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儿童口腔常见的一种疾病,也就是宝宝口腔黏膜表面会形成一些白色的瓣膜,那么宝宝如果反复出现鹅口疮,具体是什么原因呢?一起来看一下。一、宝宝反复出现鹅口疮具体原因是什么?宝宝反复出现鹅口疮通常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本身宝宝出生之后抵抗力比较差,包括口腔黏膜的抵抗力也是比较差的,很难抵抗一些真菌或者是霉菌感染的侵入,那么这个时候宝宝的口腔内就会容易出现鹅口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宝妈在给宝宝哺乳的过程当中,可能乳房没有清洁,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有可能是奶瓶或者是奶嘴,没有清洗干净,那么这个时候奶瓶以及奶嘴上面的一些真菌会代入宝宝口腔内而引起感染,出现鹅口疮的情况,所以在给宝宝喂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并且在宝宝吃完奶之后给宝宝喝一些水,这样可以起到给宝宝漱口的作用。二、宝宝出现鹅口疮怎么护理?

鹅口疮安抚奶嘴

1、注意宝宝口腔卫生。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了鹅口疮,通常是因为真菌引起的口腔疾病,所以在宝宝有呕火疮期间,妈妈给宝宝哺乳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乳房的清洁,并且要勤换内衣,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要保证宝宝的餐具彻底消毒处理之后再给宝宝用,这样可以预防宝宝痊愈之后再复发鹅口疮的情况。

2、控制宝宝吃奶时间。宝宝在患鹅口疮期间也要控制好宝宝的吃奶时间,通常保证宝宝每次吃十几分钟就可以了,如果之前有习惯用安抚奶嘴的宝宝,在出现鹅口疮期间尽量不要再让宝宝使用,防止宝宝再受到一些细菌感染。

3、饮食要清淡。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哺乳期间宝妈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吃一些辛辣或者是油腻的食物,如果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尽量让宝宝饮食保持清淡。

鹅口疮发病原因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胎中伏热,热毒上熏心肺所致,后天失调,导致心脾之积热循经上熏于口腔而致,因此患鹅口疮的小儿,其乳母要注意忌食辛辣香燥动火食物,如烟酒、大蒜、胡椒、辣椒、油煎熏烤等食物,以防热毒经母乳进入婴儿体内,蕴于心脾二经,积热上熏致病情加剧。过量用抗生素也会引起鹅口疮,故乳母在哺乳期不要过量用抗生素,必须使用大量抗生素时,婴儿可代用人工喂养为好,以防婴儿发生鹅口疮。如见小儿发热、痴呆、吵闹等症状,应忌食牛奶,少哺人乳,更应忌食海鲜、鸡鸭、牛羊肉及其汤类。在乳母暂时不能哺乳期,更应注意忌上述食物。如不注意忌口,则易生湿热,湿热交阻,使病情加重,或经常复发,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凡患鹅口疮的婴儿的乳母一是要注意自己的忌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二是要注意小儿的饮食忌口,如暂停人工喂养,更应多给予米汤、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果汁、蔬菜汤等。切忌给以过多的奶糖、巧克力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湿热和损伤黏膜,使病症加重或并发感染。

鹅口疮临床表现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或者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口腔条件不好、口腔不卫生或者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婴幼儿。主要表现在口腔多个部位,比如舌内侧、舌表面、唇内侧、颊黏膜、腭部白色微隆起的斑膜,周围的炎症反应不明显,擦掉斑膜以后,下面有不出血的潮红色创面。轻微的不重的鹅口疮的小孩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比较重的小孩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烦躁、喂养困难等症状。鹅口疮如果有些抵抗力比较差,可以蔓延到咽部、气管、食管或者到肺,引起霉菌性食管炎、气管炎或者肺部霉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