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阴、阳、气、血、津液为根本。体质分为九种,气虚体质为九种体质中最常见一种类型。本文分析气虚体质者当如何养生?
(一)气虚体质的体质特征
气虚体质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虚体质的特征表现为:1)形态特征:肌肉松软。2)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3)常见表现:平素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发色不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有人从文献研究表明,气虚体质各体质特征出现频率较高的有:面色偏黄或白;肢体容易疲乏;气短懒言;自汗出;目光少神;眩晕;内脏下垂;寒热耐受力差、尤不耐寒;心悸失眠。
(二)气虚体质的形成因素
所有体质的形成都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虚体质也不例外。
一则,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是人体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它决定着相对稳定性和特异性。《内经》记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肥与瘦、强与弱、高与矮、阴与阳等不同的体质类型。
明代大医万全说:“子于父母,一体而分,如受肺之气为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脆薄怯寒,毛发不生……受肝之气为筋,肝气不足,则骨软”,说明如果父母是气虚之体,那么子女也可能出现气虚体质。
二则,后天因素
中医更重视后天因素对于体质的影响,因为先天因素所决定的体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后天因素。我认为,重视后天因素,其实是重视内求。
后天因素包括膳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状态、劳欲、环境、药物、疾病等方面。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经年宿疾,病必在络,病非虚症,因久延,体质气馁。”说明久病可损伤人体之气,导致气虚体质的形成。
(三)气虚体质的预防
预防气虚体质主要有两点:一是先天禀赋,二是后天调养。
一则,在先天上预防
先天禀赋关键在父母,尤其是母亲。母亲在妊娠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调节饮食和起居,绝嗜欲,安养胎气;其二,保持乐观平和的情绪,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其三,平时看的、听的、想的、说的、做的,都是正信正念。若能如此,就能够使母亲气血和平,百病不生,分娩后自然会母子平安。
二则,在后天上预防
中医重视后天因素对于体质的影响,因此气虚体质在后天是可以预防的。
后天调养,是指应劳逸结合,饮食有节,悲喜有度,正如《内经》首篇所强调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认为,健康源于自律。以本文所谈的气虚体质为例,预防气虚体质,亦源于自律。我们每个人自己要重视养生,养生要靠自律。
其一,针灸及按摩预防气虚体质。
有研究证实,通过按摩关元、足三里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关元为小肠经的募穴,又是人体丹田的之所在,为先天;足三里为土经土穴,又是胃经的下合穴和合穴,而胃为水谷之海,为后天。按摩关元和足三里,正可以调节先天和后天。
其实,亦可以用针或用灸,平时常针灸关元与足三里,更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脏腑功能归于平衡,亦能有效地预防气虚体质。
有人运用针灸对气虚质、阳虚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治,发现针灸调体能够显著改善其疲劳症状以及气虚质、阳虚质的体质积分。
体质的预防调治当从先天与后天入手,大多采用补益之法,从研究中可发现,通过针灸调治气虚体质具有独特的疗效,能够很好的改善偏颇体质,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针灸取穴:足三里、关元、神阙、气海、劳宫。每日1次,每次选穴2-3个,每穴用艾条温和灸10分钟许。
其二,服食膏方预防气虚体质。
有人运用膏方治疗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疲劳程度,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膏方是一种高级滋补剂,特别适合于调节体质。临床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的膏方处方。膏方一般由20余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制定膏方一定要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
我创制了补肾膏、养肝膏和姜胶膏,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体质类型。简单来说,补肾膏适合于肾虚(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皆可);养肝膏偏重于阴虚体质和气虚体质;姜胶膏偏重于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
其三,小儿捏脊改善气虚体质。
有人用小儿捏脊结合穴位推拿,对气虚体质的小儿有明显改善作用。
小儿捏脊非常好,通过反复刺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有效地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激发阳气,达到改善气虚体质的效果。不但是气虚体质,凡小儿有先天的体质偏颇者,都可考虑用小儿捏脊法来改善体质。一定要坚持,需要长年坚持,疗效更高。
其四,三伏贴改善气虚体质。
有人发现,三伏贴对气虚质、阳虚质与气郁质患者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
从中医来分析,三伏贴通过在三伏天刺激穴位,可以激发人体阳气,相当于借天地之阳以温通人体之阳。三伏贴不但可以冬病夏治,亦可用于改善气虚体质。
(四)气虚体质的用方用药
体质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具有后天可调性,通过对后天的调理,偏颇体质是能够改变的。气虚体质亦可通过后天来改变。《内经》记载:“劳者温之,损者益之”,这为气虚体质的调治确立了总的原则。
一则,改善气虚体质的主药
选择改善气虚体质的主药,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性质平和,适合于长期服用;二是注意补气升阳,其性要偏温;三是注意平补气阴,补气亦补阴,则阴固而气亦壮;四是注意平补气血,因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二者不可分离。
其一,黄芪——补气、升阳、固表
黄芪长于补气、升阳、健脾。《本草正义》记载:“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能补气,兼能升气”。可以看出,黄芪长于补气、升阳、健脾。
黄芪可以补气、固表。黄芪内外通补,在内主补脾肺之气,在外可补肌表之气而治表虚、经络之虚。仲景的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是此意。
黄芪补气之力虽不及人参,但适用于慢性气虚甚或虚劳者,这可从仲景常用人参急补气虚、黄芪慢补虚损看出来。
二则,山药——平补气阴
补气药中山药可以平补气阴,因其药性平和,山药也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长期服用。
山药与甘草不同,虽然甘草性平味甘,可以补气健脾,但相对于山药来讲,山药性平味甘兼涩,兼可补阴,还可以防止气的流失,而且该药归脾肺和肾经,可以补先后天之气。《神农本草经》曰:“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新版《中药大辞典》载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张山雷的《本草正义》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本草经读》也有记载:“山药,能补肾填精。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
三则,大枣——补血、养营
大枣甘温,归脾胃心经,该药可以平补气血,补血养营,还可以补益后天之气。
《本草汇言》言:大枣“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本经》言大枣:“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和百药”。
四则,太子参——健脾、补气、养阴
太子参是一种以慢补著称的补品。其味甘苦,性平,主要入脾肺经。太子参属于石竹科,有类似人参的作用,但与人参又有不同的地方。人参是温补,太子参是一个清补,在夏季用就比较合适。太子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用于气阴两虚所造成的脾胃不足。
太子参擅长健脾养胃,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之证。中医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太子参可以补益脾胃之虚。
现代研究发现,太子参含有太子参多糖、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体质;
黄芪、山药、大枣、太子参这四味都可以作为改善气虚体质的主药。 二则,改善气虚体质的主方
我主张用补中益气汤。
我的理由是:其一,此方以黄芪为君药,既可补益中气,升阳举陷,又擅补肺实卫,固表止汗。该方虽无山药、大枣,可以加二药来平补气血,补血养营。可改方中的人参为太子参,以加强平补脾胃之功。当归与黄芪同用,共奏益气补血,养营生精之效。全方充分体现了补气固表、补气升阳、补益脾胃,以及补血养营等法,使此方可以从整体架构上适合于调节气虚体质。
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大枣适合长期服用。
气虚体质者需要升提气血,适合用补中益气汤。其一,此方补气与升阳并举:方中黄芪为君药,补气升阳。配伍轻清升散的柴胡、升麻,使下陷之清阳上升而复其本位。其二,此方补气与补血兼顾。原方中虽无山药、大枣,可以加二药来平补气血。去人参,改为太子参,其性平,补益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益气。当归补血养血。气血同源,气虚日久,必损及血,故用甘辛而温的当归与黄芪同用,共奏益气补血,养营生精之效。其三,该方体现了补而不滞的特点。气虚则行血无力,易于出现血行缓慢,瘀于脉中,故用当归活血行血。陈皮理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补中益气汤化裁(去人参加山药、大枣、太子参)可以长期服用。
(五)气虚体质的养生
一则,调节饮食
气虚体质者往往脾胃功能偏弱,造成气血生化不足。需重视调节饮食,调理脾胃功能,以补虚为主,平时可偏食小米、粳米、糯米、花生、白扁豆、山药、大枣、鸡蛋等,也可以用补气药,如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等来做汤常服。
有研究表明,常食五谷(特别是五种黄色的粮食)能够明显改善气虚体质人群的体质偏颇。其中糙米补中益气,玉米调中和气,荞麦消积下气,燕麦疏肝理气,小米固本纳气,五种食材共同培补元气。
二则,积极运动
气虚体质的人因为一身之气不足,往往喜静恶动。越是不运动,越不利于气血的流动,导致气更虚。可以做舒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令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气虚体质者运动一定要适度,不适合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出大汗,出大汗既耗气,亦耗心阳和心阴。
三则,调畅情绪
《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保持心情愉快非常重要。保持和畅的情绪,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这非常重要。
四则,好好睡觉
睡觉是引阳入阴,是阳气大归根,是补神。古人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乃神补之要。睡的越好,全身阴阳脏腑越平衡,气血越健旺,体质越是归于平和。(董洪涛)
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 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吃什么药最好
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补脾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对于补脾胃其实一般都会采用中成药来处理,当然也有很多食疗方法,以下了解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1 调理脾胃的中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香砂和胃丸等药物,能有效缓解腹胀的症状,同时还可以服用疏肝和胃丸等药物来调理身体,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擅自服药。身体消瘦、饮水不解渴、上腹部隐痛等都属于脾胃失调的表现。 在吃药的时候要多吃一些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的水果,这样才能给自己补充维他命。避免食用生冷食品。 同仁堂补脾胃的中成药 1、肥儿丸 成分:使君子仁、槟榔、胡黄连、麦芽、六神曲、木香、肉豆蔻。 适应人群:适用于小孩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肚子有虫引起的食物不吸收的情况。3岁以上小孩可用。 功效与价钱:驱虫,化积,健脾。治疗消化系统失调,不吸收营养物,头发发黄的情况。同仁堂肥儿丸的价钱是14元一盒。 2、健脾消食丸 成分:蜂蜜、荸荠粉、槟榔、鸡内金、草豆蔻、木香、枳实、白术及其他成分。 适应人群:适用于小儿饮食消化不良,导致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的情况。可以给未满一岁的小儿食用,一岁后可以服用一丸。 功效与价钱:消食,健脾,化积。治疗小孩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便秘,面色微黄的情况。健脾消食丸的价钱在21元一盒。 3、加味保和丸 成分:法半夏、茯苓、香附、山楂、麦芽、六神曲、厚朴、枳实、枳壳、白术、陈皮。 适应人群:适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物停滞在体内引起的不想吃饭的情况。 功效与价钱:健脾、消食和胃。治疗因为脾虚导致的不消化,不吸收的'情况。同仁堂加味保和丸的价钱在15元一盒。 4、大山楂丸 成分:蔗糖、蜂蜜、炒麦芽、六神曲、山楂及其他添加物。 适应人群:适用于食积导致的胃胀、呕吐、反胃、不想吃东西。 功效与价钱:消食,化积,健脾,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经常食管倒流,不想吃饭的情况,同仁堂大山楂丸的价钱是15元一盒。 5、烂积丸 成分:大黄、牵牛子、槟榔、枳实、陈皮、青皮、山楂、莪术、三棱及其他添加物。 适应人群: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经常胃痛,反酸的情况。 功效与价钱:消积,健脾,驱虫,治疗体内有虫引起的营养不良以及脾胃虚弱导致的不消化。同仁堂烂积丸的加钱是20元一盒。 6、加味逍遥丸 成分:生姜、薄荷、栀子、牡丹皮、甘草、茯苓、白术、白芍、当归、柴胡。 适应人群:适用于肝脾不调导致的食欲不振,两类协调,时有恶心、呕吐,适合更年期女性补脾胃。 功效与价钱:健脾疏肝,养血,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月经不调、不思饮食等情况,同仁堂加味逍遥丸的价钱是12块钱一盒。 7、沉香舒气丸 成分:蜂蜜、甘草、槟榔、山楂、柴胡、五灵脂、延胡索、郁金、片姜黄、豆蔻、草果仁、枳壳、乌药、香附、厚朴、青皮、沉香、砂仁、木香。 适应人群:适用与肝胃不和导致的胃痛,两肋旁边疼痛,有恶心、打嗝、胃酸倒流的情况。 功效与价钱:疏肝理气,止痛和胃,补益肝脾,治疗反胃恶心,食欲不好,适合爱喝酒的人群使用。价钱在10元一盒。 8、小儿化食丸 成分:大黄、牵牛子、三棱、莪术、槟榔、麦芽、山楂、六神曲及其他添加物 适应人群:适用于小孩厌食,积食在体内化热导致的口渴,腹胀,便秘的情况。1岁以上小孩可用。 功效与价钱:消食,化积,泻火,通便,治疗因为食积导致的上火引起的口渴、厌食、大便干结的情况。小儿化食丸的价钱是19元一盒。 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2 吃什么补脾胃最好 1、高粱 高粱中含有大量的尼克酸,这种物质处于游离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能够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温中消积的作用,因此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高粱。可以用哪个高粱熬粥喝。 2、猴头菇 猴头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虚、抗癌、益肾精的功效。对食欲不振、腹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眩晕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老年人、体质虚弱的病人食用猴头菇,还有滋补强身作用。 3、鲫鱼 我们都知道当身体不还的时候就买点鲫鱼回来吃,那是因为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 脾胃不和的原因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想必大家看了以上内容,对吃什么补脾胃最快最好以及脾胃不和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食疗虽然是一种健康的治疗方法,但是效果不是很快,脾胃不和的朋友也可以选择中医疗法,对症下药,治疗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3 十宝粥最补脾胃 十宝粥的组方原料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可以补脾胃、益肺肾、强身体、抗病毒、抗衰老及延年益寿。 材料:茯苓一两,枸杞子四钱,党参五钱,松子仁四…… 十宝粥的组方原料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可以补脾胃、益肺肾、强身体、抗病毒、抗衰老及延年益寿。 材料:茯苓一两,枸杞子四钱,党参五钱,松子仁四钱,葛根一两,玉米两根,山药一两,冬菇六只,银耳四钱,粳米四两。 做法: 1、将山药先用水浸透,葛根用水洗净,取出沥干。 2、茯苓、党参用水冲洗后,把党参横切成小段。 3、银耳用水泡发,去蒂后撕成瓣状。 4、玉米洗净,每根横切成五段(煮熟后剥玉米粒六段,备用)。 5、冬菇泡发后,去蒂切薄片。 6、枸杞子、松子仁用水冲洗、沥干。 7、粳米浸泡后洗净,备用。 8、将葛根、茯苓、党参三味药先放入药袋,取砂锅一个,加适量水(约十五碗),放入药袋、山药、玉米于砂锅内用大火煮开。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拿出药袋(去药渣不用)及玉米。 再放入银耳、枸杞子、冬菇、粳米。等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期间适当搅动,防止煮焦粘底)。煮至粥浓稠,放入玉米粒、松子仁,再煮沸5—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