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之一,致病菌主要是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常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见的原因是在公共浴池洗澡,穿患者使用过的鞋、袜、手套、浴巾等而感染本病。由于红色毛癣菌等致病菌在外界抵抗力强,加之能在损害部位引起角层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愈。同时由于病变损害不严重,患者往往不重视及时就医,使本病迁延不愈,不易控制。(1)足癣:多见于成人,常在夏季加重,根据皮损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四型,但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水疱型:以小水疱为主,散在或成群分布,水疱干燥后可有脱屑,多发生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瘙痒剧烈。丘疹鳞屑型:最常见,多见于趾间,皮损为丘疹鳞屑,界限清楚。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诊及疱疹,有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痒感,疱干后脱屑,反复发生,病情稳定时常以脱屑表现为主。浸渍糜烂型:以4~5和3~4趾间最常见,表现为趾间糜烂,浸渍、发白、糜烂,瘙痒剧烈,可继发细菌感染。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表现为粗厚、脱屑、干燥、皲裂。常发生于病期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2)手癣: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初起为水疱,以脱屑、粗糙、角化增厚。从小片开始,逐渐扩展成大片。常限于一侧手掌。实验室检查:取皮损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结果阳性可确诊,真菌培养可确定菌种。手足癣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患者身心承受更大的痛苦和压力。且手足癣是具有传染性的,在日常生活中应与家人的生活用品分开使用,避免传染。

鳞屑角化型足癣

鳞屑角化型足癣症状

足癣是指发生在趾掌面的霉菌性皮肤病。

发病原因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与卫气津液博结。聚而不散,导致皮肤干燥湿润所致。足癣是引角质层厚、皮脂缺乏、汗腺丰富、出汗较多、足部潮湿,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脚盆、毛巾时也易相互感染。

足癣的临床表现(1)分水疱性: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彻,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2)糜烂性: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汉者。(3)鳞屑角化型: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并发脓包疮、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败血症等疾患。

民间治愈本病的绝招有:

1:治脚癣

处方:鲜鸡蛋一个,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用法:掏米水洗换脚10分钟,将蛋壳内薄膜取下,贴敷患处。

疗效:保留1---2小时。日一次。

2:治脚癣:

处方:乌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苍术、黄柏、苦参各20克,丁香、吴茱萸各15克,乌头、冰片各10克

用法:先煎乌头、白芨、次加乌梅、苦参、1小时候再加丁香、吴茱萸。浓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匀,用棉球沾药涂搽患脚,日2次

疗效:用药1剂,有效率达94.5%

鳞屑角化型足癣传染吗

脚气会传染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如果用健康皮肤去触摸了足癣的皮肤损伤部位会造成手癣,如果用手再去抓其它的健康皮肤部位会造成全身性的癣病,比如头癣、股癣等。如果发生足癣时要注意不要用健康皮肤去触摸足癣的皮肤损伤部位,以免造成癣病的全身性播散,同时鞋袜要和其它衣服分开洗避免衣物传播真菌,造成全身性的癣病。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拖鞋、浴盆等用品,以免交叉感染。在日常生活中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所以要注意脚部卫生,勤换鞋袜。鞋袜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杀菌,注意局部涂抹酮康唑、益康唑。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可以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

脚气就是足癣,临床上可以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对足癣的治疗,要依据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趾间有糜烂、渗液,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可以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待皮疹干燥以后,再改用抗真菌外用药膏。如果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抗真菌药物很难渗透吸收,可以先用10%的水杨酸软膏或者复方苯甲酸软膏使角质软化,再外用抗真菌药。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先外用抗细菌药物控制感染。对于顽固的足癣没有禁忌症时,可以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但是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肝功能。因为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因此用药需坚持四周以上。最好进行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个星期都是阴性,才能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