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的神医貌似不少,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不过放在五千年历史来言,神医其实还是太少。因为能配得上神医称号的,除医术精湛,医德无双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长寿。(华佗是被曹操所杀,属例外)

百岁中医养生法

这一条就把许多有潜质的神医,挡在门外了。孙思邈号称药王,主要事迹都出自《新唐书》、《旧唐书》等,至于具体活了多大?没有定论,但公认的却是一百岁以上。这在古代时期已经称为奇迹了。那么孙思邈又如何谈养生长寿方面呢?这些话题,其实主要集中在孙思邈的著作中,如《千金翼方》等。

谈这个话题之前,还应先了解一下孙思邈的历史。孙思邈号称孙真人。从小就喜欢老庄。而老庄体系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养生等问题。如庄子的《养生主》等篇章。故而可以从孙思邈的经历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养生长寿,关键就在于“养心”。

孙思邈也的确是如此阐述的,如这句话: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不利也——直接把养生长寿,跟道德修养联系到了一起。所谓,仁者寿!这其实也是养生长寿的提纲核心。

给出核心后,孙思邈这才进入到具体的“术”方面。但也依然没有脱离,老庄体系。比如养生长寿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翻译过来就是:养生长寿有五难。

第一难关是:正确对待名利心,不要为了名利而机关算尽。否则,哪怕再好的先天体质,再牛的后天滋养,也是白搭。

第二难关是:正确认识情绪变化,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反应,但暴怒,狂喜,惊骇等极端情绪,最好摒除掉。所谓怒伤肝,恐伤肾,人的喜怒哀乐等,都跟五脏六腑相匹配的。

第三难关是:正确对待人生享乐。《道德经》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才“不贵难得之货”。总的意思就是,声色犬马方面的享受,差不多就行啦,要有节制。

第四难关是:正确对待膳食营养。简单来说就是,营养平和,啥都要吃,别挑食,别暴饮暴食,更不要只吃“龙肝凤胆”,却不食“五谷杂粮”。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因为笔者自己都困难,一大吃货,没办法,谁让咱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么美妙?也要引以为戒。

第五难关是:正确对待七情六欲。人间烟火味,其实就是七情六欲。为此每个人都奔波思虑。为未来前程者,不惜长年累月的熬夜,为子孙儿女者,不惜做不知疲倦的牛马等等,但这却都不利于养生长寿。因此也要节制。这五难关,都是在讲究一个“节制”,要求不可走极端。其实这便是养生长寿的关键吧,等于又绕回到咱的“中庸之道”上了。

天下事,即人事,养生长寿也是如此,其实从孙思邈谈养生长寿来看,还是一个做人的问题。

百岁中医养生法是什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原院长、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邱保国研究员,长期从事老年病学和 养生 学研究,对中国传统 养生 文化与文化 养生 有独特的见解,并提出 养生 文化六观念。他认为, 养生 之道,要效法自然,只有使自身、自然、 社会 、文化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人体阴阳二气处在平衡协调状态,不仅可以使人体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而且可以保持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协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身体防护或防治疾病,就要从阴阳变化这个根本上去认识和处理。要保持身体 健康 ,度其天年,就必须注意把握阴阳的相对动态变化和平衡。人生天地间,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天人相应”是重要的 养生 文化思想。顺应自然以 养生 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以护养调摄。即所谓“法于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顺乎自然界的四季阴阳变化,人才能 健康 无病。二是指顺乎自然之理。必须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界间的自然规律,按其规律 养生 ,才能有益于 健康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内经》上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强调养神的重要。清静养神始于老庄,“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说明清静养神以使机体生理功能正常,抗病能力增强,不易患病的道理。 养生 一定要养神,这是 养生 文化的一条基本原则。我国传统 养生 文化观认为,人的 健康 寿限除了与 社会 大环境密切相关外,还强调自身心理的 健康 ,强调人的自身“精、气、神”与 社会 的统一。善 养生 者要善于适应 社会 环境,达到人的心神与 社会 相统一的境界。大至宇宙,小到个体生命,运动是绝对的,动中的恒静是相对的。形体是生命活动的宇宙,运动是维系生命生长、繁殖的动力。在运动中求得平衡,这一论点一直贯穿在中国传统医学及 养生 文化领域。“衡动说” 养生 文化理论的另一面强调了“动”中的“静”,只有在动中把握“静”,动静结合才能达到衡动。生命需要动,“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衡动是生命赖以存在的规律。 养生 文化主张衡动不止,生命不息。“后天慎养,人能胜天”,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五脏六腑功能的维持。传统 养生 文化观强调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养、滋养、调养,用后天水谷精气滋养先天之不足。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得胃气的充养,才能发挥藏精气、润肌肤、养血脉、壮筋骨的功能。在中医的 养生 抗衰老理论中,护肾保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精和肾的充实与否,是决定人体 健康 长寿的重要基础。“善 养生 者,必保其精,精盛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强调了护阴精在人体生命活动及 养生 中的重要性。在谈到现代文化 养生 时,邱保国研究员强调,现代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除注重上述几种 养生 文化观念外,还应注意三点,即良好的精神状态、道德文化修养和敬业济世。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调节神经,改善和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就会破坏正常的神经功能,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增加患病的机会。道德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一个缺少德行修养的人,为私利而迫害他人、有害 社会 ,他的精神必然紧张,甚至惶惶不可终日,这必然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身体对疾病的免疫能力。现代 养生 文化注重生命的质量和品位,敬业济世,正直善良,心胸坦荡,荣辱不惊,达到处逆境而自强不息、受挫折而志不沮丧、乐善施而不求回报的境界。建立这样的 养生 文化意识,才能达到身心 健康 ,永葆青春。

百岁老中医的长寿经验

临沂一老中医行医80多年,如今103岁看病分文不取,他怎样做到长寿的?一、临沂一老中医行医80多年,如今103岁看病分文不取是怎么回事?

山东当地有一位今年已经103岁的老中医,但是这位老中医看起来却给人只有70多岁的感觉,这位老中医在一生当中都在义务的给周围的人看病,并且坚持就是85年的时间,这位老中医主要是给一些女性看妇科病的,在他这儿看病的人不需要花钱,就能够得到他非常认真的诊疗,对于这位老中医不收钱看病这件事情,很多人都非常的惊讶,其实这位老中医是有退休金的,光是每个月的退休金就有1万多块钱,所以他本身并不缺钱,就想着做一些好事,他就一直坚持免费给大家看病。二、他怎样做到长寿的?

这位老中医今年103岁了,在我们国家来说的话,可以算得上是长寿老人了,要问他为什么,能够年纪这么大了,还能把自己保养的这么年轻,这位老中医就会笑一笑,说自己一生都是只吃粗茶淡饭,对于穿衣和住宿等等,他从来不计较,而且一生当中几乎没有喝过酒,也没有抽过烟,再加上他本人一直心态非常的好,无论什么时候都笑容满面的,由此可见,这位老人长寿的秘诀就是心态要好,不要过多的去追求衣食住行方面的形式感,这样整个人就会心态非常的年轻,长寿也是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三、怎么评价这件事?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这位老中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他在一生当中长达85年的时间里面都给大家免费看病,这就说明了他本人就是一个特别有爱心,而且特别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所以现在的他身体非常的健康,这或许就是他做好事的回报,由此可见,人一生虽然不长,但是常做好事的话就会让你感到非常的开心,日子也会过得越来越顺心,人也就少生病,少生气了,这种状态之下,人肯定会活的更长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