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16句口诀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日需清补,诸病皆能除。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违背春生之气就容易少阳经不能蕴养生气,肝气不足则肝脏出现不好的变化。违背夏长之气就容易太阳经不能运行通畅,心气不足则心脏容易内虚。

一年四季养生的要点

违背秋收之气就容易太阴经不能及时收敛,肺气不足则肺脏焦而胀满。违背冬藏之气就容易少阴经不能收藏阳气,肾气不足则肾脏负担过重。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中医《内经》有曰:“春三月此为发陈,逆之则奉长着少,夏为寒变。夏三月此为蕃秀,逆之则奉收者少。秋三月则为容平,逆之则奉藏着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为闭藏,逆之则奉生者少。”

道家养生第一人

道教创始人是老子李耳。

道教创立的时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信仰老子之“道”,认为道教徒如能真心修持其“道”便可长生久视,万古常存而成为神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

道教网:道教的思想渊源介绍

比较好的养生功

很难说哪一个养生气功最好,毕竟长寿的原因有多个,一些没练养生功的老人比练功的长命健康就是证据。

要说最好的应该是适合个人,能安全又轻松的练上手和练出功效,能强身祛病的功法。选一个有口碑和有明师指导的功法比较实际。

自古道家人物以长生不死为目标,经历几千年的实践鼓捣出不少的养生气功,长寿修道人也有不少。南派内丹宗师大多寿至近百和过百岁。南宗性命双修,大多是先修命功,也就是先在下丹田下功夫、贯通全身经络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养生气功最好选择南宗或主练下丹田的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