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呢,年纪轻轻就开始养生并不会缺少乐趣哦,不要对养生这个词语有什么偏见。我觉得注意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不代表就要放弃生活中的乐趣。反而注意养生之后,因为生活更加规律,身体更加健康,一般来说能坚持养生的人,更是十分自律,要知道自律能给你带来人生的自由,这些都是能让人更加充分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有句话不是叫做,身体是一,其他的是零,没有一,零再多也没有用,所以啊加班的时候不忘记保温杯泡枸杞。现在我们讲到的养生,也不是传统的那种中医养生,什么都要忌口,更会不指望着能滋阴补阳,吐纳之类的了;当然了,养生也不是被那些销售忽悠着买一堆保健品。我们现在讲年轻人养生完全就是要规律作息,保持饮食健康而已,最多再来个保温杯泡枸杞、泡泡脚。这真不是那种这个要忌那个也要忌的传统养生,就是劝劝年轻人早睡早起,夜里尽量不要刷手机到三更半夜,不要吃一堆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少糖少油少盐,平时不要久坐,多运动一下,个别十分注意养生的年轻人最多就是再泡个花茶。这样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的养生不会缺少乐趣的,反而能帮助年轻人享受更好乐趣。现在对身体不健康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像经常喝的奶茶之类的,糖份真的太多,少喝一点没有什么坏处,还有晚上少玩一会手机,早点睡觉,第二天能够更加精神地工作和学习。年轻人提到的养生,最多也就这个程度而已,题主觉得这些能够影响到生活的乐趣嘛,完全不会的。反而如果能坚持规律作息,平衡饮食,再加上注意运动,坚持自律生活有段时间,你会发现生活变得井井有条,变得更加自由和有乐趣。
秋季养生要养肺
秋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如何调理肺脏。因为肺与秋气相通相应,秋季肺气旺盛,护理不好肺会使养生前功尽弃。如何养肺?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饮食养肺
饮食上选择有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食品,如芝麻、蜂蜜、红枣、银耳、梨、橄榄、百合、鲜藕和绿豆等柔润之品。饮食宜清淡、爽口,不食大辛大热、辛辣煎烤等辛辣燥热之品。多食秋令时鲜果蔬,如荸荠、百合、萝卜、柿和橘,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
2.饮水养肺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非常容易失水。因此秋季应多饮水,多吃水果以润肺,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饮水要合理,少量多次。体育锻炼活动量大的人更应多饮水。
3.采用药粥来滋润肺脏
药粥是最佳的秋养之选,适合任何人。药粥能和胃健脾、润养肺燥。在煮粥时加入百合、芝麻、栗子、秋梨、菊花和胡萝卜等“药食两兼”的物品,即能收到益肺润燥、滋补强身之效。粥须热食,以御秋凉。
4.起居顺应自然
秋季养生早起早睡的起居规律很重要。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早睡以避风寒,早起以从清爽,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早睡早起,养神宁志;闻鸡起舞,坚持早练,使肺气清,外邪不易侵入。秋天正是练气功、打太极拳的黄金季节,借此增强体质、抗御病邪。哮喘、慢f生支气管病人更应注意养生保健、预防发作;已发作者应抓紧治疗,以减轻入冬后更严重的症状。
5.清洁皮肤护理肺脏
在干燥的秋季里,皮肤最容易受到伤害。养护首先要补充水分,多洗温水浴,浴后擦些护肤品。洗澡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和皮肤气血流畅,皮肤充满活力,从而润肤益肺。加强饮食营养,多摄人些维生素A、C、E等“美容维生素”,以保持肌肤的活力和健美。
温馨小贴士
适当秋冻可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抗病能力。秋冻训练除少穿衣服外,还有“冷水锻炼法”,即从初秋起就冷水洗脸、冷水擦浴,持之以恒。
春季养生话养肝
1.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中医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配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和五脏(肝、心、脾、肺、肾)。在代表五行的物质中,水、火、金、土都是无机物。只有木是有机体,是有生命的,所以木代表春天的“生”。 凡是属木的东西,它就有生命力,有往上生长的特性。树木的枝条很柔软,很容易弯曲,但它的天性是喜欢舒展的,如果强迫它弯曲就长不好,所以属木的东西喜欢舒展,而害怕被压制。 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肝和胆组成肝系统,它们主宰人体的生机,所以也是属木的。就像树木的枝条一样,肝胆之气需要生长和舒发,如果受到压制就会生病。 2. 春天来了,肝系统要做好两件大事:一个是“生发”,另一个是“升发”。 开春时,我们要“生发阳气”。阳气如何生发?要靠肝来生发,由肝气来启动五脏的阳气。若是肝气虚,阳气就不足,人会感到怕冷、四肢无力、情绪低落。立春后,肝气逐渐增强,我们当顺其自然,不要去干扰这个过程,让它充分激发人体的阳气,才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发”,意味着“生生不息”。 春天我们如何帮助肝脏生发人体的阳气呢?一要靠“吃”,二要靠“动”。动则生阳。春天江河解冻,草木生长,在水边和植物多的地方,阳气最足。我们可以多去这些地方活动,吸收自然界的阳气。 而“升发”,跟肝气的运行方向有关:肝气是往上升的。在人体内部,气是按照圆周来运行的,有升才有降。肝气升发,推动人体气的运行,气血才能畅通。 肝气升发要有度,不及则会气血郁滞,过度则会肝阳上亢。人的情绪对肝气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在春天要特别注意调整心情。 如果情绪压抑,闷闷不乐,肝气就难以升发而郁结于胸,引起气血的瘀滞,或是化为内火(此时就需要清肝火)。如果情绪急躁,生气暴怒,肝气就会升发过度,使人血压升高、面红耳赤、头晕眼花,甚至中风昏厥。所以春天 养生 的一大重点就是“舒肝理气”。 中医很早就观察到,肝病先传脾,肝气过旺会克制脾的功能。 所以春季我们不要补肝,而是健脾、补脾。 3. 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 春天不是大补的季节,饮食应以排毒、抗毒为主。 春季饮食上养“生”的一个重点是:少吃酸味的东西。因为在五味中,酸味专入肝经,是补肝的。但春天偏偏不适合多吃酸味。为什么呢?因为春天我们不要补肝,而是“舒肝”。补肝就好比我们把一个房间的门窗都关上,这属于收敛,酸味就是收敛的。舒肝,就是我们把门窗打开,让里面的浊气排出去。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真正需要补肝的时候,是在秋冬季,为的是滋养肝血。而在春季,我们的身体需要的是舒肝、理气、排毒,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疏肝”,也就是疏通已经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同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如果补肝的话,肝气就无法舒发,无法排毒。所以除非是特殊治病需要,春季反而要少吃些酸的才好,以免收敛过度,把病邪关在了体内。 春天需要多吃的是甘味,因为肝气旺的时候容易伤脾,所以我们要用甘味来补脾。五谷杂粮全都带有甘味,特别是大米,所以春天可以多吃两碗饭。很多蔬菜的根和茎也都是甘味的,比如莴笋。 肉类中,也有甘味的,比如猪、牛、羊、鸡、狗这五畜中,牛肉是甘味的。牛肉甘温入脾,可以健脾胃。还有鱼肉,凡是有鳞的鱼肉一般也是甘味的,比如鲤鱼和鲫鱼,都是健脾和胃的食物。 4. “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段话出自汉代董仲舒编写的《春秋繁露》。春分的“分”字有讲究:在交春分节气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这是“分”昼夜。春分把春季九十天分为两半,这是“分”寒暑。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交春分节气。此时阴阳相半,春天正好过去一半,是春气最盛的时候。 春气为生发之气,在人体为肝气,所以春分时也是人体肝气最盛的时候。肝是主疏泄的,喜舒畅而恶抑郁,肝气需要舒发,不能压抑。压抑会使肝气郁结,使人感觉烦躁、忧虑、情绪波动,并引发头痛、腹胀、失眠、肥胖、高血脂等许多问题,女性朋友还可能发生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症状。 怎样舒发肝气呢?肝气是与人的情绪息息相关的。当情绪压抑的时候,肝气就会压抑。情绪得到疏导,肝气就能舒发了。春天到了,花草树木都把枝叶舒展开来,尽情沐浴阳光雨露。我们也要把面部表情放松,让心情舒展开来,多笑一笑,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这是春季养肝的首要工作。 春天是我们“宠爱”自己的季节。这个季节我们可以尽量听从内心的愿望。想做的事情,马上去做;喜欢的东西,尽情欣赏;想吃的美味,开心地吃。不用纠结,不要担心发胖,只要心情是愉悦的,肝气就能升发,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新陈代谢会加快,吃下去的东西会充分转换成能量,使我们精神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