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保健是否可以评职称是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需要结合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来进行分析。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国内的职称评定一般是以所在领域的学科和专业为基础,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评定和认定。中华养生保健作为一个领域,其在职称评定中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需要根据中华养生保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实践经验、学术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评定标准和程序可能会因地区和机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果您是对中华养生保健领域的职称评定感兴趣,建议您可以参考相关的政策文件和规定,或者咨询相关的机构或专业人士,以了解具体的评定要求和流程。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华养生保健领域的职称评定情况。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养生之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万物都开始生发,都显得有生气,欣欣向荣。这个时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早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头发应披散着,衣服也应该宽松,缓步而行,心情保持愉快,心胸开阔,应该有理想志愿自然发生。不要行杀伐之事,多奖励少惩罚,多施与少敛夺,这才是春季 养生 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些自然规律,就会肝脏受损,到了夏季就会引发寒性病变。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季的营养不足。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于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生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 养生 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变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此为五行理论中的木不能生火。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木克伐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而出现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症状。肝木与脾土的关系不难理解,荒山野岭如果没种上树木,土壤看起来就很板结,没有活力。而种上树木的山野,土壤经过树木根部疏泄,就会变得疏通有活气。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就可想到人体脾土郁滞板结,肥胖,或食积,或脂肪瘤,各类硬结包块,都可以看成是土壤板结郁滞,其根源就是肝木不疏脾土,所以春季还是调养脾胃的好时节,脾胃虚弱者,应该在春季生发之时疏解肝木,使肝气条达,间接达到健脾的功用。春季万物复苏,人也应该效法自然。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1,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在庭院里缓缓散步,穿着应宽松,头发披散着,方便身体的阳气生发。适当户外运动,少量出汗。2,保持心情愉快,多奖励少惩罚,多包容少批评,多施与少掠夺,多放生少杀生。对人对己都应该这样。3,春季是一年之始,应该制定一年的工作生活计划,需要达成的目标,这就是所说的立志。4,春生夏长,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对肝脏有影响,因为肝脏属木,也是人身上的生发器官,肝脏喜舒展,不喜欢压制。春天生发不好,夏天生长的营养就不够,夏天就容易生寒症。5,饮食方面以平补,清补。多食嫩韭菜、香椿芽,有助于生发阳气。春夏养阳,多食时令蔬菜,如菠菜,芹菜,蘑菇,少吃反季节蔬菜。食甘温,以养脾气,不宜吃大热大补的肉类,羊肉、狗肉、辣椒等。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房事养生: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