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病人使用过的衣物而间接传染。疥螨成虫寄生在人体表皮角质层内,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迂曲的隧道。疥疮发病过程中有体液和细胞免疫参与,瘙痒症状与疥螨在皮损中活动、疥螨粪便等排泄物的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炎性因子和细胞的参与有关。初发疥疮的治疗时需要规范.特效药物就是硫磺了。我们可以把所有穿过的衣服和被子都用硫磺皂洗一遍,洗完之后在用硫磺软膏涂抹患部。先全身用肥皂洗澡后,全身涂药,早晚各一次,接连三天,然后再用肥皂洗澡,换洗衣被,此为一个疗程.观察一周后无新皮损即治愈.不愈,再治疗一个疗程.如果是久病,改用用15%硫磺软膏.换洗后的衣物等需要日光暴晒。如果久病以后,还是反复瘙痒,这个时候还是建议你到医院治疗,还是找中医治疗,西医也没有特效方法.注意,做好隔离,如果可疑其他家属被传染应该同接受治疗.化脓感染比较明显的,可服抗生素,特别是红霉素;对那些使用灭疥虫药物治疗后仍持续瘙痒的,以至于影响正常工作的病人,可短期口服强的松片,每日30毫克,分3次服用,7-10天可以产生显著的止痒效果。由此可见,患了疥疮,硫磺皂也不是没有效,但效果不是很大,还要结合其他药物如硫磺软膏来治疗。
泡脚养生的方法
泡脚养生,年轻人却正在渐渐遗忘这个简单、有效的养生之道,真正懂得如何泡脚则更少!我就和大家分享泡脚的正确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泡脚的正确方法一 常用于泡脚的中药材有艾草、生姜、藏红花等。1、泡脚前:准备泡脚容器,脚盆、木桶均可,有条件可以选择足浴盆。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维持在38°~43°为宜。2、泡脚时:在泡脚的过程中,放松全身,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泡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3、泡脚后:泡脚后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温。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摸上足部润肤膏。再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泡脚的正确方法二 水温——通常情况下,水温不要过高或者过凉,一般都是在38-43摄氏度最佳。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被烫伤的可能,水温低了就起不到作用。把握好水温。时间/时机——泡脚也是注重时间和时机的,泡脚一般最佳时间为30分钟,最好是在睡觉前泡脚,如果是老年人建议在20分钟左右即可。水位——泡脚的水到底多少是没有什么规定的,一般都是漫过裸关节10厘米最好,有的人倒满满一盆,有的刚刚漫过脚面子,这个自己把握吧,在泡脚的过程中要不时的搓动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泡脚的时间30分钟也挺长久,可以选择听歌来身心放松自己。在冬天也可以选择往水里放入姜片,可以起到驱寒除湿的作用,在水里放盐也是不错的选择。泡脚的正确方法三 桶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很多觉得什么桶都行,其实不然。最好呢是选用木桶,木桶比其他材质的桶,保温效果更强,可以使泡脚维持的时间更长桶的高度也是有要求的,必须选择能够漫过小腿的那种较深的木桶。很多人以为,只需要泡到脚踝就行了,其实是需要到小腿,这样才是有效的泡脚呢,不是泡得时间越长越好,次数越多越好,一般呢泡脚时间最好是30分钟~45分钟,然后一天一次或者隔天一次就够了,这样的时间安排比较合理水温要保持在38℃~43℃,不要过高,脚的皮肤也受不了太高的高温。很多人会说,怎么把握这个温度呢?其实就是,感觉不热不冷的状态,因为这个温度正好和人体温度差不多泡脚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因为这个时间是补肾的时候,在肾最虚弱的时候泡脚,更能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帮助更大怎么判断到底有没有泡好呢?就是当你感觉你的后背出汗了,你就可以停止泡脚了。如果等到全身冒汗的时候,身体会因为出汗太多,而导致盐分降低,那就已经过度了泡脚时,可以加入一些材料,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比如说生姜,盐,白萝卜或者是中药最好泡脚的时候用热水瓶装一些热水,待桶里的水冷了之后再加入,这样就能保持泡的水一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看了“泡脚的正确方法”的人还看:1. 正确泡脚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2. 用醋洗脚的正确方法 3. 老人泡脚的方法 4. 冬季如何泡脚最养生
祛湿气后的变化
湿气重对身体的影响:
1、体内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2、湿气在体内不除,人就容易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形。舌头黄中带腻;
3、湿气重的人整天打不起精神,影响肠胃功能,头脑四肢腰身沉重不灵,老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裹着,懒得动弹;
4、湿气重的人容易身体发福,体态臃肿。
在感觉身体有湿气的时候,可以选择中药湜情愺茶。
二、怎么知道我们体内是否属于湿气过重
1、头发爱出油;
2、面部油量;
3、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内湿(耳禅湿);
很多人体内的湿气重都是因为日常的生活习惯不良导致的,例如:早晨洗头未干出行,晚上洗头未干就睡觉,刮痧拔罐后8小时内洗澡以及习惯性运动后大汗淋漓未消汗后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内刮痧拔罐的等等。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