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翻新闻时,我刚刷到青岛港航母补给的视频——舰身犁开浪花,远处航标灯的红光在雾里闪着。而那盏灯里的乙炔清净剂,还是萨本茂先生60年前熬出来的。这位被称作“人民海军居里夫人”的女科学家,于10月31日在上海走完了102岁的人生,可她给中国海疆做的“防护衣”,还在替她守着万里碧波。
萨本茂的人生像本“海的家谱”:元代汉辞学家萨都剌是她十八代祖,叔祖父是清末守威海卫的爱国将领萨镇冰。从小听着“海疆丢不得”的故事长大,1950年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毕业时,她没选留校当老师,反而扛着行李去了上海天原化工厂——那里在搞海军舰船的应用化学研究,她笑着说“这才是我该去的地方”。
1952年进实验室时,她面对的是个“啃不动的硬骨头”:舰船尾轴用不锈钢,被海水泡个三五年就会腐蚀穿孔,换一次尾轴要花掉几十万。萨本茂把铺盖搬到实验室,白天蹲在海边测海水盐度,晚上抱着外文资料啃到凌晨,连春节都在实验室煮饺子。三年后,她拿出“舰船尾轴包玻璃钢”技术——这层“玻璃壳”比不锈钢耐腐10倍,直接把尾轴寿命从3年拉到30年,连美国海军的工程师都写信来问“你们是怎么突破的”。
往后近半个世纪,她像上了弦的钟:67项重大科研成果,2项填补国内空白,“乙炔清净剂”让航标灯再也不会“半路熄火”,“快速涂镀铟溶液”让军舰零件少了生锈的麻烦,“防腐涂料”把舰船外壳的寿命延长了两倍。她编的《舰船维修应用化学革新》至今还是行业“工具书”,刚入行的技术员都得翻烂前三章。
有人问她“搞科研累吗”,她指着桌上的老照片说“叔祖父当年在炮台守着,连口热粥都喝不上,我这算什么”。80岁那年,她还往实验室跑,说“听说南沙的船有腐蚀问题,我得去看看”。2019年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她坐着轮椅上台领奖,胸前的二等功军功章闪着光,开口第一句是“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让中国的船能在海里跑得稳”。
当我们看着航母穿越宫古海峡,看着渔政船巡航南海,别忘了有个102岁的老太太,用一辈子的烧杯和试管,给中国海疆织了张“看不见的网”。她走了,但航标灯还亮着,尾轴还转着,她的“强军梦”,正跟着海浪的声音,飘到每一片中国的海域。就像她生前说的“我做的事,能让海疆安稳,就值了”——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