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道因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临床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证见耳内搏动性跳痛,听力减退,鼓膜穿孔,脓液自外耳道流出,并可伴有恶寒发热、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慢性多因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合理等而致,表现为经常性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  中医学多称本病为“脓耳”。其发生原因,急性者多因外感风热邪毒,上干耳窍。或肝胆湿热,蕴结于耳所致。慢性者,多因急性期失治、误治,正虚邪恋而成。邪毒滞留,若脾虚运化不及,湿泛于耳,则成脾虚湿盛之症;如余邪不清,脓水久流,肾阴专虚,则成肾虚邪聚之症。对于本病的治疗,急性期以疏风散热、清利肝胆、解毒消肿为主,慢性期则应健脾益肾、扶助正气、清解排脓以祛余邪为主。验方1 耳痛油治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苦参15克,冰片6克,香油30克。  【用法用量】将香油用锅勺盛之置火上,烧沸,立即将苦参放入,待其焦黄即捞出,再将冰片放入搅匀,待凉备用。每日滴耳3次,每次2~3滴。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用治风火湿热或污水灌耳而诱发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验方2 冰麝散治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冰片9克,麝香0.5克,樟丹12克,枯矾9克,龙骨15克。  【用法用量】共研极细末,装瓷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取双氧水洗净患耳脓汁,拭干后吹上冰麝散少许,每日用药一次。  【功能主治】祛脓消炎,通络开窍。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验方3 蒲公英治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鲜蒲公英全草适量。  【用法用量】将鲜蒲公英全草去枯叶,洗净.晾干,切成碎片,捣成糊状。取消毒纱布双层包住榨汁,盛于干净器皿。用滴管吸取,每日早、中、晚均滴入耳孔(先将耳道脓血清除干净)。3~5岁,每日使用3株蒲公英,6~10岁每日用5株,10岁以上每日用7株。【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治化脓性中耳炎。验方4 麝香酊治化脓性中耳炎【处方组成】麝香1克,75%酒精10毫升。  【用法用量】将麝香溶于酒精内。贮瓶密封7天。用消毒棉签将耳内浓液拭净,用滴管吸取麝香酊滴入耳内1~2滴,用消毒棉球塞于外耳道。隔日1次。  【功能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用治化脓性中耳炎。【宜忌】孕妇忌用。验方5 硼砂散治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硼砂、梅片、玄明粉各15克,朱砂l0克。  【用法用量】分别研极细末,混匀后备用。先用棉花将耳内脓液拭净,然后用喷粉器将药粉均匀地喷入中耳腔。每日喷药1次。【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化脓性中耳炎。验方6 生地麦冬汤治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生地、白芍、白术、大枣、磁石、生牡蛎、麦冬各10克,甘草3克,葱白6克。【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养血和营,滋阴潜阳。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加减】阴虚较甚者,加玄参;气虚者,加生黄芪。验方7 虎耳草治化脓性中耳炎【处方组成】虎耳草(鲜叶)数片,冰片适量。  【用法用量】将虎耳草鲜叶捣汁,用纱布过滤,加入冰片适量,装入眼药水瓶内备用。用时,先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外耳道,将脓汁及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虎耳草滴耳液滴入耳内,每次1~2滴,每日3次。【功能主治】主治化脓性中耳炎。验方8 螵蛸散治化脓性中耳炎 【处方组成】海螵蛸1克,麝香、冰片各0.3克,黄连1.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置于有盖的干净小瓶内,加注射用水5毫升浸泡备用。如脓液中央有血液者,可加红花0.5克。用时,在耳垂后凹处轻轻挤压排出脓液,然后滴入5滴药液。患侧耳道向上,静卧10分钟再活动。每日滴药3次。【功能主治】主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快速止痛

中耳炎快速止痛方法

导致小孩耳朵疼痛,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中耳炎、外耳炎等炎症疾病引起的,而且当小孩耳朵疼痛的时候,是会严重影响到小孩正常的生活,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就会很担忧,因此问到,小孩耳朵痛的止痛办法有哪些

就医

小孩耳朵痛想要止痛,首先应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找出引起耳朵痛的病因,这样才能针对治疗。一般在耳道内滴药,能够减轻疼痛、控制耳内炎症,其中抗生素类的滴耳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局部热敷

家长可以局部热敷小孩的耳朵,用热毛巾敷在耳朵上,能让耳朵部位的血管膨胀,从而减轻耳朵内的压力,缓解疼痛感。家长要注意,在热敷的时候要拧干毛巾,确保没有滴水,如果有滴水,水进入耳朵,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每次热敷3至5分钟即可。

♂坐着

小孩耳朵疼痛的时候,如果躺下的时候症状加剧,家长可以让小孩坐着,然后用一个枕头支撑着头部,能缓解耳部压力,达到止痛的目的,同时小孩可以经常做吞咽的动作,也能缓解耳部受到的压力,或者偶尔张着嘴,如果紧闭着嘴,会增大对耳朵的压力。

中耳炎快速止痛的药

一般治疗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首先应当针对耳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通过局部使用滴耳剂缓解疼痛,或者口服解热镇痛药,减轻耳痛。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则酌情应用抗生素。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务必彻底。①鼓膜穿孔前:应用局部药物滴耳,比如苯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则禁用。如果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等,则行鼓膜切开术,引流中耳脓液。②鼓膜穿孔后:用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氧氟沙星耳浴,待流脓停止后,鼓膜穿孔不愈合者,行鼓室成形术。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单纯慢性中耳炎,应当及时去除中耳炎反复发作的诱因,避免感冒或耳道进水等。当急性发作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并辅以局部滴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待干耳一段时间,再行鼓膜修补术。对于中耳胆脂瘤,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根治术目的清除病灶,获得“干耳”,改善听力,酌情采用鼓室成形术重建传音结构。4、分泌性中耳炎首先应尽早清除中耳积液。早期可以通过恢复咽鼓管功能加强中耳引流,从而利于积液排除或局部吸收。如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通过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等方式清除中耳积液。其次加强对咽鼓管抗感染治疗。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口服促排剂稀释咽鼓管分泌物。同时积极实施全身性的治疗,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口服或静滴。二、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可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分泌性中耳炎时,成人用药3~5天,儿童用药1周。急性期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一般用3天短期治疗。三、手术治疗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