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燃谷
燃谷 邀请你回答

全身瘙痒按什么穴位

时间:2025-09-16 15:2540 人浏览举报
相关标签: 健康养生

关于 “全身瘙痒按什么穴位3 条回答

  • 西藏圣地
    西藏圣地
    2025-09-16 15:25

    古人所说的「天地交泰」就是天气寒热交接的过程,此时多见气温突升、雨水突增。在传统文化里「热多则属毒」,人的身体也容易受气候的影响,出现一些不适;五月也是各种蛇、虫、蜈蚣、蝎子等毒虫频繁活动的时期,所以有了「毒五月」的称号。“毒五月”来临后,皮肤瘙痒便到了发作高峰期。五六月大部分地区气候属高温多雨,热邪、湿邪是引起皮肤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夏季是皮肤病高发季节。皮肤瘙痒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轻的皮肤瘙痒,挠一挠就能解决问题。严重的皮肤瘙痒,甚至会影响睡眠和颜值。 现代医学认识 该病原因复杂,实验证明,人的皮肤存在痒感的感受器,并通过神经末梢传向大脑。患部组织胺的释放能促进痒感。抓痒因压痛有止痒作用,但又促进释放更多的组织胺,加重痒感,形成痒--抓的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皮肤损伤和炎症。 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 陈医生给大家推荐几个穴位 大家平日就可以尝试多按揉缓解症状 一、曲池穴 穴义:曲,屈曲。此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定位:属手阳明太阳经,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操作:左右手互相交替,左手拇指按揉右手曲池穴,右手按揉左手曲池穴,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二、行间穴 穴义:行为行走,间,中间,穴在第一,二趾缝端,经气行走其间。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泄肝火,疏肝理气,熄风潜阳。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三、阴陵泉 穴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排渗脾湿。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四、血海穴 穴义:“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血海穴”。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功效:调经理血,祛风止痒。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五、百虫窝 穴义:“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定位:经外奇穴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3寸,当脾经血海上1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 功效:驱虫止痒,活血祛风。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1、夏季炎热,尽量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长期生活在潮湿闷热环境中; 2、夏季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外衣尽量宽松舒适,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3、夏季洗澡尽量用温水,不用过凉或过热的水洗浴。 4、夏天天气炎热时可以经常饮用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解暑防痱。(脾胃虚寒者宜减量) 5、夏季避免进食过多温热之品,如榴莲、芒果、荔枝、牛羊、虾蟹等。 6、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日常注意顾护好脾胃,夏季少吃冰冻寒凉等易损伤脾阳、肺阳的食物,无积食时,多吃小米、粳米、党参等养护脾胃的食材,并平时应注意健脾祛湿,可以用白术、土茯苓、五指毛桃、陈皮、木棉花等用来煲汤。 7、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建议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平时可以吃些五红汤、银耳红枣汤等。 8、湿疹体质的人们要注意改良生活习惯。放松心态,避免郁闷焦虑情绪;饮食方面保持清淡不过量,避免辛辣腥发之物,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化学物质。 初审:曲崇正 审定发布:范琳燕

  • 喂,你好
    喂,你好
    2025-09-16 15:25

    1 血海穴 位置:位于大腿的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的隆起处。取穴时可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膝盖侧面凹陷的地方,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功效: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2 太溪穴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具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 3 三阴交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时,先找到脚踝骨的最高点,然后向上4指宽处,胫骨内侧缘后方便是。 功效: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瘾疹、神经性皮炎及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4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可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 听听
    听听
    2025-09-16 15:25

    1 药浴快速止痒 当归白芷方 配方:当归30g、白芷、紫草、荆芥、防风各15g、蝉蜕10g、羌活、独活、白癣皮、苦参各15g。 用法:将上药加水1000ml,熏洗瘙痒部位,用清水洗浴后再瘙痒部位涂抹凡士林油。每次治疗20-30分钟,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即可。 功效:此方适用于全身皮肤瘙痒的患者。 蛇床子地肤子方 配方:蛇床子、地肤子各30g,五倍子、苦参、苍术、薏米、黄柏各15g。 用法:上药加水3000-4000ml浸泡,用纱布包裹,浸泡1个小时,文火煮30分钟,过滤后再煮一次,两次药液混合备用,熏洗患处。每天1次,每次20-30次,熏洗后用清水冲洗,没剂连用2天,5剂为1个疗程。 功效:此方适用于全身皮肤瘙痒的患者。 2 刮痧快速止痒 选穴:大椎至身柱、百会穴,双侧曲池至手三里,双侧止痒穴,双侧漏谷穴至商丘穴 操作手法:以刮痧板的薄缘刮拭双侧曲池至手三里、止痒穴,以皮肤变成紫红色或出现痧痕为度。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百会穴:在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手三里:此腧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漏谷穴: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止痒穴:血海、风市穴、曲池穴、蠡沟血。 3 按摩止痒穴快速止痒 血海穴 功效:(脾经)专治痒症,艾灸止痒效果更好。还可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 取穴法:正坐屈膝,医生面对病人,手掌按住病人膝盖,手心对准膝盖骨,拇指向内侧,指尖。 风市穴 功效:(胆经)治皮肤瘙痒,失眠,风寒,点按拔罐拍打皆可。 取穴法:站立,手臂下垂,大腿外侧,中指指处 蠡沟穴 功效:(肝经)虫窝之意,治痒症,荨麻疹,调和肝胆,治月经病。按·拔·灸皆可。 取穴法:小腿内侧,裸骨头上三寸(约四横指)是三阴交穴,再向上前二寸(约三横指) 是此穴。 曲池穴 功效:(小肠经)治皮肤病的要穴,看治皮肤瘙痒,还可降血压,祛痘,明目,退烧。 取穴法:肘关节弯曲成90度,横纹尽头高点处。 4 拔罐快速止痒 穴位选择 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第13个穴位,为背俞穴。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体质虚弱加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操作手法: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在穴位用闪火法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隔日进行一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感谢你浏览了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