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练杨式的传统套路吧(从高架开始),中架,小架以后再说。门里人说,练三年大架,才开始接触中小架,那是真正技击用的。我们都是挤时间在锻炼,估计三年还不够。我个人觉得,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健身运动中,太极和瑜伽都是从身心两方面调节的,是很好的项目。我师父教拳之前,先教了我们八段锦,在这段时间里开始教我们虚领顶劲,空胸实腹胀腰,圆裆开胯,收尾髃,三尖成线(足尖膝尖鼻尖),重心坐脚跟,走猫步,控腿练习,站无极桩等这些太极拳的基本东西,速度比较慢,两个月后才开始教拳。每次练拳前,打一遍八锻锦作为热身运动。我们是从37式开始学的,速度也不快,教完拳架,后期反复纠拳架,到学完37式,加上八段锦,花了小半年时间。可能是我比较喜欢练,师父第一个要求我规范站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从5分钟,到现在的半小时,并开始调呼吸,这个还只是入门,目前只是做小周天。练完37式后,就开始练85式(也有叫88式,103式,基本一样的,多的只不过是把一个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所以多了),练熟后,又是反复的纠拳架,师父真是很尽心的,跟平常公园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到现在已经练了2年了,身体好了很多很多。因为长期电脑前工作引起的颈椎、腰椎和肩周毛病全而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四、五岁(呵呵,都是别人夸的)。松腰也收获不小,弯腰把头贴在腿上能轻松做到,只是劈叉做不了,我41了,终究是人到中年了,呵呵。现在一口气能爬十层楼。早上还加了三公里慢跑。平时呢喜欢上太极网逛逛,看看名家的视频、文章和书,琢磨琢磨各派的异同和联系,也算乐在其中。现在练拳时开始有意识地往中小架上靠,(其实简单地说,练大架就是学会运劲的道理,并熟练,中小架就开始加快了,动作难度大很多)师父并不鼓励,我也不是真要练成什么武林高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用意不用力。渴望能学习太极刀和太极剑以及推手和太极散手。(小时候的梦想在现在复苏了,呵呵)两年的收获是:生活规律,心态平和;身正体松,精力充沛。祝你早日练拳有成!
傅清泉太极养生十三功
太极拳并不治病哈,不要被误导。治病还是得去医院。常练太极拳确实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你练别的拳术或者运动,只要是合理的,一样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它有着独到的锻炼方法,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 心脑血管的病症。
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裆(指轻轻的收缩肛门肌肉,就像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阴部随着呼吸张弛起伏。这是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治痔瘘病,脱肛,子宫脱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太极拳能健身治病时确信无疑的,但有一个条件,即必须坚持下去,要把练太极拳当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体健壮的锻炼目的。
杨氏太极养生十三功法
太极十三式内功心法口诀,内容如下:
1、静:就是安恬静静、心平气和的意思。
2、意:太极拳是“以意行气”,练意不练力的内功拳。
3、柔:是轻柔、柔嫩。4、慢:学拳不克不及性急;在锻炼时应自始至终顺从其美,渐渐运转。
5、真:就是仔细。
6、正:就是正直,立品中正的意思。
7、连:延续的意思。
8、匀:就是平均、均匀。
9、圆:圆就是圆圈、圆体。
10、松:就是放松、松净。
11、随:就是追随、相随的意思。
12、谦:就是谦逊、谦虚。13、恒:就是对峙,从一直顿。
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
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颉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
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