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老问题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养老设施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二十几年来,养老设施诸如养老公寓、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层出不穷,并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也迫使我国的养老基础设施数量持续快速增加。
但这些类型的养老机构并不能切实地满足老人的真正需要,既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要害。缺乏人文关怀及对老人心理需求的满足是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对目前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
(1)提高养老机构对老人心灵的关怀,多组织志愿活动陪老人聊天游戏等,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但类似的志愿活动在组织时要做到适量适度,并且要长期坚持,而不是响应一时的口号。
(2)组织一些宣传演讲活动,介绍现代化养老设施能给老人带来的好处,帮助老人走出思想误区,更好地接受养老机构等新事物,减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现象的产生。建设社区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办小型养老院或敬老院,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化服务功能。
(3)推进社区“老年餐桌”惠民工程建设。政府花钱买服务,社区老人得实惠。开办“老年餐桌”试点服务项目,解决老年人中午就餐问题,很受社会欢迎。可以将其作为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把“老年餐桌”办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窗口”。
(4)增加用于养老保障的专项财政资金,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到位,减轻家庭的养老成本。
(5)一些配套措施也应逐步完善。加大对养老设施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虐待老人或住宿条件差等恶劣问题;
加快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市场竞争等手段降低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成本;提高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的国家负担比重,从各方面减轻老人的生存成本,降低老人和家人的生活压力。影响我国养老模式的主要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崇尚“孝道”,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在某种程度上有违这种“孝”文化。孝敬和照顾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而将父母交给养老院里的护工照料,很多子女都感到于心不忍。他们就算没有时间陪伴父母,也希望父母能继续住在家中。
2、老年人思想的影响
老年人思想保守,并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住宅,甚至部分老人会认为住进养老机构无异于“寄人篱下”。
3、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养老设施发展还不够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养老机构的费用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偏高。并且我国仍然处于经济发展期,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实际养老需求存在一些矛盾,福利政策的力度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
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供给端:养老院供给不足,供给缺口不断扩大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的机构养老起步较晚,现仍处于初步阶段,且养老机构正面临着供不应求和的矛盾。
在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方面,2011年至今,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自2015年开始,增速明显下滑。2017年,,%,增速较2016年下滑了10个百分点。2018年,尽管民政部还未公布最新数据,但根据历年数据前瞻推测2018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机构数量保持在17万家左右。在养老机构的床位数方面,也基本与养老机构数量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尽管床位总数不断增加,但是从2014年开始床位增速不断下降。2017年,,同比仅增长2%,;截至2018年9月,,较2017年基本保持稳定。而如果按照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0%的人愿意入住养老院来计算,那么在2018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缺口将扩大至914万个左右,远远超过了现在市场上的已有供给数量;最近3年,养老服务机构床位供给缺口增速还在进一步提高。民政部统计的养老机构数和床位数只是登记在册的数量,并不能完全代表国内养老院供给的全貌。这也反映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养老院供不应求的现状是事实;同时随着国民机构养老意识的强化,必将产生更多的养老院需求,如何提高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供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同时也为养老院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院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社区养老现状调查问卷
社区或家乡老年人生活现状调研范文如下:
为了解城区老年人生活状况,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县民政局(项目办)负责,兴州街道办参与,对城区10个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方法
1、调查对象:城区10个社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
2、调查方式方法:分为入户访谈和电话问卷调查2种形式。
二、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此次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8056人,%(%、%的平均值,仅次于全市平均值)。其中男4185人,女3871人,60—69岁4344人,70—79岁2520人,80—89岁1056人,90—99岁136人,100岁及以上0人。
2、文化程度:文盲279人,小学2294人,初中3058人,高中1844人,中专477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04人。
3、身体状况:身体健康2363人,一般4270人,常年生病1309人,卧床不起114人。
4、配偶及子女情况:有配偶有子女6312人(其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1029人),有配偶无子女27人,无配偶有子女1687人,无配偶无子女30人。
5、医疗保障情况: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602人,职工医疗保险5454人,无医疗保险0人。
6、调查对象构成:退休干部1374人,退休职工5031人,无业1651人。养老应对措施
1、关爱老人行动尽可能地向农村倾斜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全面脱贫,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在城市,我们很少看到老人拾荒、老人吃不饱穿不暖的现状。但是反观农村,老人务农、老人拾荒等许多现状让我们无法忽视。政府应该严肃对待这些现状,扶持政策尽可能地向偏远地区倾斜,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2、使公益性事业落到实处
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而见证这场伟大变革的人不是我们新青年,而是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更应该被人尊重,被人照顾。关于公益事业的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必须接受大众的质疑与监督,必须考虑到老人的现实需要,做真正有利于老人的事情。还必须考虑到老人年纪大的问题,要让他们清楚这件事情的目的和意义,不能忽视老人的意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