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的郑州,秋风吹过省军区大院的梧桐树,传来一则让人痛心的消息——河南省军区原司令员朱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0岁。
这位从江苏徐州走出来的老将军,军旅生涯始于1950年的那个春天。15岁的他背着母亲缝的粗布包参军,从最底层的战士干起,文书、参谋、科长……一步一个脚印拼到师长位置。战友们记得,他当师长时从不下“遥控命令”,每次拉练都跟战士们一起扛背包,脚上的解放鞋磨破了好几次,却笑着说“这样才像个带兵的样子”。
1985年,朱超调任54集团军军长。这支有着“铁军”称号的部队,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多项重难点军事训练任务。他常说“部队的战斗力在细节里”,大到战术演练的流程,小到食堂的菜价,都要一一过问。1990年转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后,他把精力放在了“让国防走进老百姓心里”——跑遍了河南18个地市的民兵哨所,跟乡亲们坐在田埂上聊民兵训练,给中小学生讲抗战故事,连山区里的老猎户都认识“那个没有架子的朱司令”。
1988年授少将军衔那天,朱超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去拍照。摄影师要给他整理衣领,他摆手说“不用,这衣服跟了我三年,有感情”。镜头里的他,将星闪闪,眼神却像当年刚参军的少年一样清亮:“这枚将星,是给所有跟我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的。”
对于很多河南人来说,朱超的名字是“有温度的”。退休后他还常去省军区干休所,跟老战友们下象棋,给年轻军官讲过去的故事。去年秋天,他还坐着轮椅去看了当年蹲点的民兵连,握着连长的手说:“你们现在的装备可咱们军人的魂不能丢。”
老将军走了,但他留在基层的脚印、跟乡亲们聊过的家常、对部队的那份热乎劲儿,会像郑州街头的银杏叶一样,落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就像一位老民兵说的:“朱司令没走,他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看着咱们的国防、咱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