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阿曦呀?
阿曦呀? 邀请你回答

鼻炎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时间:2025-09-16 12:26129 人浏览举报
相关标签: 健康养生

关于 “鼻炎艾灸哪个部位最好3 条回答

  • 拖延症
    拖延症
    2025-09-16 12:26

    1 艾灸对鼻炎有效果吗 艾灸疗法对缓解和治疗鼻炎有一定的效果。 艾灸主要是通过打通穴位,针对不同的鼻炎种类以及发病原因进行治疗,灸后鼻腔内白细胞明显降低,对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很快改善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起到治疗鼻炎的作用。 2 鼻炎艾灸哪个部位 风池:在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绕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即两手户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列缺。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口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足三里:屈膝,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3 慢性鼻炎艾灸治疗方法 风寒侵肺型鼻炎 主要症状:鼻塞较重,涕多清稀,头疼,恶寒,苔薄白,脉浮紧。 取穴:合谷,列缺穴。 风热上犯型鼻炎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流涕黄稠,发热,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取穴:风池,大椎。 气滞血瘀型鼻炎 主要症状:持续鼻塞,涕多且黏黄或黏白,检查见鼻内肿胀,硬实,伴随语音声浊,舌暗红或有瘀点,脉悬细或细涩。 取穴:合谷,风池。 肺脾气虚型鼻炎 主要症状:鼻塞呈交替性,或时轻时重,涕粘稠,遇寒加重,气短无力,纳差头晕,脉细弱。 取穴:印堂,肺俞,脾俞,足三里,上星。 4 过敏性鼻炎艾灸疗法 风寒外袭型过敏性鼻炎 主要症状:鼻痒,喷嚏不断,鼻涕连续,质地清稀,嗅觉减退,伴随头晕乏力,畏寒,口淡,多在天气变化或感冒时症状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取穴:迎香,印堂,肺俞,足三里,合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脾肾亏虚型过敏性鼻炎 主要症状:鼻痒,流涕,伴随食欲缺乏,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症状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缠绵不愈。 取穴:迎香,肺俞,脾俞,肾俞,肺俞。

  • 喵呜
    喵呜
    2025-09-16 12:26

    治愈鼻窦炎的艾灸记录anshanbizhu单桂敏阿姨,我是特意来谢谢您的!我是个鼻窦炎患者。每次感冒就会转咳嗽。然后就不好。段则几周,长则几个月。这次又是几个月。还是看了您的书,灸好的。这是我艾灸的纪录:————————————————————————————————————鼻窦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少说也有7-8年了。就怕感冒。一感冒就转咳嗽,一咳上了就不好。少则几个星期,多则几个月。这几次,都是消炎药吃好几轮,一停药,又泛起来。搞死我了。这次重感冒后,精力异常匮乏,浑身像是灌了铅一样。想到自己工作繁重,回家又一身家务,又要照顾病人,必须想办法根治。认真读了单桂敏的艾灸治百病。下决心用艾灸的方法来根治鼻炎。我准备记下每次艾灸的体会, 放在这里。6-25 --感觉身体特还是别沉重,累得不行,其实没干什么事,这次感冒后的感觉,像是人被抽空了一样。一点尽力和体力都没有。所有必须做的事情都是在极度的勉强下完成的。这个周末,彻底躺下休息,周六,周日,上午,下午各艾灸大椎,肺腧30分钟,艾灸时,打 坐,入静。意守艾灸的穴位。6-28 --累的感觉有所缓解。6-29 --晚上艾灸大椎40分钟。迎香,印堂,太阳,基本上是沿着眼眶艾灸30分钟。鼻子后面胀痛。清晨起床后,发现鼻子后面下来的又成脓痰!听说艾灸后,有病情加重反应,还真是的。6-30 --晚上艾灸大椎40分钟。迎香,印堂,太阳,基本上是沿着眼眶艾灸30分钟。鼻子后面胀痛。又加了艾灸神阙,关元来补阳气。艾灸后,好困!夜里3点醒了,咳嗽,直到5点才又睡着。正好是肺经当令时醒。白天感觉身体有所恢复。但还是咳嗽。7-1 --艾灸神阙,关元来补阳气。引发自发动,觉得有股气在通小腹时下不去。艾灸大椎40分钟。迎香,印堂,太阳。白天感觉身体大有好转。体力恢复很多。7-2 --清晨5点又醒了,干脆起来作艾灸。艾灸神阙,关元,涌泉40分钟来补阳气。好饿!忍不住了,停了艾灸吃早饭。艾灸后觉得嗓子很干。还是咳。但是病态已基本去掉了。太长了,会接着写。。。经过这几天的调养,体力精力恢复到了原来的70%-80%,愿意干事情了,但干完了还是累。还是咳嗽,黄色的痰没有了,只是还有几声干咳。继续艾灸。继续记录。胃口很好,吃,长重量,体重猛增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因为不运动,竟长肥肉了。等好了再开始锻炼吧,现在是想锻炼,可是没力气。7-3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起做艾灸,艾灸神阙,关元来补阳气,又加了足三里,涌泉。之后艾灸了 大椎,迎香,印堂。今天的感觉是,体力全部回来了!!! 食欲极好, 从来没有觉得饭菜这么香过!!! 咳嗽还有几声,痰没了!!!心里想,这一切不是白来的,不要挥霍体力。小心谨慎。 继续保持, 继续艾灸。有一点觉得很神奇, 你说,艾灸和热敷在物理意义上是相同的,但我不相信热敷能有同样的功效。在我身上,在特定的情况下,这艾灸几乎是神奇的。 艾灸万岁!!!!还有一点体会:要想让艾灸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要在艾灸的时候闭目静养练功。意守艾灸的穴位,用心去感受那融融的,渗透着的那份能量,诚心诚意的打开身体的大门,让它来帮助你驱赶身体中的寒邪。 会更有用的, 不信,你试试!特别感谢单桂敏的书, 给我信心,方法,力量。无价之宝啊,从此,养生包囊中又多一个好用的工具。7-11 今天特别高兴。灸到彻底复原。全身的力气都回来了!鼻子后面也不再流东西下来了!非常受惠于一边灸,一边练功的方法。头脑清晰,干事有效率,有点想马上去运动的冲动。 这种感觉有点久违了。太好了!!哈哈, 有点见人就想说的感觉。谢谢单阿姨!!2011/7/15 3:34:22引用最近评论了:冬病夏治三伏贴(鼻炎,哮喘)我觉得这位网友写的很好,有她自己的艾灸穴位,时间和方法,希望患有同类疾病的网友,来后多看文章,不要急于询问,多看看,你就会找到治疗方法的。我们看到了这位网友从6月25日到7月11日,一共经历了22的艾灸,治愈了自己7-8年的鼻窦炎,治疗方法他自己也都写出来了,希望你们借鉴治疗。自己的疾病,自己应该学会观察。

  • Cactus
    Cactus
    2025-09-16 12:26

    艾灸是一种用艾熏灸穴位以治病的中医疗法。艾灸用于小儿保健起源较早,古代有“小儿每日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的记载。艾性温,火催之,对肺、脾、肾虚寒的确有明显的温补作用,而且艾灸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是艾灸用于小儿保健的突出的优点。

    一、艾灸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灸法是艾条悬起灸。艾条悬起灸是将艾条点燃后悬垂于穴位上方施灸也叫温和灸。

    温和灸:艾条点燃的一端悬垂于穴位上方施灸,让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3cm,以孩子感觉温热而无灼痛为宜,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操作时,妈妈可将另一手的手指,放置施灸部位附近,用妈妈的手指来感知局部的温热状态,以免烫伤孩子的皮肤。若热了就将艾条远离皮肤一点;若不热,则可以距离皮肤再近一点,根据手指的感觉调整艾条的高度。妈妈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距穴位皮肤2~3厘米处缓慢施灸。由于小儿不会准确地反映灼热程度,所以需要妈妈细心观察,以皮肤红晕为度,艾火的距离可随时稍加变动,以不烧伤而又达到目的为原则。

    二、儿童鼻炎的施灸主要穴位为身柱穴,配穴为脾俞,命门,中脘,神阙,合谷。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取穴时,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身柱也就是我们人体的“顶梁柱”,为督脉之脉气所发,接近肺脏,属督脉经,通于脑髓。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是临床健全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和小儿诸症的灸治主穴。

    三、家庭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法的操作比较简单,家庭操作也方便,现在是一种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能接受的家庭保健方法。但作为一种专业的中医治疗方法,仍有许多事项需要妈妈们注意:

    1、 要专心致志并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艾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取得孩子的配合

    若孩子不愿意进行艾灸,妈妈不要强迫他,可以先在自己身上施灸,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艾灸没有痛苦。只有取得孩子的配合,施灸的部位保持不动,才能取得疗效。

    3、避免烫伤

    孩子的皮肤很细很嫩,妈妈需要细心体会施灸部位的温热感,及时调整艾条的高度,并且注意及时刮灰,以免施灸过量或落灰导致皮肤起泡。手法不熟练的妈妈可以在孩子的施灸部位放置一块纱布毛巾,也可在孩子睡着后施灸。

    4、找准穴位

    体位一方面要注意舒适、自然,同时一定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年龄小的孩子可在孩子入睡后施灸,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注意防火

    用艾条灸完之后,可将点燃的艾条放入铁质奶粉桶或茶叶桶中,盖好盖子,隔绝空气即可熄灭。

    1、吐乳 身柱、上脘、内关。

    2、支气管炎 身柱、脾腧、下脘、丰隆。

    3、气管炎 风门、肺腧、尺泽、太渊。

    4、哮喘 身柱、灵台、中脘,丰隆

    5、肺门淋巴结核 风门、身柱、灵台、中脘、合谷

    6、百日咳 风门、身柱、肺腧、命门、尺泽。

    7、下痢 命门、中脘、 天枢、大肠腧、合谷。

    8、腹泻 身柱、大肠腧、天枢。

    9、水样泻 大肠腧、水分、天枢、太白。

    10、消化不良 肺腧、胃腧、中脘、天枢、内庭。

    11、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大椎、 身柱、中脘、合谷(少灸),直接灸身柱穴亦效。要坚持常灸,能改变儿童体质,由弱变强。

    12、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1)急性期:大椎、风门、身柱、命门、曲池、合谷。

    (2)上肢麻痹:大椎、曲垣、肩髃、曲池、尺泽、支沟、内关、手三里、合谷。

    (3)腹肌麻痹:前面局部施灸,后面在相对部位取背腧穴。

    (4)下肢麻痹:肾腧、次髎,殷门、秩边、承扶、髀关、伏兔、环跳、委中、承山、阴陵泉、三阴交、解溪、昆仑、太溪、太冲。在患侧取穴,适当选择,交替使用。

    13、小儿夜啼 身柱、中脘、神阙。

    14、流涎 脾腧、中脘、合谷。

    15、新生儿破伤风 然谷、神阙。

    16、佝偻病 身柱、大柕、肾腧、中脘、上巨虚、绝骨。

    1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角孙,直接灸或灯火灸均可,灸患侧,双侧病灸双侧。每天

    灸1次,1~3次即愈。又:翳风、颊车、角孙、手三里、外关。

    18、新生儿窒息 神阙、内关。

    19、尿闭 关元、中级、阴陵泉。

感谢你浏览了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