,而且容易复发。
(2)角膜基质炎:角膜基质层内发生炎症,不会引起角膜溃疡。可由结核、梅毒、风湿等引起。
梅毒性者,角膜周围有充血,深层混浊,角膜后面有沉着物。混浊逐渐波及整个角膜及其全层,进一步发展会侵及血管。混浊在几个月后逐渐被吸收,但大都留下瘢痕(云翳、斑翳或白斑)。通常在数月后,另眼也会发病。
结核性者,角膜周围也出现充血,基质呈斑状混浊,但大都是单侧性。病情时好时坏,病程很长,角膜大都留下瘢痕。炎症严重时,会并发虹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
树枝状角膜炎临床表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一旦角膜出现了病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恐慌。事实上树枝性角膜炎并不是非常严重的是可以被治愈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树枝性角膜炎它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具体说明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全身发热病后,可能与机体抵抗力的降低有关。角膜上皮一旦传染单纯性疱疹病毒,即较长期存留,遇外伤或抵抗力低下时便发生急性炎症,故炎症可反复发作加剧。2、病人自觉畏光,流泪,疼痛,并有反射性患侧头痛,初期角膜上皮层出现多数大小如针头样的小泡,排列成行,溃破后融合成树枝状,故称为树枝状角膜炎。3、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有眼外伤、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角膜炎症及干眼症等情况时,非致病的真菌就可能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链丝菌等。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程可持续达2至3个月,常在发病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角膜溃疡形态不一。树枝性角膜炎初期角膜上皮层出现多数大小如针头样的小泡,排列成行,溃破后融合成树枝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眼睛的保护。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树枝性角膜炎的症状。如果大家有上述情况出现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暴露性角膜炎临床表现
1.球结膜水肿严重的角膜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球结膜水肿。2.睫状充血当角膜发炎时,角膜缘周围睫状前血管网扩张和充血,称睫状充血。当结膜及睫状充血同时出现时称混合充血。3.角膜混浊由角膜浸润、水肿或溃疡引起。4.角膜新生血管在角膜炎症或溃疡的病变过程中,充血的角膜缘周围毛细血管网伸出新生的血管支侵入角膜时,称角膜新生血管。上皮下新生血管,来自浅层血管网,呈树枝状,色鲜红,与结膜血管相连。前基质新生血管起源于深层血管网,后基质的新生血管来自虹膜动脉大环和放射状虹膜血管伸到角膜缘的分支。深层新生血管呈毛刷状,色暗红。伴有角膜上新生血管的出现是机体修复功能的表现。在炎症期,角膜新生血管很容易看到,炎症消退后,存留在相对透明角膜上的新生血管,仅存管腔没有血液,名叫影子血管,较难发现。角膜新生血管,一方面可使角膜失去透明性,另一方面使角膜组织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由不参与整体组织的免疫赦免状态,到参与免疫反应,因而可能导致角膜移植时的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