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林晓袇的湿疹斗争历程》写的很好!可以去看一下!直接百度《林晓袇的湿疹斗争历程》就可以找到!一、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一)急性湿疹 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二)亚急性湿疹 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三)慢性湿疹 多有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皮损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二、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皮疹往往对称性分布。三、自觉瘙痒剧烈。四、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五、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疹有耳湿疹、手足湿疹、乳房湿疹、肛门外生殖器湿疹、小腿湿疹等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变态反应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湿疹可能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凡有此素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肠道中寄生虫,感染灶等的作用较正常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的甚至连日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同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所致的。诚然,临床上也可见到,由于坚持锻炼身体或环境改变,使湿疹病损自然消退而获痊愈。还必须指出,湿疹易复发,原因何在?有人解释为这是患者敏感性增高以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之缘故。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病率约占皮肤病的1/4。临床特征是皮损多形性,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有渗出倾向,由于致敏因素较多,往往不易查清,有些对食物中的鱼、虾、牛肉过敏,有些因吸入物中的花粉、尘螨、羊毛、羽毛过敏。有些因慢性感染病灶。某些物理因素,如寒冷、湿热也起一定的作用。有些与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有关,神经精神因素对湿疹的发病亦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一般病理改变a 急性皮炎:角质层有角化不全及凝聚的血浆,偶可见中性粒细胞。表皮内水疱及大疱,水疱周围可见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和细胞内水肿,伴有单一核细胞为主的浸润及细胞外渗。b 亚急性皮炎:角质层有不同程度的角化不全及结痂,海绵形成、细胞内水肿,常有海绵型水疱,中等程度的棘层肥厚,炎症浸润与急性皮炎相似。c 慢性皮炎:角化过度和限局性角化不全,中等程度至明显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轻度海绵水肿,但无水疱。常可见核固缩偏于一侧,胞浆空泡化的棘细胞可能系糖元聚集所致。炎症浸润一般分布于真皮上部的血管周围,无细胞外渗。几种特殊类型的皮炎都有上述的一般病理改变,但还有各自特点:a 异位性皮炎:以慢性皮炎为主的病理改变,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肥大细胞增多。b 钱币状湿疹:组织象以亚急性皮炎为主,广泛的角化不全,不同的部位有散在的表皮内水疱。c 汗疱性湿疹:在角质层较厚的表皮内可见到海绵水肿型水疱。临床特点a 病因复杂,外因与内因都有,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b 皮疹多形性,边界多不清,自觉瘙痒,c 皮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d 急性:皮肤发红、肿胀,有水疱、糜烂、渗液、结痂,e 亚急性:炎症较轻,渗液较少,脱屑增多,f 慢性:皮损有脱屑、肥厚,g 自觉剧烈瘙痒,h 病程缠绵,反复发作,i 特殊类型的湿疹有:异位性皮炎、钱币状湿疹、汗疱性湿疹、皮脂缺乏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Sulzberger-Garbe综合征、婴儿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临床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1.中医对湿疹的认识中医文献没有“湿疹”病名,但对于湿疹的病机、治疗、有不少相关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揭示本病虽病在表,而与五脏病机相连,并为本病治疗确定了纲纪。《诸病源候论·浸淫疮侯》“粟疮作痒,属心火内郁,外感风邪”。可见,古人是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病因的,内有心火、脾湿,再外感风湿热邪,湿热相搏,浸淫肌肤而发病。当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观点基本相同,认为湿疹发病,多因禀赋不耐(属于过敏性体质),继而后天失其调养,情志不遂,五志化火,或饮食失节,恣食炙啖“发物”,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复因腠理不密,洗浴淋雨,防护不周,外感风湿热邪:内外相搏,克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湿疮。湿疹发病初期风湿热蕴结于内,外发于皮肤,风善行而数变,故发病迅速,进展快;热为阳邪,易透发皮肤为红斑、斑丘疹,自觉灼热;湿热搏结,浸淫肌肤,可见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液、剧烈瘙痒,或有心烦口渴等全身症状。湿性重浊粘腻,使本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湿热久滞,或长期渗水失液,耗血伤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故而肥厚皲裂,干燥脱屑,而转归血虚风燥之证。张志礼将本病病因病机概括为“本源于湿,再源于热及风,风湿热互结,化燥伤阴”。2.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辩证论治是本病治疗的基本法则由于病人体质不同,发病原因各异,再加上病史有久暂,病情表现、病机有很大差别,临床多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来确定治法方药。各医家具体分型有所不同,赵炳南推崇湿热致病说,采用热盛、温盛两型辨证。张志礼分为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脾虚湿盛,温蕴肌肤;及阴虚血燥,气血瘀滞3型。根据风湿热病理变化演变的特点,分湿热、血风、脾湿、阴伤四型论治。综合着来,目前较普遍的分型包括风热型,治以凉血祛风;湿热型,治以利湿清热;脾湿型,治以健脾除湿;阴虚挟湿型,治以滋阴除湿;血虚风燥型,治以养血祛风润燥。但在临证中,往往诸因相兼,诸型交错,当灵活运用,加减变通。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

会阴和睾丸湿疹

湿疹的发病原因比较负责。主要由遗传性湿疹素质;还有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失眠、忧郁、情绪剧烈波动,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受到损伤;使用辛辣等食物过敏及物理因素或皮肤表面的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可引起变态性反应所致。

传统医学治疗本病多有奇效,

1:药酒疗法

处方:豆薯子(又称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药炒黄、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时候,湿敷患处。日2次,每次20分钟。本品有毒,不可内服。

疗效:用药1-3周,治愈率达100%

2:非药物疗法

品名:马铃薯100克

用法:洗净,去皮,磨成泥状,贴敷患处0.5厘米厚,纱布包扎,日换3次。

疗效:敷药7天,治愈率达100%。对渗透性湿疹效果尤佳

睾丸潮湿引起湿疹

阴囊潮湿是指阴囊皮肤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却出现多汗、潮湿或发凉等异常症状。长期潮湿的阴囊容易产生炎症,出现瘙痒。

1.生理因素:阴囊所处局部环境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同时伴随阴囊皮肤汗液分泌增多,进而导致阴囊出现潮湿的感觉。生理性出汗较多、长期久坐、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穿着较紧的内裤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2.病理因素:慢性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阴囊湿疹等疾病有可能出现阴囊潮湿。

阴囊潮湿瘙痒治疗

一、阴囊湿疹。1、戒除手抓、水烫的不良习惯,内裤要宽大,选用全棉制品,饮食上避免鱼虾等动物蛋白和辛辣食物酒、浓茶、咖啡等。2、对于阴囊湿疹的治疗,可选用抗组织胺药物,口服扑尔敏4毫克,每日三次,夜晚瘙痒剧烈者,可睡前加服苯海拉明25毫克。局部外用氯氟舒松软膏。急性期有渗出时,可用2—4%硼酸溶液冷湿敷。若合并细菌感染,可用0.1%雷夫奴尔冷湿敷,必要时口服抗菌素。对于阴囊皮肤增厚者,可外用2%黑豆油糊膏。

二、阴囊瘙痒症的处理:(1)口服:西替利嗪片,1片,每天1次(早上服);扑尔敏片,2片,每天1次(晚上服);(2)局部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软膏或地奈德软膏 维生素b6软膏,每天2次;(3)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鱼、虾等)和酒。

肛门湿疹和外阴湿疹

问题分析:

您好!孩子的情况考虑是外阴湿疹,这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外阴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多形性皮肤损害、反复发作、对称发生,是一种变态反应,但是也跟自身抵抗力低下,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状态及精神状态不佳有关。意见建议:

在治疗上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用药,首先要找到过敏源,并且隔离过敏原,积极治疗引起本病的原发慢性病。本病与情绪有关,在用药的基础上还要保持心情舒畅、充分的休息,一般均可痊愈,饮食上要能做到忌食辛辣发物,如葱姜蒜等。祝孩子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