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要预防外耳道炎必须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治疗:本病的治疗,一般以耳道内滴药为主。耳疼及红肿较明显者要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慢性期可以中药治疗为主。预防: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为: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全身可应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霉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剧烈者可服用镇痛剂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疗可用5%~8%醋酸铝小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涂敷局部。中药可用耳炎灵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
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外耳道炎抗生素选择
?南昌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耳科专家接到一位患者的咨询,这位患者问:“我去年患有外耳道炎的,去社区的诊所,医生给我开了几包头孢,我回去吃了一段时间后,耳朵里面还是流脓,耳朵里面也比较疼,现在这种疼痛感越来越严重了,总是感觉有东西堵在耳朵里,吃东西时,耳朵随着嚼动也疼,外耳道炎吃什么药好得快呢?还是手术治疗比较快?” 外耳道炎吃什么药 部分患者喜欢用药物治疗外耳道炎,认为这样既方便又好的快。南昌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耳科专家说,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用药治疗外耳道炎只是控制传染,清洁局部的感染,使得外耳道达到干燥的状态,这样的治疗不仅治愈率低,而且大量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身体其他功能都有严重的损伤,长期使用就会产生耐药性,这样就变的更加难治了。 外耳道炎到底怎么治疗最好 “CZT-8F声频共振系统”是一种可以高效治疗外耳病灶和重建鼓室传音结构的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治疗时非常的安全,而且不开刀,出血少,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患者一般不用住院,随治随走,不耽误患者的工作和学习,为外耳道炎患者带来了健康。 由于目前药物治疗外耳道炎效果甚微,甚至容易出现副作用,所以目前的正规大医院都不倡导患者们使用药物治疗外耳道炎疾病,科学的手术治疗才是理想选择,为了更好的为大家提供治疗咨询,南昌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开通了网络咨询热线,患者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咨询热线,了解疾病的治疗,查看这样的治疗技术是否合适于自己。 【温馨提示】?通过本文章的阅读,大家应该慎重的选择药物治疗疾病了,所谓是药三分毒,药物治疗疾病并不是一个科学方法,只是缓解疾病症状的措施,具体的治疗技术,还是应该去南昌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这样的正规大医院,使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外耳道炎抗生素疗程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耳疮”等范畴。其病是因风热邪毒侵袭,与气血相搏,结聚耳道;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侵犯耳窍而发病,亦可因肝胆火盛,上犯耳窍,气血壅滞,化腐而成脓。临床常见的证型有:1.肝胆湿热型:证见耳部剧痛,耳前或耳后肿大疼痛,如肿塞耳道,可出现暂时听力减退,耳道局限性红肿,顶部可见黄色脓点,周围肌肤红赤,兼见黄粘液,全身发热,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2.风热邪毒型:证见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壳压迫耳屏时疼痛加重,耳道局限性红肿,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有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一、可选用的西药
外耳道炎
1.局部治疗:(1)棉栓子或纱条浸泡有效药物,如1%酚甘油、8%醋酸铝等,塞进外耳道内。(2)在耳镜或手术显微镜下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和皮屑,尤其注意耳道深部的前隐窝。(3)局部滴用抗生意可能引起刺激反应,宜与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如新霉素、庆大霉素与氢化可的松油膏合用。(4)炉甘石洗剂可以止痒,1%酚甘油也有止痒作用。(5)怀疑与过敏有关时,可将氢化可的松滴入耳道。2.全身治疗:
外耳道炎
(1)严重病例可全身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2)耳痛剧烈者可酌倩使用镇静止痛剂。二、可选用的中成药1.肝胆湿热型:龙胆泻肝丸(1)耳聋丸:每次2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用药。(2)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片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3)滴耳油:外用,滴耳前洗净患处,每次2-3滴,滴于患处,一日3-5次。(4)片仔癀:1-8岁儿童每次服用0.15-0.3g,8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次服用0.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外用,切成薄片冷开水调化,涂敷患处,一日数次,保持湿润。2.风热邪毒型:
外耳道炎(1)连翘败毒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2)清血解毒丸:每次6g,一日l-2次,温开水送服。(3)化毒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4)清热暗疮丸(片):丸剂每次2-4丸,或片剂每次2-4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14天为一疗程。小儿酌减。(5)复方大青叶合剂(冲剂):合剂每次10-15ml,一日2-3次;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必要时用量可加倍。儿童用量酌减。(6)如意金黄散:外用,用清茶、醋、植物油或蜂蜜调敷患处。(7)疮疡膏:外用,温化后贴敷患处,一日更换1次。 冲洗疗法方法一取位:外耳道操作方法:菊花50克、蒲公英50克,水煎汤冲洗外耳道。或用高渗盐水冲洗外耳道内积存的分泌物及碎屑,拭干后用涂有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剂的棉条塞外耳道。此法对于弥漫性外耳道炎效果较好。方法二银翘丸取位:外耳道操作方法:取黄连120克、枯矾45克、甘油1000毫升、冰片0.6克,先将黄连煎水2次,浓缩液为1000毫升,过滤,加入枯矾再过滤,然后加入甘油、冰片拌匀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冲洗外耳道。
外耳道炎
常用中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1.内服药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2.外用药
外耳道炎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