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公民的素养,更为了发挥药在方面的优势特色,提升公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国家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6月5日联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公民素养》,下面是此条例的简要内容概括。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1.保健,是指在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预防、延年益寿目的保健活动。 2.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3.情志、饮食、起居、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4.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从青少年做起,。 5.中医治未思想涵盖健康与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先防”,预防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6.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7.药食同源。常用药食两用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8.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涌泉、关元。 9.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10.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11.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12.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13.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4.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15.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的变化规律,并。 16.四季起居要点:、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17.饮食要注意谷类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18.饮食宜,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 19.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20.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21.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22.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3.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24.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25.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26.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27.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28.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29.: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30.时令养生:按照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31.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 *** 、等方式,达到、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32.: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33.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34.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35.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36.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 37.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38.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39.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40.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 *** 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再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41.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 *** 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 42.足心 *** 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 *** 足心,顺时针方向 *** 。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从以上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不难可以看出,其中涉及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基本,学懂这些养生小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解决生活上的小问题。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多的追求高品质生活。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在学习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文明素养,要锻炼的不仅仅是思维。没有良好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所谓的奋斗目标,所谓的远大理想,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你心有余而力不足。站在这个维度来说,大学生养生保健对未来中华民族的体质和保健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养生保健,不是个人的事,它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

在大学,我们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你可以去图书馆浏览一下古哲先贤的著作,可以去餐厅惬意的享受一顿美食,但请你不要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养生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下面就我个人的相关经验,结合一些平时收集的资料,从五个方面浅谈一下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养生保健的问题。

一、起居有常

关于生活起居,首要的便是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经常性的泡脚是很有益的;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环境要舒适,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武汉最近的气温早晚温差大,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把窗户打开,这样很容易让外面的冷气进入室内,对身体不好。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保证睡眠充足,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一般8~9小时睡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一个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在平时社团聚会、唱K时最好不要通宵熬夜,这样不仅第二天没精打采,还会加快皮肤的老化。我们要有规律的起睡,最好早起早睡,晚上10点钟之前睡觉,早上六点左右起床! 就是注意皮肤的保养,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为干燥,易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二、饮食有节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因而,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只要有这个意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很容易做到的。饮食疗养,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辩饮食之宜忌 ,《金匮要略》曾经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说明已认识到了饮食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宜与忌、利与害的辩证关系。因而,辩饮食之宜忌是食养的原则之一。一般说来,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平体之人,宜进平衡饮食而忌偏。饮食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

平衡膳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的饮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可以推迟衰老的发生,可以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因而,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即平衡膳食的原则。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的“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已经包涵着在食养中饮食调配要求营养全面、合理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衡膳食,粗细混杂,注重荤素搭配,注重营养选择。兼收并蓄,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桑葚、芥菜、芝麻、胡桃仁、百合、猪脑、猪心、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做到谨和五味,全面营养。 在大学生活中,我的身边不乏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一日三餐,餐餐鱼肉,而对于蔬菜之类,都不会动筷子,置之不理。这样的饮食看起来很营养,其实不然。这不仅会导致某些营养的过度,引发疾病,还会导致维生素等身体必要元素的缺失,不利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我们平时的饮食应该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不主张偏食、不提倡过量与费食,注重协调阴阳、腑脏。

三、顺应自然

自古以来就讲究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在大学阶段,养生要因时制宜,春应肝而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对我们大学生而言,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只有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

四、运动健身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大学阶段,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更要坚持体育锻炼,塑造良好的体魄,没有健康,其他的都是枉然。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劲强,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内外结合,动静相宜,刚柔相配,顺应自然之道,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在秋冬季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因而,运动养生是大学生养生活动中的尤为重要的一环。

大学是个很自由的场所,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形体的锻炼,建议多做有氧运动,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个人经验认为,每天坚持的运动是跑步,不仅可以看看校园的风景,还可以塑造比较好的身材,增强肺活量。我认为傍晚锻炼最好,气温环境都比较适宜,一般饭后45分钟再运动。从小做起,动静结合,因时制宜,循序渐进。

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其中有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如冷水浴、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运动时不要穿得太厚,应稍有“冻”感,切勿搞的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锻炼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在运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在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喝点盐开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大学阶段,我们要热爱运动,用快乐健身的激情点燃生活的乐趣,培养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多做户外运动,呼吸清新空气,不要让所谓的体育馆成为摆设,淡出我们的生活,在体育场上多挥洒汗水,年轻就要敢拼,年轻就要敢闯,年轻就要敢赢。

五、调摄情志

每天若都能保持安然恬静、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自然能养精蓄锐。人们都说昆明是四季如春,而我们所在的武汉,可谓春如四季啊!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难免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大学生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时刻绽放阳光笑颜。

要想时刻保持好心情,就要积极地避免不良刺激,养精神,和喜怒,调情志。一,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因而,要积极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尽量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躯体疾患既可给我们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身体可是自己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这告诉我们在不能改变客观的外界时,就要试着提高自我的心理调摄能力,注重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首先与人的“志意和”密切相关。亦即《灵枢本脏》所说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具体言之,“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从而表现在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发生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而要求人们能通过养生活动善于自我心理调摄,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开心的时候与朋友聊聊天,谈谈心,多参加户外活动及社团活动,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积极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以消除疲劳,增强体质,身体更健康。多认识一些跨专业的人,并与之交流、沟通。进行心灵的沟通,放空自己,将自己从苦恼中释放出来。逐渐培养自己的阳光思维模式:用快乐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家庭。时刻做到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六、小结

同在一个地球上,同在一片星空下,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健康就是福气。有些事光想不做是不行的,有些事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希望这些养生之道能在我的大学生活中继续下去,期待你我一同实践!用全新的生活姿态面对生活,用切实的行动养生保健。

提几个能做到的建议吧:

1、暂且扔掉早睡早起的习惯。既然环境不允许,就只能适应环境,不过还是要一起协调好,不要超过12点,尽可能晚起会,总的睡眠时间尽量保证。

2、中午要睡会,既然晚上睡得晚,可能又要早起,补个午觉是必须的。

3、每天可否抽出几分钟运动下。熬夜之类容易导致毒素累积无法排出,运动出汗可缓解。

4、节欲。太多因为纵欲导致的身体问题,不管男女。不然后面到了社会面临很多问题。

5、注意保护眼睛,除了读书,减少不必要的看手机,电脑娱乐,本身睡得晚耗血,用眼过度更加会导致血虚,已经遇到过20 岁的看东西出现模糊了,冒星星了,看手机过度。

6、一些保健小动作:

*每天起来敲打胆经,这个利于排毒造血。

*既然泡脚坚持不了,就每天按摩下脚底吧,力度大些,通过脚底穴位刺激全身经络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漫画

张悟本,让人悟出些什么 张悟本现象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神医”光环褪去,悟本堂也被悄然拆除。然而人们的关注却并未随之消退——张悟本究竟是不是非法行医?凭什么一个“骗子”能有如此能量?悟本堂究竟是不是违章建筑?拆除的理由为何如此语焉不详?……随着对张悟本现象的种种猜测与议论,人们或许能够悟到更多。驱逐了“劣币”,“良币”在哪里有人提出,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民间基础、现有政策对这种理论的支持、公众看病难和看病贵,是张悟本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我倒以为,问题的靶心在于,张悟本面对的市场需求究竟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满足?这是一件比“倒张悟本”还要重要的事情。有业内人士称,张悟本的火,说明市场对中医食疗是有需求的,但是“食疗现在被曲解了,也被夸大了”。的确,张悟本走红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商业推手力量。这种商业力量,借助炒卖“中医养生”的要素,不断哄抬这一市场,通过渲染“神奇”来制造社会需求。张悟本则是一个被人为包装起来的“江湖术士”。在商业暴利诱惑面前,这股商业力量当然不会因张悟本的倒下就此罢手。他们会汲取更多的教训,进行更隐蔽的概念炒作等等,从这一种社会需求中获得更多的暴利。各种打着医疗保健名义,以欺诈手段贩卖各种养生、保健的仪器、药物的机构频频出现,风口浪尖上的张悟本虽然倒下,满街的“王悟本”们却多数毫发无损,依然在进行着种种非法的、不道德的商业勾当。这种社会乱象的出现,暴露出当前的一种卫生软肋。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渴望更多,希望得到更多那些带有预防保健性质的医疗服务。遗憾的是,由于当前的卫生保健服务无法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级覆盖,难以满足这一特定的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张悟本”们正是从中嗅出了商机,才导演出一幕幕骗局。驱逐了张悟本这样的“劣币”,一个健康市场需要的“良币”又在哪里?我想,政府卫生部门应当承认预防医疗的力量,认识到卫生保健的重要性,积极发展更多相关措施,摆脱当前狭隘的唯治疗护理的单一医疗模式,主动满足市场的需求。有理不在声高,更不在人多按道理,推翻一个“神医”的理论很简单,只需按照科学的手段和数据,推倒他的处方即可。吊诡的是,打倒张悟本却是从“学历造假”发端。假如张悟本学历没有造假呢?他的这套“绿豆茄子”理论是否还会继续下去?尽管上至卫生部、专家学者,下至民间百姓都在起伏声讨,遗憾的是,笔者至今也没听到一个像样的辩驳声音,大都是“因为你错了,所以你错了”,却没有“为什么你错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试问有几个专家学者真正俯下身来,仔细研读过张的书籍、电视节目呢?要知道,民众需要的是严谨的思辨,而绝非种种“应景辩驳”。张悟本事件中,还有一个现象颇值得玩味。作家曾颖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在一辆长途车上有人打劫,车上的人们低着头,像待宰的羊一样绝望而无助。而就在司机将一名劫匪打倒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从开始有人过来试探着踹了两脚,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站了出来,早已失去还手能力的劫匪被打得血流不止。用司机的话说,很多人,在强势的坏人面前是羔羊,而在已经被制服的坏人面前却像暴民。有理不在声高,更不在人多。打倒张悟本不能只靠“查学历”和暴民心理。“神医”招摇,呼唤“说理教育”据说张悟本是靠一档很娱乐、收视率很高的科普节目走红的。舆论不依不饶,要求电视台给公众一个说法。我相信电视台是不服气的,科普娱乐化有啥错?你们看,卫生部、各个医院、社区组织了多少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可他们的科普吸引人吗?他们的科普有效果吗?一台以科普为名的节目,能有那么高的收视率,不娱乐能做得到吗?唯有不妥的是,专家审查不严。但专家审查严了,又怎么能娱乐起来呢?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东西,都需要“娱乐化”,才能有“传播力”的时代。这也正是我们对科普、对教育的误会。一直以来,我们期望教育能够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但遗憾的是,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却相当之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应试教育崇尚知识记忆,另一方面原因,则在于我们的教育中缺乏严谨的说理教育。“娱乐科普”表面上看,是让科普、教育生动活泼,但深入去看,却很容易就发现其内部逻辑的不自洽——现在有不少媒体评论说,张的理论可谓错误百出,但为什么当初就没人发现呢?或许是为了娱乐,已经顾不上严谨和说理了。有太多不爱讲理、不追求严密逻辑的受众,也才有科普、教育走向低俗、出格的境地。按照严密的说理逻辑,专家的观点,应该有实验加以验证,否则,大众便不会轻易被忽悠。探究真理的过程本就该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科普,给予受众的应该是这种兴趣培养,而不是哗众取宠,以及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的无视科学规律、教育规律。张悟本从“神医”到“神骗”的“神话”破产了,但现实的教育土壤没有变。如果我们仍旧不重视对公民的说理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核),还有更多的“悟本”们会毫无道理地走上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