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渐渐过去,气温逐渐转凉。处暑之后,秋天即将到来。
关于如何养生,在处暑这个节气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身体健康和适应节气变化。
要注意饮食。处暑时节,我们应该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等。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胃肠道。多喝水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在处暑这个季节要注重锻炼身体。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户外活动变得更加宜人。可以选择早晚时段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适当参加一些室内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瑜伽、游泳等。
在处暑这个节气里,要注意调节作息时间。因为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早晚温凉,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尽量不要熬夜,避免削弱身体的抵抗力。
处暑也是一个时节过渡的节点,需要注意保护肌肤。由于夏季阳光辐射强烈,皮肤容易受损,在处暑时节应加强防晒工作。可以选择使用具有良好防晒效果的防晒霜,并避免在阳光直射的时间段外出。保持肌肤清洁也很重要,可以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进行清洁,并适时使用补水保湿的面膜。
要提醒大家注意秋燥问题。虽然处暑时节气温开始转凉,但空气湿度仍然较低,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和喉咙不适。可以通过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式来预防秋燥。
在处暑这个节气里,我们需要合理调整饮食、锻炼身体、注意作息时间、保护肌肤,并防范秋燥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节气变化,保持身体健康。希望大家在处暑这个时节里保持良好的养生习惯,享受一个舒适而健康的秋天。
处暑节气的饮食养生知识
“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那么处暑容易得什么病,处暑吃什么养生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处暑吃什么养生: 处暑时节,预示著秋天即将到来,气候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尽量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寒凉的瓜果,则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急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类的水果。 处暑节气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处暑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处暑容易得什么病: 处暑时天气开始由热转凉,但是这时天气状况还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公众要当心乙脑、感冒等疾病的侵袭。处暑时节,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度低,所以在这时要注意增减衣服,小心着凉。这时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天气干燥,雨水少,空气的溼度小,这时候容易咳嗽、咽干不适、鼻燥口乾,所以要注意补水。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要参加健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生活应有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1、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2、痔疮是指 *** 内外的血管肿胀。原因包括遗传、老化、怀孕、长期腹泻,以及便秘过度使用轻泻剂等。秋天空气干燥缺乏水分,人体的调节功能容易紊乱,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而诱发痔疮。 3、乙型脑炎为乙脑病毒传染引起,是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 *** 症状。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4、预防感冒的发生。秋天气候多变,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借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体。特别是初秋时节,气温差异明显,午后的对流天气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骤降,从而挑战人体的免疫力。 5、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带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 6、风溼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溼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溼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秋天天气渐凉,容易诱发此病。 处暑如何睡眠养生: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中医的睡眠理论从唯物的形神统一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统一的功能状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①入睡期②浅睡期③中等深度睡眠期④深度睡眠期。当你进入①和②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唤醒,③与④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 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睡眠时,人提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睡眠对面板健美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睡眠的过程中,面板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回圈增多,加快了面板的再生,使得面板因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颜面憔悴、面板出现的细碎皱纹在睡眠中得以恢复。所以说,睡眠也是面板美容的基本保证。 睡眠不但是智力、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中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现代医学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所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条件之一。大脑在睡眠状态中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子午觉即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如果能正常地进入睡眠四期,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处暑节气的饮食养生原则
中医观点是天人合一,如《内经》上说,人体要顺天时,即顺五运六气的变化,其秘决关键是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人体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人体养生一定要注意从春季开始。春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特别要注意起居劳作、精神调摄,关键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能像春天的气候那样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春季饮食,要点是以平补为原则。夏季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秋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冬季 “寒”, 寒气袭人,是气候变化的特点。人体新陈代谢变缓,虽说可以保存体力,但也降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
养生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春季喝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
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药乡购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饮食也应该注意进补。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就是夏天食补之佳品。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